原标题:警医家庭的双重责任 ——记“全省最美家庭”任伟之家 兰州市妇联 兰州日报 联合推出 爱国守法、遵德守礼,是每个家庭的第一美德。作为有着两名共产党员的警医家庭,家中每一位成员都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他们诚实守信、以礼待人,时时刻刻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维护社会公德,遵守党纪国法,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这就是“全省最美家庭”任伟之家。 任伟,中共党员,兰州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三级高级警长。1991年,任伟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从警30年来,怀着对警察职业的满腔热情,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先,奋发进取,忠诚履职。在担任市公安局户政处身份证科科长期间,深入推进户政“放管服”改革工作,创新推出户政业务全城通办“就近办”、户籍e办“在线办”、智慧门牌“码上办”、容缺办理“简化办”等便民利民新举措。所在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并获得全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本人也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因身体原因,2021年7月,任伟主动辞去身份证科科长职务,作为一名普通民警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余热。2021年10月,新一轮疫情席卷而来,她不顾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现状,毅然决然奔赴疫情最前线,在核酸检测点、集中隔离点执勤值守,每天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2021年11月6日夜晚,兰州降温降雪,正好轮到她值夜班,车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她就和战友们在警车上值守,就这样坚守了近一个月。 任伟的爱人赵锋,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者仁心,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赵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业务,耐心为每一位病患诊治,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的广泛好评。疫情期间,医院正是责任最重、压力最大的地方,赵锋更是一直坚守在岗位。面对疫情,夫妻俩逆行而上,坚守一线,在不同岗位上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面对家庭,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用自己的付出守护着家人的美好幸福。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任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作为女儿、作为儿媳,任伟用自己贤惠、善良的行动温暖着双方老人的心,让老人生活过得舒适且快乐。作为妻子,她与丈夫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夫妻感情融洽。作为父母,夫妻俩以身作则,注重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尤其注重对儿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要独立自主、踏实做事、本分做人。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研究生,专攻机械专业,立志学成归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在工作中,任伟和丈夫赵锋都是热心肠,面对同事遇到的困难,他们都会善意地伸出援手。日常生活中,他们追求淡泊,不慕新潮,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经常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以及单位组织的帮扶活动。他们与邻居和睦相处,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无极五登录网站_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胜利贯通
原标题: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胜利贯通 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庆祝乌鞘岭隧道顺利贯通 中国甘肃网11月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1月6日10时16分,随着最后一榀拱架的安装完成,新建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历时1226天全断面胜利贯通,为兰张三四线铁路早日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新乌鞘岭隧道是兰张三四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兰武二线既有乌鞘岭特长隧道东侧270米至500米之间,双隧基本呈并行之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为双线隧道,是全线最长的特长隧道,是我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也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 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新乌鞘岭隧道建设,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紧盯施工重要节点,组织全体参建单位共同研究施工组织,优化工艺工法,推进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形成了一批值得借鉴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项目。隧道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引进全套隧道施工机械化工装设备,悬臂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铣挖机、钻注锚多功能一体机、新型防水板台车、新型衬砌台车、湿喷机械手、液压自行式栈桥等设备相继投入,极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与工人患病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采取全程机械开挖方式,有效避免了钻爆法开挖对软弱围岩的扰动,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通讯员 董桓民 马丽君 蔡立志 文/图
无极五测速注册_兰州市“四级保供体系”确保生活物资充足供应
原标题:我市“四级保供体系”确保生活物资充足供应 “通过不断地探索,我市保供工作形成了‘四级保供体系’的工作模式。”近日,记者自市商务局获悉,“四级保供体系”是以一级市场为枢纽,以二批市场为骨干,以超市菜市场为支点,以社区便利店为触角,织密保供终端网络。这让“一颗菜”从批发市场到超市、菜市场,到老百姓餐桌实现了“三步到位”,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生活物资的充足供应。 确保蔬菜瓜果供应充足 “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是我市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承担着全市蔬菜的供应任务。近段时间以来,市商务局组成退役军人先锋队,开启分组24小时驻守高原夏菜的工作模式,与企业、保供单位一道抓防疫、稳库存、保供应、防安全。”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工作组是由兰州市商务局退役军人组成,确保了全市蔬菜瓜果供应充足、品类丰富。 “每天都在市场内巡查,每天进了多少辆车、库存量是多少、价格浮动了多少。”据介绍,该中心调入的蔬菜瓜果每天都在3800吨左右。11月6日,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调进蔬菜2364吨、水果1431吨,在途运输蔬菜2400吨、水果1400吨,销售蔬菜2430吨、水果1490吨,当日常备蔬菜库存15490吨、水果库存6490吨,供应充足、运行有序。 “本次疫情来袭,我们进一步细化任务、实化举措,把每项任务分解到岗位、靠实到人头、延伸到末端,以精准有力措施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区域和保供措施成立了八个专责组和高原夏菜、冷链仓两个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指挥全市商务系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主城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工作。 线上高效对接 线下快速流通 “我现在一般是购买三天左右的蔬菜水果,楼下的菜铺子和便利店品种丰富,米面粮油、蛋奶肉菜,基本上生活必需品都能买到,另外还有社区群里的线上团购,生活物资的供应我觉得都很充足。”家住鼓楼巷的段女士告诉记者。 据介绍,我市目前以一级市场为枢纽,确保源头供应充足,以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为关键,建立健全蔬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重点经营户联系制度,主动与周边本地蔬菜产区、“南菜北运”基地等建立联动保供机制。以二批市场为骨干,强化集散分拨作用,畅通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之间的联系,采取二级批发市场到一级批发市场直采、到产地直采或者一级批发市场对口配送的方式,确保二级批发市场蔬菜等物资供应充足。此外,以超市菜市场为支点,加大线上配送力度,强化线上应急保供工作,组织电商平台、超市配送等网络销售主体,实现线上高效对接、线下快速流通,以社区便利店为触角,织密保供终端网络。 市商务局还指导督促各大型超市、菜市场,依托手机APP、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据统计,目前我市34家中央厨房企业均正常营业,启动配送的23家中央厨房企业11月5日当日配送快餐盒饭7.4万份。截至11月6日中午12点,兰州市电商平台共配送6.9万单,其中蔬菜1.8万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蒋凌 郑丽君
无极5注册平台_兰州市领导深入基层社区指导落实分区分类防控措施,系统部署以县区为单位有序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原标题:市领导深入基层社区指导落实分区分类防控措施,系统部署 以县区为单位有序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中国甘肃网11月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1月6日,市领导分赴主城区部分街道社区、居民小区,指导落实分区分类疫情防控具体措施。 市领导在实地指导推进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时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落实“四早”要求,以县区为单位,精准研判辖区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细化落实分区分类防控措施,有序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要以小区为基本单元,按照“连续七天无阳性病例”的统一标准,持续推进“无疫小区”建设,系统推进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充分依托“社工委”平台和小区党员阵地,精细做好小区保障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及时解决群众就医用药、物资采购、安全取暖等基本民生问题。要紧盯“动态清零”目标,坚定不移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充分发挥驻守干部“驻留小区、守护社区”作用,团结引领小区居民共同守护“无疫小区”。要严格落实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防控要求,集中攻坚重点区域疫情风险,稳步回归常态化防控,切实保障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兰英
无极5注册平台_【甘快看】央媒看甘肃|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贯通
今天(11月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榀拱架的安装完成,新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历时1226天全面贯通,为兰张三四线铁路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新乌鞘岭隧道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是兰张三四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作为我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采用双线隧道设计,与既有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基本并行,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也是全线最长的特长隧道。 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是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会地带,平均海拔3000米,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新乌鞘岭隧道由中铁三局、十五局承建,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组织研发了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理念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最大限度提高隧道内物流组织效率。 面对全年冬期施工时间长达7个月,隧道在设计施工中搭建了智能生产指挥中心。运用我国先进的软岩变形科研成果和地面敷设供暖管线、人员设备芯片定位、预警管理等技术手段,对重点区域和关键工序高风险点进行管控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实现了“一次成洞,一次成形”,成功解决了高原高寒、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施工难题。同时,隧道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通过边建设边绿化、雨污分离、废水废渣分离回收、污水处理等措施,让水资源循环利用,在保护区内生产生活排水“零污染、零排放”。 兰张三四线铁路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全线贯通后,将成为兰州至新疆方向继兰新高铁之后的第二条高铁通道,有助于加强陆桥通道与京兰通道的连接、完善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促进河西走廊快速客运通道的形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无极5平台_【甘快看】甘肃省将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日前,甘肃省科技厅印发《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旨在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前瞻性、引领性和独创性理论研究提供平台支撑,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凝聚和稳定高水平研究团队潜心研究和集智创新。 《工作指引》提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要整合甘肃省优势学科资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布局建设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群。同时,要支持甘肃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整合科教资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联合打造高水平基础学科研究平台,支撑基础学科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理论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和大胆探索的管理制度。 《工作指引》明确,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够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依托甘肃省法人单位建设,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有一定规模的固定人员,一般不少于20人,原则上不能与建设运行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固定人员重复。 《工作指引》提出,省科技厅是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行政主管单位,负责制定支持研究中心相关政策,统筹建设布局,指导建设发展,培育建设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经批准建设后,省科技厅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稳定支持,验收通过后落实省级创新平台奖补政策,并及时解决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在建设发展中的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