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平台官网_让“山”“滩”美景成为新地标 七里河区走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兰州老街   八里镇桃花节   石佛沟景区   十年来,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七里河区全力促进兰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力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市场,促进全区文化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马滩片区的兰州老街和位于南部山区的石佛沟,从一条街、一座山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变化,窥探该区文旅产业的飞速发展。   1   让精品项目成为地区新名片   市民张瑞玥经常来兰州老街购物娱乐,在她的眼中,兰州老街有一股特殊的韵味,“兰州老街集旅游景点和商业街区为一体,让我可以一边游玩一边购物,既能享受美食又能观赏美景”。张瑞玥说,尤其是它的仿古建筑群,让人体味到中国建筑之美。   “兰州老街项目已完成签约商户160家,现已开业120家。相信未来随着其余商户的逐步开业,会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服务与体验。”兰州老街董事长助理韩玉龙介绍说。如今的兰州老街已成为“一街了解兰州”“一街感受甘肃”的城市名片和历史文化展示区,吸引着无数游客。   从七里河区小西湖出发一路向南,在该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内,美丽的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每年都令诸多游客流连忘返。如今,兰州石佛沟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这个分为三期的项目,将在七年的时间内,为石佛沟进行一次“升级”,让秀美的石佛沟戴上精心打造的“首饰”。目前,省文旅集团正在稳步推进一期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百合湾项目。   “一期项目总建设用地达到69508平方米,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七星云街、精品民宿、客栈、度假酒店、泉音堂演艺中心等。”省文旅集团兰州云顶文华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彬介绍说,未来的石佛沟将拥有更为完善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现代旅游体系,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高品质的文旅体验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七里河区已成功创建兰州黄河楼景区、兰州老街、海德堡极地海洋世界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兰州老街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彭家坪镇石板山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景区品质的提升既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文旅体验,也提升了该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2   文化内涵赋予产业精气神   正宁路老马牛奶鸡蛋醪糟,是兰州市有口皆碑的老字号。从正宁路搬到老街后,老顾客和慕名而来的新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火爆如常。负责人马国德说,当初把新门店选在兰州老街,就是看上了老街的优美环境和商业潜力。   兰州老街在设计修建之初就注重挖掘和聚集兰州本地文化,比如在华夏广场复建的求古书院,如今已成为展现兰州现当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一大平台。此外,兰州老街还通过举办非遗展、新春灯展、文艺演出等,致力于将本地特色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给广大游客。   “我们希望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韩玉龙说。   石佛沟景区也将在提升改造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景区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兰州石佛沟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一期是石佛沟旅游示范区整个片区的首发之地,在做好补充配套的基础上,将结合丝绸文化、冶钢文化、国学文化及健康文化,倾心打造包括高品质文化艺术街区、文化演艺中心、健康中心、配套酒店及人文景观民宿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社区。   近年来,七里河区精心凝练和实施了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七里河区“六大文化旅游组团”(以三滩、黄河楼、奥体中心为核心的都市文化体育旅游组团,以黄河母亲、水车园、黄河楼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旅游组团,以彭家坪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文化旅游组团,以沈家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组团,以厂矿企业为核心的工业矿山遗存文化旅游组团,以石佛沟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组团),这些组团无一不体现着七里河区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同时,该区还通过开展“黄河文化旅游节”及“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培育了“中国百合之都”“甘肃省花儿传承基地”“石佛沟六月六花儿会”等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升了七里河区文旅品牌知名度,实现了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   3   坚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兰州老街、石佛沟、简牍博物馆、奥体中心等的建设与发展,是七里河区文旅产业稳步发展、不断升级的见证,也是十年间该区马滩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发展变化的缩影,更是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七里河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建设,也成为推动该区高质量发展的一股力量。   例如,近年来,该区重点建设了一批农旅融合项目,依托“千亩设施农业园、千亩果园、万亩桃园、万亩百合园”等农业优势资源,开展了以采摘绿色果蔬、品尝农家美食、欣赏农家美景、享受农家乐趣、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扶持有效带动千余农民就业,农民收入也得到增长。该区依托兰州战役旧址沈家岭战场遗址,积极打造的“一廊五区”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后将与魏岭乡绿化村马嵬驿·兰州老家和海德堡生态农庄等旅游项目形成景区串联环线,届时也将推动魏岭乡乡村旅游发展壮大。   “未来,我们将加快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七里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旅游办公室主任金鑫表示,把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新突破,是七里河区文旅产业发展的下一步目标。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文 马军/图

无极五测速

无极5平台网址_黄河奔流泽陇原 ——甘肃绘就黄河保护治理新画卷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从青藏高原奔向黄土高原。黄河干流甘肃段913公里,占干流总长度的16.7%。   大河旧貌换新颜。在甘肃,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为黄河年补水超百亿立方米,沿黄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92%,水土保持率10年提升16个百分点。   打赢“黄河保卫战”   秋日草原,河曲蜿蜒,牛羊如星点。静流之水在广袤草原蓄积能量,拐过一个大弯后,一路奔腾。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在藏语中,玛曲意为“黄河”。   玛曲能为黄河涵养水源,与其生态系统密不可分:植物根系把土壤变作松软的“海绵”,下雨时吸水,无雨时渗出补充径流。   保护修复草原,是玛曲“黄河保卫战”的关键。   为让草原“休养生息”,玛曲大力推进退牧还草。同时,整治沙丘、覆土种植以治理沙化草原,投放鹰与银狐来防治鼠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   “2012年至2021年,玛曲累计治理沙化草地25.68万亩,沙化草地面积较治理之初下降了30%以上。”玛曲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马建云说。   监测显示,2021年黄河在玛曲入境流量为92亿立方米,出境流量196亿立方米,增加104亿立方米;与2007年相比,补给量增加45.5%。   沿河而下。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青绿的黄河与裹挟着泥沙的洮河在峡谷间相撞,黄绿两色“泾渭分明”。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雨后容易水土流失、泥沙入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则是保护黄河的重要举措。   甘肃省水利厅介绍,甘肃通过兴修梯田、固土保塬等方式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43.95%增长到2021年的60.01%,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   防止水土流失已成社会自觉。定西市通渭县74岁的双胞胎兄弟许志刚、许志强在黄土高原上种出400余亩的植物园:桃树、云杉、牡丹,甚至棕榈、无花果……   “水土保持住了,树越种越好活,小气候更好了。”许志刚说。   黄河安澜水愈净   黄河平,天下宁。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自古人口聚居,历史上曾饱受水患。2012年汛期,黄河兰州段过洪流量达3860立方米每秒,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个市州部分耕地被淹,群众被疏散转移。   2014年,黄河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工程涉及4个市州15个县区,治理河道长262公里,概算投资33.98亿元。   在兰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2018年至2020年,黄河上游连遇三个丰水年,工程确保了黄河安澜。”兰州市水务局局长冯康斌说。   黄河变“静”,也在变“净”。   位于兰州市的黄河一级支流雷坛河,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2020年12月,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竣工。沿岸污水收集汇入城市污水主管网,处理后达标排放。   2021年底,兰州市主城区4个污水厂完成提标扩容。雁儿湾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张磊介绍,该厂的出水标准从一级B升至一级A,日处理规模由26万吨增至30万吨,改善了黄河水体健康。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介绍,在甘肃黄河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黄河干流甘肃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到Ⅱ类,2021年甘肃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8%。   幸福河畔焕新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获得母亲河更长久的滋养。   曾经以黄金开发和传统畜牧业为主的玛曲县,开始探索转型路。“80后”藏族青年叁旦告别放牧,开了一家叫“蒋朵”的有机化肥厂。在藏语中,“蒋朵”意为绿色。   “把牲畜粪便变废为宝,用于草原沙化治理,还能减少黄河污染。”叁旦说,公司去年的销售收入达3400多万元。   生态之路也是发展之路。   在老工业城市兰州,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5%,经济发展更绿色。   仅在兰州高新区,就有生物医药公司200多家,上年总产值在200亿元以上。“过去两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0%、69%。”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克山说。   在黄河水的哺育下,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兴盛,4000多亩高标准农田灌溉效率得以提升。   “今年辣椒的行情格外好,预计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能破万元。”东湾镇副镇长李晓光说。   黄河之变,更提振了黄河儿女的精气神。   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两岸绿意葱茏,人们跑步、歌唱、走秀、抖空竹……夜幕降临,晚风拂面,好不惬意。   “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见证黄河30余载巨变的兰州水运集团快艇驾驶员杨世平感慨道。   新华社记者 姜伟超 张玉洁

无极五测速

无极5平台网址_十年接续奋斗 十年一路前行 兰州经开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园区,在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主动担当,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持续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来,兰州经开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92亿元,年均增速14.4%。十年来,兰州经开区发展主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共有“四上”企业292家。十年来,兰州经开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217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120位,连续两年累计实现提升进位56位,被评为甘肃省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园区。   先行先试   始终站在发展建设“第一线”   十年来,兰州经开区紧随兰州市发展战略调整的步伐,始终站在改革发展、开拓建设的“第一线”“先发力”“带好头”,把各项工作切切实实融入工作实践中。   2012年12月,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三区”融合发展。兰州经开区从平地修路、搭建彩钢房成立指挥部干起,两年来,在38.38平方公里的机场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先后引进了正威国际、申联医药等10多家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企业。自主投资近13亿元,建成了贯通园区的3条规划道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为兰州新区起步发展贡献了兰州经开区力量。   2014年12月,兰州市委市政府将兰州经开区的空间布局调整为“一区五园”,即机场北高新园区、安宁园区、西固园区、红古园区、皋兰园区,规划面积达165.32平方公里。在这一阶段,兰州经开区多向施力、积极作为,助推各园区发展建设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机场北高新园区投资10亿元,建成占地4000多亩的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入驻医药企业25家,已成为兰州乃至甘肃生物医药发展的一颗亮丽的名片。   2018年6月,兰州经开区规划建设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区六园”空间布局,规划面积达265.32平方公里。2022年9月29日,投资90亿元的兰州市北拓片区土地整理一期工程暨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经开区坚持将开发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推进,在生态修复上着墨,在高质量发展上落笔,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聚焦发展 培育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及工艺水平提升项目是为了兰州西客站南广场建设而进行的出城入园建设项目,是省立重大项目,位于兰州经开区安宁园区。   日前记者走进宽敞的厂房,这里机器轰鸣,工人各司其职,一派忙碌。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场地。”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立新介绍,新厂的建设,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2018年底正式开工以来,公司生产能力得到了大提升,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翻番。   近年来,兰州经开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眼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强二产优三产”,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据介绍,兰州经开区聚焦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全市重点项目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形成以和盛堂、佛慈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兰州万里航空、兰州飞行控制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中车兰州机车、蓝科石化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兰州兴盛源、红安纸业为代表的“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以兰州铝业、金霸铝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集群;以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兰州货运西站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以砂之船奥特莱斯、中海环宇城等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产业集群。   优化服务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总部位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在兰州落地生根。一晃多年过去,众邦从最初专业的电线电缆制造商发展成为现如今集房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的发展,与兰州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原材料运输及货物运输时有受影响不能及时供应的情况,兰州经开区相关部门在得知情况后积极解决,减少了损失。在日常工作中,各级相关部门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有呼必应”。   由此,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扎根兰州经开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十年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完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体系,“一窗式”受理模式。全面推行纸质材料电子化提交、线上审批,实现了全区所有服务事项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100%的“双百”要求,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的办理各项业务。开通了“我要开工”“我要竣工”“我要审图”三类共9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等要求,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搭建便捷办事平台。十年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围绕特色产业主导设立了2.5亿元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对兰州和盛堂等5家企业共计2.1亿元的投资。   关注创新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兰州祺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数据取证、网络空间安全及大数据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甘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涛对记者说:“作为经开区的入孵企业,我们被奖励了10万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年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加快融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其核心驱动力、骨干战略平台和科技贡献的主要力量。作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市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经开区积极抢抓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19家增加到2021年的101家。十年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资金累计2000余万元。   兰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征程,该公司将按照国务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创新、两提升、一打造”的发展定位,立足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补齐短板弱项,努力打造产业集群、精专特色园区,争做全市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发展经济的主阵地。   总策划 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文/图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网站_甘肃科技集团轻工院探路“老酒新酿”:情怀接续 科创促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轻工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养生酒,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等为原料。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10月2日电(侯志雄徐雪魏建军)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研院所,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探索转型,其中致力于研发养生酒,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等为原料,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最大限度保留其中营养物质,使消费者感受饮健康酒的体验。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以轻化工研究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发展至今,60余载的时间里,经历了崛起、兴盛、没落的发展历程。后期改制为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时,一度出现了“没有产业反哺科研”的尴尬。   图为科研团队研发的养生酒。 魏建军摄   近年来,该院确定了“创新+人才+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发附加值高的营养健康食品,积极推进特色酒类的产业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慢慢走了“上坡路”。   在这背后,离不开数代“轻工人”的付出与努力。在彭涛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瓶子,这是他眼里的“宝贝”,作为该院资深的“酿酒工匠”,彭涛与团队以养生酒和特色果酒为开发方向,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优质水果为原料,根据其不同特性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低温超微粉碎、超高压酶解、闪蒸闪提、低温发酵、冷冻过滤等技术,最大限度保留原料中营养物质,发挥其中功能性功效。   彭涛拿起研发出的一款“敦煌萃”酒产品介绍说,产品配方源自于敦煌经卷,选用了黄芪、党参、枸杞、肉苁蓉等道地“药食同源”中药材。   如今,已成为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彭涛,除了科研外,更多会考虑公司的发展,他坦言,“多了压力,也多了动力”。   与彭涛一样,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永显也是一名资深“轻工人”,并且是皮革产品方面的专家。“甘肃也有许多优质的皮革原材料,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等各种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他轻工业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雪是一名“80后”,她对儿时的轻工产品印象很深,产自本地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组成乡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张晓雪选择留在家乡,成为新一代“轻工人”,同她一起加入的年轻人,也将创新与活力注入进了甘肃省轻工研究院,结合“互联网+”,张晓雪正与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及推广。“兰州曾是一座工业重镇,现在我想见证这个重振的过程。”她说。   彭涛说,为加快转型升级,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搭建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联合当地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促进成果及时、高效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今年年初,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与川楚联合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甘肃甘轻川楚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轻工院特长的基础上,开拓国内外咨询市场。统筹双方资质、市场、人才资源,满足企业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   这对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来说,无疑是新的发展机遇。“此次甘川两方将在工程咨询、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拓展视野、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将双方的地域、人才和资质优势,共同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西北、辐射全国。”张永显称。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从小到牙刷、肥皂、卫生纸到民众日用品的研发应用,曾长期占据西北市场,2001年9月转制后,成为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产品检验、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开发研究型科技型企业。(完)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登录测速_【大河奔腾看甘肃】洮河:一曲清流润岷县 田畴沃野织锦绣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万安 摄影报道 岷县位于洮河流域中上游,洮河是岷县境内最大的一条过境河流,流经岷县9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境内长度约83.5公里。 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记述了唐朝为收复岷、洮、叠等地发动的战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中的洮河北,就是临潭、岷县一带。 洮河自西向东流过碌曲、临潭,自卓尼县城南进入岷县西寨镇,自西向东绕过岷县县城,在城郊龙王台发生转折,由维新镇流出岷州大地,出九甸峡与海奠峡后,穿临洮盆地,于永靖县注入刘家峡水库。 近年来,岷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持续推进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洮河流域岷县段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新建水源涵养林3000亩,建设生态河滨带约8km。加强洮河干流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新建人工湿地928亩。 金秋时节,定西市岷县境内风光如画,洮河沿岸十里镇区内中寨、三十里铺、庙沟、十里村庄山川色彩斑斓,村落依山傍水、古朴自然,在袅袅炊烟中藏着鸟语花香,在诗意田园中留着绿水青山,在玲珑雅致中透着勃勃生机。 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影像见证历史瞬间。为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的联系,在这个瓜果飘香、秋色宜人的季节,每日甘肃网图片频道、新甘肃客户端镜像频道特向奔波在社区乡村、山川草原上的您约稿,您拍摄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纪实、人物故事以及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具有新闻元素和光影艺术的照片,我们将择优及时刊发并支付稿酬。 期待您运用丰富的摄影语言,描绘陇原大地日新月异的精彩瞬间,讴歌陇原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联系人:宋菲菲 电话(微信同号):13919809826 投稿邮箱: mrgswtp121@163.com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网址_【短视频】西汉水畔产业兴 乡村振兴入画来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原标题:(大河奔腾看甘肃)西汉水畔产业兴 乡村振兴入画来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天水秦州区西秦岭,流经天水、陇南等地。千百年来西汉水不仅滋养了沿岸百姓,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被称为先秦故里的陇南礼县,西汉水从盐官镇罗堡村进入县境内,境长104.1公里,沿途经盐官镇、祁山乡、永兴乡等11个乡镇。 礼县县城东北红河水库,是西汉水流域上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两万余亩。近年来,当地主推生态旅,这里也成为了有名的旅游景点。不仅如此,依红河水库而建的人居饮水工程正在建设中。 盐官镇位于西汉水上游,是礼县苹果种植的主产区之一。西汉水经渠源源不断流向广袤农田,灌溉养育着一方百姓,催生了连沿岸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 。 如今,礼县苹果产业覆盖14个乡镇、24.7万人,全县果园总面积61.1万亩,2022年全县苹果预计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约21亿元。 西汉水不仅滋养着世代依水而居的百姓,也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地域特色文化。在西和县西高山镇朱河村,70岁的刘智会正在编制制纸的纸帘。 西高山镇作为麻纸主产地,历史悠久,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造纸技艺通过现代网络让大家熟知,如今,西汉水畔这门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陇南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