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综述 兰州市干部群众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清水县2000多名干部职工汇聚牛头河畔,用歌声诉说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 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关键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 坚定政治信仰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强化理论武装与坚定政治信仰的内在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省工作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省委常委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举办专题学习班等方式,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 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分众化开展培训轮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2.3万期、培训183万人次;举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轮训班2.1万期、培训165万人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专题培训班1.3万期、培训86.9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充分发挥党内集中教育固本培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2013年以来,高标准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一场一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使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如炬、信仰如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集中抓好8个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全省累计整改问题36万个,解决问题7.4万个,为群众兴办实事好事41.8万件;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组织专题宣讲2.8万多场、受众248万人次,讲专题党课8.3万多次,累计帮办实事9万多件。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坚强堡垒 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提升基层保障水平,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力推动了基础工作全面规范、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基本能力普遍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大会、支部党课、支委会会议、主题党日等完成率分别提高到99.03%、98.83%、99.4%、98.93%。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大战大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累计选派14.7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8.3%。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全省所有街道建立了“大工委”,96.2%的社区成立了“大党委”,99.4%的社区建立了工作事项清单,与1.46万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成立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10.3万多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1万多个,组织64万多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现如今,农村党建更贴心、城市党建更精彩、国企党建更扎实……一幅政治引领、各具特色、培基铸魂的基层党建生动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西沟村曾是庆阳市环县曲子镇的一个贫困村,因气候、地理、基础等条件制约,发展缓慢、活力不足。近年来,西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累计新建桥梁5座,新修柏油路6条、沙砾路2条,实施危房改造144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28处,自来水到户,硬化路到组,群众住进了安居房,走上了小康路。 ——党支部作决策、定规划,联合社建机制、搞服务,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种养户全入社、搞生产,动员全村675户农户全部加入草产业合作社,473户养殖户全部加入7个养殖合作社,实现产业关联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建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党组织提事、多元议事、村民定事、全程监事、定期评事和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的“七事四公开”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底西沟村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2021年6月西沟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每月的15日,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居民王泽民都要与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一起设点,义务帮助居民磨刀、理发、修理小家电。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的服务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宝林里社区党委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善治理体系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深化拓展城市基层党建“同心服务365”行动,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构建起10分钟“党员联络圈”“组织生活圈”和“便民服务圈”,打造文明和谐的“宝林之家”,把党员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2021年6月,宝林里社区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炼化企业。60多年来,兰州石化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历经风风雨雨和市场的大浪淘沙,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党的组织始终坚强有力,党的根基始终坚实稳固,从根本上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促进了企业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兰州石化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新的征程上,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制定实施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形成新时期党的建设“1234”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新一轮标杆党支部创建“六大行动”,持续深化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红旗泵等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站排头、争一流,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坚持事业为上 加强队伍建设 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大力选拔斗志旺盛、敢打敢拼、知重负重、担事任事的干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在重大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进行提拔重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对待受处理处分的干部,主动为受到诬告或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有计划地选派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接受历练。从省直单位选派3批194名副厅级和正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任县委副书记,从省、市、县选派6批2.48万名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对表现突出、历练扎实的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着眼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拔尖人才培养扶持办法,对遴选的省拔尖领军人才实行个性化培养扶持。千方百计吸引和集聚人才,近年来,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年均增长31.15%,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全面推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从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就医保障等9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政策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如今的陇原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广大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勇于自我革命 激荡清风正气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风政风不断向好。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持续为基层减负,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700多起、处分5100多人。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9.3万件,立案6.56万件,党纪政务处分7.5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957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新征程上,必须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无极五网址_【市长说亮点】全力打造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访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
原标题:【市长说亮点】 全力打造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访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我们将对标‘六新’目标,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加快市域发展多点突破、整体成势,全力打造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近日,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是坚持抓项目、强支撑。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总抓手,高标准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工作管理机制、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从严落实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推进落实、要素保障制度,加强全流程监管,力促项目程序合规、资金安全、政策执行到位。高水平谋划,落实重大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每年列支前期费1亿元以上,分级分类抓好项目库论证审查、决策咨询和动态更新,紧盯交通、水利、能源、城市等关键领域,系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平凉机场、平庆铁路、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形成滚动接续良性循环。高效率落地,市级干部牵头组建专责组,“一项一策”破解重大项目落地难点,确保项目能快则快。完善招商引资差异化激励政策,加快招引一批“三类500强”投资项目,抓好“兰洽会”等签约项目服务保障,确保实打实落地生金。 二是坚持抓产业、蓄动能。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聚焦打造陇东综合能源基地,突出扩煤转电、煤电联营,全面提速灵台矿区整装开发,加快布局煤炭上下游关联项目,积极推进陇电入鲁、聚丙烯高值化利用等延链补链项目,统筹抓好火电扩容改造、清洁能源、电能存储和产业路配套等项目。聚焦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加快传统制造业“三化”改造,集中攻克一批重点部件、关键配件产品研发,促进装备制造业迭代升级。聚焦打造文旅康养基地,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景区开发建设运营,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民宿客栈、户外基地,推动文旅、研学、养老等融合发展,打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构建以崆峒山大景区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重点的大旅游格局。同时,围绕“牛果薯菜药”等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在龙头企业建办、精深加工和外贸出口上下足功夫,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大力发展纸箱包装、期货保险等多种业态,建立数字化营销平台,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抓县域、提品质。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城市体检评估,重点实施一批断头路打通、适老化改造、停车场扩容和道路绿化、口袋公园项目,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精品样板,推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支持县区紧扣赋型定位,“一县一业”打造特色优势,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乡村建设,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全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板块。 四是坚持抓开放、塑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力争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争取设立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静宁服务窗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破解土地保供、平台搭建、融资担保、债务化解和水资源保障等瓶颈制约。 五是坚持抓民生、守底线。推动财力向民生倾斜,每年措办一批民生实事,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兜底救助、住房就业等能力体系建设,让群众生活品质年年都有新提升。落实落细防风险、保稳定各项措施,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强化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安全生产、风险化解等责任落实,高质高效做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登记难”问题化解,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甘肃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 ——我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省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踔厉奋发、积极作为,扎实推进科技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省科学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富荣表示,喜迎党的二十大,省科学院将坚持立足科研工作实际,着力推动强科技行动落地见效。大力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全力抓好省列重大项目高技术产业园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科技攻关,着力促进成果转化。 “我们努力的最大愿望,就是以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把‘店小二’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行动上,主动走访,精准对接,详细解读,提升服务能力,激发更大创新活力。”省科技厅政策处处长周晓云表示,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加力赋能,为实现科技自强自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科技管理服务领域党务工作者,我将坚决做好省科技厅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督促引导厅系统各级党组织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科学领导方式落实到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的各方面、全过程,努力使厅系统各级基层党组织成为奋力推进强科技行动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强科技行动中争先创优,为打造西部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懈奋斗。”省科技厅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窦灵平表示。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勇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到无比振奋,将和所里干部职工一道,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省科技厅省计算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王伟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甘肃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作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扛牢责任,全力做好科学计算算力保障和我省科技服务平台支撑工作,为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贡献力量。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书写新时代甘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访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
原标题:书写新时代甘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访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多场耦合实验室。 甘肃省博物馆。 张家川圪垯川考古场景。 嘉峪关关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在这片灿烂的土地上,始祖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交相辉映;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星罗棋布,16895处文物遗址熠熠生辉,7处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何让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焕发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书写新时代甘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是我省文物保护利用面临的时代课题。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听他详解“陇原文物密码”。 “正是因为有这些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多彩而独特的文化、丰富而珍贵的文物,甘肃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成为历史文化的富集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地和现代文化的创新地。”程亮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文物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省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甘肃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甘肃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谈起未来,程亮更是满怀憧憬: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立足甘肃文物事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践行“莫高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人民共享,饱蘸浓墨,以昂扬劲笔,奋力书写新时代甘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加快建设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认真落实甘肃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订的省部共建敦煌研究院协议,重点从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石窟保护与安全防范、“数字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与价值挖掘、敦煌文化多元展示与合作交流、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广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7个方面深入合作、整体推进,全面建成“四大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石窟安全监测中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敦煌学国际研修中心、文化遗产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办好“两刊一论坛”(《敦煌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敦煌论坛)。拓展多场耦合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功能,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重点研发项目,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加强敦煌文献系统性整理和研究,联合开展敦煌学重大课题研究,完善敦煌学研究体系。加快编撰《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推进莫高窟、麦积山、北石窟寺等重要石窟寺考古报告出版。推动敦煌研究院管六大石窟和全省重要石窟及各类文化遗产实现保护、研究、弘扬三位一体平衡发展,着力打造甘肃“石窟航母”,持续扩大“中国特色·敦煌经验”影响力,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全面推进“三园一廊”建设。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河西汉塞”“明代雄关”“陇右屏障”三个核心展示园和“居延古道”“甘凉咽喉”“陇中脊梁”三个风景道示范段及临泽、永昌、民勤、凉州—古浪、天祝、景泰—靖远、环县、华池8个特色展示点。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实施哈达铺旧址保护、会宁红色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一条长征文化主题线和北上胜利会师、奔赴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主题的两大长征文化片区。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推进马家窑、辛店等10处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永泰城址、索桥堡遗址等34处黄河文物数字化保护建设。打造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统筹实施好河西走廊代表性石窟寺、古城址、古建筑等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加强石窟寺文物综合保护利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研究、展示利用水平,提升甘肃“石窟艺术之乡”整体美誉度。实施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把讲好革命文物故事同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 ——深入推进文物考古工作。依托甘肃独特的历史演进轨迹和文化资源禀赋,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加强夏河县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等古人类起源和演化进程研究,在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史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着力推动张家川圪垯川、庆阳南佐遗址等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推动中华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研究;继续开展宁县石家及遇村、礼县四角坪遗址等周、秦与西戎文化考古发掘,全面揭示周、秦早期王朝国家发展进程;重点推进阳关遗址等秦汉至明清城址、甘肃石窟寺等考古,不断深化丝绸之路研究;紧紧围绕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武威亥母寺遗址等抓好吐谷浑、西夏遗存考古,更好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路径;着力抓好古城、关隘、驿站、渡口、长城体系以及黄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进一步厘清甘肃历史文化脉络,巩固甘肃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 ——加强历史研究和价值阐释。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献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联合攻关,统筹省内外高校和专业机构力量,推动考古学、博物馆学等一级学科和文物交叉学科建设,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研究,突出敦煌学、简牍学、长城学、丝绸之路学等重点,深化对甘肃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生业形态、相互交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模式与机制、道路与特点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更好还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化研究成果阐释弘扬和展示传播,系统梳理甘肃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长城、石窟寺、简牍、彩陶、壁画、土遗址和革命文物等甘肃特色文物资源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讲好中国古代历史,讲好甘肃历史故事,为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着力放大文物科研优势。加强多学科协同,推进基础研究,系统开展前沿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巩固甘肃在壁画、土遗址、数字化保护展示等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提升全省博物馆展览展示和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科技水平。深化行业管理,借助各方力量,健全完善“保利管研”全领域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文物治理效能。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工程,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动互联网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数字展览和网上展厅、云游博物馆等数字产品,全面赋能添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推动“数字敦煌”技术迭代升级,制定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不断提升数字化工作质量,提高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效率,构建丝路沿线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实现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永久存储。 ——全方位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博物馆改革创新发展,建成开放甘肃简牍博物馆,加快建设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盘活用好文物资源,做好革命文物展示弘扬,开发多元产品,创排文艺经典,强化全媒传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能添彩人民美好生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放大综合效应,为甘肃建成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积极贡献“文博力量”,让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展现新时代风采、滋养新时代生活、助力新时代发展。 ——持续深化文物交流合作。着眼立足国内,深耕国际传播,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外交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文化遗产国际治理,积极参与中外联合遗产保护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抢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实施甘肃文物外展精品工程,用好敦煌文博会等国际平台,着力推动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等甘肃王牌文化在海外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推介巡展、文明对话、合作交流等,着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有厚度、有气度、有温度的如意甘肃。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树牢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秉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观念,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文化强省建设增砖添瓦,为文化强国建设增添“陇原色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无极五登陆地址_【市长说亮点】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访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尚学
原标题:【市长说亮点】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 ——访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尚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定西市抢抓将定西纳入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的重大机遇,全面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落实‘四强’行动、做足做好‘五量’文章,加快高质量追赶发展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承压续稳、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特点。”日前,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尚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汪尚学介绍,定西市紧紧围绕聚力项目和工业“两大重点”引领追赶发展,强化理念、科技、金融、县域“四大支撑”助力追赶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定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1个、2.4个百分点;全省有位次的16项指标中,定西有11项指标增速实现了“全省中间偏上”。 谈到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和成效,汪尚学说,一是项目投资支撑有力。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调度机制,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28个,定西生态科创城和“两港两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通渭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成并网,陇西至漳县等地方高速即将通车,今年前8个月全市完成投资387亿元、增长15.2%,连续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集中攻坚突破行动,采用蹲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今年以来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2个,累计到位资金317亿元、增长71.5%。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旗帜鲜明实施强工业行动,接续开展“强工业攻坚大突破年”,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复工达产,对成长型企业赋予二次优惠窗口政策,截至8月底,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盘活生产经营不正常企业37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以强科技为企业赋能,遴选发布市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3项,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21家,备案国家中小科技型企业107家。 三是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建立十大服务业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全面落实稳经济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13亿元,广泛推行组团式包抓、菜单式解难、保姆式服务等“五式工作法”,全力助企纾困,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万户。按照“一县一主题、活动有载体”原则,策划举办节日促销活动100场次以上,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10%。 四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定西市1.93万户7.67万人监测人口,全部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风险消除率达到65%。牢牢守住了1175万亩耕地红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06万亩,夏粮获得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60万吨。狠抓乡村建设,扎实开展622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厕所、污水、风貌“三大革命”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生态建设提质增效。抢抓国家“双碳”、黄河战略等机遇,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实施企业“三化”改造项目100个,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累计治理林业生态51万亩。深入实施“绿满陇中”行动,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大力实施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栽植各类苗木95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1%,水土保持率达到65.1%,定西山川大地焕发新颜。 六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办理时长法定期限内压减6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99.1%、98.4%,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好转。累计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125项,市县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数字政府建设12个市级标配项目建成投用,联合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 七是民生保障坚强有力。严格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应对和成功处置了三轮疫情冲击,全市“动态清零”。全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岗位、学位、床位、车位等问题,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定西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筹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快速发展,我市在省第15届运动会上奖牌榜、团体总分均名列第三,9月15日获得2026年省第16届运动会承办权。全面建立“五级九天”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先稳后治拔根子”,一些历史遗留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汪尚学表示:“今后发展中,我们将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增速‘稳定全省中间偏上’目标定位,集中精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收入,力争2023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十四五’末达到700亿元,奋力谱写高质量追赶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
无极五注册平台_信心满怀迎盛会 真抓实干显担当——甘肃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信心满怀迎盛会 真抓实干显担当 ——我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徐俊勇 陈泳 董文龙 陈多 金秋迎盛会,共启新征程,陇原大地处处洋溢着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全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满怀期待、信心百倍,纷纷表示要聚焦基层,实干担当,解“急难愁盼”事,做群众暖心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川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开展了一场关于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辉文说:“摆脱贫困的陈家沟村发生了很多喜人变化,家家住上了新房,通上了自来水,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2021年,陈家沟村人均纯收入达2.29万元,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我们将继续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情系“民之关切”、心系“民之所需”。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紫轩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郭娜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良的作风,真抓实干,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落实嘉峪关市社区治理行动,推进“五治融合”,着力建设幸福紫轩“五好社区”。 秋日的景泰县正路镇双墩村,家家户户门口金黄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似的,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群众跳起欢乐的丰收舞曲。双墩村党支部书记俞童荣介绍说,近几年,双墩村始终坚持“文化软实力”与“农村硬设施”相结合,既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夯实的“内修”,又注重村容村貌、美丽庭院建设的“外修”,群众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双墩村已成了党组织坚强、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民风文明、村庄美丽宜居、党员群众满意的美丽、和谐、富裕新农村。“下一步,我们将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基础支撑。”俞童荣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北县干部群众通过整顿矿产开发、禁牧休牧、强化监管,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草原和湿地已得到有效修复。如今的盐池湾,林木森然、草原阔野和冰川融雪同入一画,雪豹、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在这幅画面中悠闲散步。“牛羊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出栏周期缩短了,价格还比以前高了。再加上每年的补贴和奖励资金,牧民们的收入增加了,大家都主动去保护生态环境了。”肃北县盐池湾乡乡长娜尔娜说,“我们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切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牧民收入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盐池湾乡窗口形象的发力点。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徽县柳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江荣表示,柳林镇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引领,奋楫争先,勇毅笃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杜江荣说,我们将切实强化工业乡镇责任担当,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铅锌产业园建设,为驻地企业提供优质保障服务,激发生态工业创新活力。同时,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壮大特色产业,打造本土农特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此基础上,加快生态宜居特色镇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突出文化特色,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探索推进“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强新时代平安建设,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点亮融合善治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