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文明新风拂陇原 ——我省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关键;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陇原大地上激荡。 完善机制 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 曾经,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这些陈规陋习,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日趋浓厚,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让文明常态畅行。 近年来,围绕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区域差异、民族特色、发展特征,以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实时掌握基础动态,全面部署推进。 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关于全省农村婚嫁彩礼调研情况的报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坚决遏制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简办婚丧事宜,树立文明乡风,对全省移风易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8年6月,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省文明办联合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年11月,省直11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2022年,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次次会议、一份份重要文件,从制度、机制上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专项推动。 制度机制纲举目张,推动全省各地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规范约束、典型示范等举措,倡导广大群众婚嫁观念转变,婚丧事新风尚形成,农村乡风文明提升。 多元推动 文明新风在农村大地悄然兴起 “还是老党员觉悟高,带了个好头!” “一分彩礼不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韩不简单,给咱全村树立了标杆!” 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葸家村老党员韩学誉嫁女儿时,没有收彩礼,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他的行为,大家刮目相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随着党员干部带头,附近村庄彩礼大幅下降,有效制止了盲目攀比之风。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普遍生活水平,以县(市、区)为基本治理单元,以广大群众为重要基础,以婚嫁彩礼“限高”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紧盯高价彩礼问题突出的乡村和群体,明确县域内婚嫁彩礼、礼金、酒宴等限额指导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量化,扎实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庆阳市明确规定全市婚丧事宜“限高”指导标准为婚嫁彩礼10万元以内;定西市启动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要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嫁活动双方不超过2天…… 各地通过制定出台婚丧事宜“限高”指导标准,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婚嫁观念,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靠大家”“一碗烩菜办丧事,村民协商办难事”…… 岷县把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推进器”,有效激发基层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通过扎实举措推动文明新风深入民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新时代,新思想,新村规,记心里;丰阳渠,是咱家,要振兴,都参与……”华池县怀安乡丰阳渠村新修订的360个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涵盖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平安建设等方面,易记、易懂,朗朗上口又深入人心。 “约”出文明新风尚、“规”出文化新传承。近年来,我省强化村民自治,全省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作用,进一步规范议事规程、协商流程和细节标准,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风气越来越好,负担也明显减轻了。”华亭市的岳永华月初参加了一场婚宴,她带的礼物是自己亲手绣的一双鞋垫,精美的刺绣赢得大伙的连连称赞。“礼轻情意重。但要是搁在前几年,一双鞋垫咋都拿不出手。”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广大群众明显感受到:移风易俗,让大家负担轻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效彰显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8月25日,张掖市临泽县举行的一场特殊婚礼有点“甜”。在亲友、乡亲们的祝福中,8对新人和2对金婚、银婚夫妇手挽着手在“同心墙”上签名,写下彼此对婚姻的寄语。 “集体婚礼既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为身边的亲戚朋友做了个表率。”新婚夫妇梁天铭、李文华说。 “集体婚礼举办得好,有很大的示范引导意义。”现场观礼的徐生德深受触动。 摒弃繁杂仪式,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让农民不再“谈婚色变”。 探索创新,矢力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在陇原大地铺展。 我省各地坚持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强力推进治理工作。部分地区还通过建立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办法、奖惩激励制度等,着力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疏堵结合的治理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全省文明村镇测评验收和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定期调查研究、督办问效。 各地公安、民政、文明办、农委、妇联等部门齐抓共管,探索实行彩礼承诺和彩礼证明人(媒人)登记备案制度,依法从重打击职业婚介人员和民间媒人对高价彩礼推波助澜、索要高额介绍佣金等行为。 一项项得力措施,把群众人情消费负担降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白银市白银区顾家善村开展“晒家训、比美德,晒幸福、比孝道,晒文化、比内涵”比出精气神,传承孝善美;兰州市榆中县打造“乡风志愿”试点,创立“先锋岗”“农技岗”“文明岗”等8类志愿岗位,采取“到户对谈”“炕桌访问”“院落交流”等方式,将政策送到群众心坎,引导群众从思想上摒弃陈规陋习; 天水市清水县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为民间艺术团体、文艺爱好者搭建舞台,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载体,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写自谱、自编自导,让“草根”变“明星”,“观众”成“主演”,从“围观”到“参与”,推动广大群众成为倡树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生力军” ……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随着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环境风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成为共识,文明的种子根植在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文明新风在陇原大地上激荡,温暖着陇原大地,滋润着陇原大地。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综述
原标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综述 兰州市干部群众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参观。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清水县2000多名干部职工汇聚牛头河畔,用歌声诉说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 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 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关键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 坚定政治信仰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强化理论武装与坚定政治信仰的内在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省工作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省委常委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举办专题学习班等方式,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 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分众化开展培训轮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2.3万期、培训183万人次;举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轮训班2.1万期、培训165万人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专题培训班1.3万期、培训86.9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充分发挥党内集中教育固本培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2013年以来,高标准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一场一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使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如炬、信仰如磐,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集中抓好8个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全省累计整改问题36万个,解决问题7.4万个,为群众兴办实事好事41.8万件;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组织专题宣讲2.8万多场、受众248万人次,讲专题党课8.3万多次,累计帮办实事9万多件。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坚强堡垒 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工作信息化和“四抓两整治”重点措施,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提升基层保障水平,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力推动了基础工作全面规范、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基本能力普遍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大会、支部党课、支委会会议、主题党日等完成率分别提高到99.03%、98.83%、99.4%、98.93%。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大战大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累计选派14.7万名干部驻村帮扶,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8.3%。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全省所有街道建立了“大工委”,96.2%的社区成立了“大党委”,99.4%的社区建立了工作事项清单,与1.46万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成立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10.3万多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1万多个,组织64万多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现如今,农村党建更贴心、城市党建更精彩、国企党建更扎实……一幅政治引领、各具特色、培基铸魂的基层党建生动画卷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西沟村曾是庆阳市环县曲子镇的一个贫困村,因气候、地理、基础等条件制约,发展缓慢、活力不足。近年来,西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累计新建桥梁5座,新修柏油路6条、沙砾路2条,实施危房改造144户、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28处,自来水到户,硬化路到组,群众住进了安居房,走上了小康路。 ——党支部作决策、定规划,联合社建机制、搞服务,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种养户全入社、搞生产,动员全村675户农户全部加入草产业合作社,473户养殖户全部加入7个养殖合作社,实现产业关联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建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党组织提事、多元议事、村民定事、全程监事、定期评事和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的“七事四公开”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底西沟村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2021年6月西沟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每月的15日,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居民王泽民都要与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一起设点,义务帮助居民磨刀、理发、修理小家电。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的服务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宝林里社区党委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善治理体系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深化拓展城市基层党建“同心服务365”行动,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构建起10分钟“党员联络圈”“组织生活圈”和“便民服务圈”,打造文明和谐的“宝林之家”,把党员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2021年6月,宝林里社区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炼化企业。60多年来,兰州石化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历经风风雨雨和市场的大浪淘沙,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党的组织始终坚强有力,党的根基始终坚实稳固,从根本上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促进了企业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兰州石化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新的征程上,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制定实施党建工作“十四五”规划,形成新时期党的建设“1234”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新一轮标杆党支部创建“六大行动”,持续深化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红旗泵等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站排头、争一流,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坚持事业为上 加强队伍建设 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大力选拔斗志旺盛、敢打敢拼、知重负重、担事任事的干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在重大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进行提拔重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对待受处理处分的干部,主动为受到诬告或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有计划地选派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接受历练。从省直单位选派3批194名副厅级和正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任县委副书记,从省、市、县选派6批2.48万名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对表现突出、历练扎实的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 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着眼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拔尖人才培养扶持办法,对遴选的省拔尖领军人才实行个性化培养扶持。千方百计吸引和集聚人才,近年来,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年均增长31.15%,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全面推行“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从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就医保障等9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政策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如今的陇原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广大人才在这里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勇于自我革命 激荡清风正气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风政风不断向好。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持续为基层减负,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700多起、处分5100多人。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19.3万件,立案6.56万件,党纪政务处分7.5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957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昂首阔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新征程上,必须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甘快看】任振鹤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坚决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以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原标题:任振鹤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坚决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以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10月7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在兰州召开,省长、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组长任振鹤主持并讲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0月7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今天在兰州召开,省长、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组长任振鹤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突出“落实”、狠抓“执行”,进一步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的责任链条,进一步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用好经验、提高质效,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切实以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任振鹤强调,要深刻、完整、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加强疫情会商研判,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快速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加大力度、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任振鹤强调,要守牢“外防输入”关口,严格落实来甘返甘人员“落地采、落地控、分类管、闭环运”等措施,从严从紧守好省门、市门、县门,把风险堵在门外、控在圈内。要强化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增强防控的主动性、自觉性,立足于早、立足于防,督促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餐馆等落实防控要求,充分发挥社区防控主阵地作用和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哨点”作用,加强农村地区防疫工作。要迅速扑灭局部疫情,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以快制快、捞干筛净,精准锁定风险人群,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条。要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切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各类学校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学生生活学习,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落实的务必落实,确保疫情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落实,紧盯薄弱环节,强化督查检查,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倒逼工作提质。要守住安全底线,严防转运、隔离、管控等环节的次生灾害发生。 程晓波、张锦刚、张世珍、李沛兴及李志勋参加。
无极5平台网址_【甘快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民族团结篇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甘肃篇章——甘肃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民族团结篇】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甘肃篇章——甘肃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甘肃篇章 ——甘肃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开幕式上的国旗方队。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 天水市奋斗巷幼儿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天祝县税务局深入乡镇为农牧民群众宣讲政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祁连山下,游客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观赏民族特色歌舞、服饰表演、非遗技艺展示,近距离感受民族风情; 黄河两岸,“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穿梭在兰州大街小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和宣传画随处可见; 甘南牧区,马背宣讲队成员策马奔腾在草原上,为牧民送去最新的理论和政策知识; ……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工作不仅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促进全国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民族工作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省上下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牢记嘱托 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013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甘肃考察调研,并于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对进一步做好甘肃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1月,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民族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开创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动员各族干部群众为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团结奋斗。 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就在于党的领导。 甘肃注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围绕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和重点高校党委普遍建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族工作定期研究、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大任务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民族工作制度,加大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干部考核中的权重。 按照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要求,在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完善民委委员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学习内容,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层层传达学习,层层研讨交流,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先后举办全国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省统一战线系统学习研讨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等,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凝聚了思想共识。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模式,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短板,强化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东乡族自治县沿洮河经济带生态搬迁工程。 异地搬迁安置点。 培根铸魂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高高的积石山哟,山顶上映彩霞呀,山腰里溪水哗啦啦地笑呀,山下一片好风光呀。我可爱的家乡呀……”“花儿”的旋律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街小巷响起,唱出了各族群众对家乡的热爱。 从河西走廊到陇上江南,从陇东大地到甘南草原,甘肃民族文化积淀丰厚、精彩纷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成立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创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率先在全国创建国家遗产线路保护利用示范体系和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州县“三馆”、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花儿”“格萨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木特藏戏”等35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35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入选国家级名录,民族地区1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省级名录。 依托省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长城、长征、黄河、伏羲、敦煌、铜奔马等为重点,选树打造一批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广泛运用于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率先在全省20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将共同体理念深度融入景区文化展示、导游解说、文创产品开发、文艺节目创排、特色活动打造之中,通过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借助主流媒体、互联网和重要历史纪念地,讲好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凉州会盟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故事,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积极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坚持每五年举办一次“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石榴杯”民族书画摄影展等。创拍播出《凉州会盟》《陇原芬芳》《布楞沟的春天》《丝路拾遗》《生根》等民族题材的文艺精品,并组织省民族歌舞团赴荷兰、德国等地开展“感知中国”访问演出活动,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这些活动在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省还探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指导推进各地各部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团结奋进 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你看,这是以前布楞沟群众住的老房子。” “以前,这里的老百姓,吃水都靠人背畜驮,生活很不容易。” “变化真大。现在路通了、水来了、新农村也建设起来了。” …… 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的布楞沟村史馆,每天都会有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见证东乡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的巨变,体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省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立足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和完善倾斜支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省建立省级领导包抓贫困县制度,研究制定深度贫困地区、“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在帮扶政策、资金、力量上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19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摆脱了绝对贫困。 同时,编制实施“十二五”“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兴边富民行动方案,出台支持民族地区、涉藏州县、临夏州、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较十年前实现翻番,通乡通村硬化路全面建成,引黄济临、引洮入潭等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历史性解决了民族地区农牧村饮水安全问题。 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持续向民族地区倾斜,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进入小康社会的甘肃民族地区,气象更新、势头更旺、后劲更足—— 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建设甘南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临夏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河西走廊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现代化迈进。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后动车通到了家门口。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举行“欢乐藏乡·和谐天祝”万人锅庄舞表演。 多措并举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9年,我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谋划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倾力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持续建设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着力创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并试点建设河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走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N进”活动,在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了新路子。 具体实施上,出台创建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和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命名办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亮眼成绩: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7个、教育基地8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26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甘肃品牌”,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广兰州市七里河区、临夏市、敦煌市试点经验,推动各民族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搭建各民族共同参与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全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组织开展“结对子”“手拉手”“送温暖”等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各民族从理想、信念、情感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团结统一。 与此同时,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连续19年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连续6年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在重点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形成大宣传格局。以河西走廊为主题,打造可感知、可参与的河西走廊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项目,让各族群众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凝聚。 全省各地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甘南藏族自治州制作了多语种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微视频、微动漫、公益广告,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感情相融; 酒泉市和武威市在《读者》杂志设立专栏、出版专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走入广大读者视线; 嘉峪关市推出《缤纷华夏》《九州神韵》等文旅项目,使游客直观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金昌市市区所有公交车、出租车滚动播放民族团结主题标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移动阵地。 五月,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百花盛开,文县第十九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讲解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咨询,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宣传折页等,增进了群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省逐步建立了一套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新的起点上,甘肃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无极登录平台_【甘快看】喜迎二十大 文明新风拂陇原——甘肃省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文明新风拂陇原——甘肃省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文明新风拂陇原 ——我省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关键;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陇原大地上激荡。 完善机制 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 曾经,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这些陈规陋习,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日趋浓厚,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建章立制,让文明常态畅行。 近年来,围绕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区域差异、民族特色、发展特征,以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为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实时掌握基础动态,全面部署推进。 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关于全省农村婚嫁彩礼调研情况的报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坚决遏制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简办婚丧事宜,树立文明乡风,对全省移风易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8年6月,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省文明办联合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年11月,省直11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2022年,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次次会议、一份份重要文件,从制度、机制上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专项推动。 制度机制纲举目张,推动全省各地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规范约束、典型示范等举措,倡导广大群众婚嫁观念转变,婚丧事新风尚形成,农村乡风文明提升。 多元推动 文明新风在农村大地悄然兴起 “还是老党员觉悟高,带了个好头!” “一分彩礼不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韩不简单,给咱全村树立了标杆!” 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葸家村老党员韩学誉嫁女儿时,没有收彩礼,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对他的行为,大家刮目相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随着党员干部带头,附近村庄彩礼大幅下降,有效制止了盲目攀比之风。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普遍生活水平,以县(市、区)为基本治理单元,以广大群众为重要基础,以婚嫁彩礼“限高”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紧盯高价彩礼问题突出的乡村和群体,明确县域内婚嫁彩礼、礼金、酒宴等限额指导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量化,扎实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庆阳市明确规定全市婚丧事宜“限高”指导标准为婚嫁彩礼10万元以内;定西市启动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要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嫁活动双方不超过2天…… 各地通过制定出台婚丧事宜“限高”指导标准,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婚嫁观念,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婚事新办进万家,丧事简办靠大家”“一碗烩菜办丧事,村民协商办难事”…… 岷县把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推进器”,有效激发基层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通过扎实举措推动文明新风深入民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新时代,新思想,新村规,记心里;丰阳渠,是咱家,要振兴,都参与……”华池县怀安乡丰阳渠村新修订的360个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涵盖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平安建设等方面,易记、易懂,朗朗上口又深入人心。 “约”出文明新风尚、“规”出文化新传承。近年来,我省强化村民自治,全省行政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作用,进一步规范议事规程、协商流程和细节标准,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风气越来越好,负担也明显减轻了。”华亭市的岳永华月初参加了一场婚宴,她带的礼物是自己亲手绣的一双鞋垫,精美的刺绣赢得大伙的连连称赞。“礼轻情意重。但要是搁在前几年,一双鞋垫咋都拿不出手。”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深入,广大群众明显感受到:移风易俗,让大家负担轻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成效彰显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8月25日,张掖市临泽县举行的一场特殊婚礼有点“甜”。在亲友、乡亲们的祝福中,8对新人和2对金婚、银婚夫妇手挽着手在“同心墙”上签名,写下彼此对婚姻的寄语。 “集体婚礼既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为身边的亲戚朋友做了个表率。”新婚夫妇梁天铭、李文华说。 “集体婚礼举办得好,有很大的示范引导意义。”现场观礼的徐生德深受触动。 摒弃繁杂仪式,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让农民不再“谈婚色变”。 探索创新,矢力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在陇原大地铺展。 我省各地坚持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强力推进治理工作。部分地区还通过建立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办法、奖惩激励制度等,着力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疏堵结合的治理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全省文明村镇测评验收和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定期调查研究、督办问效。 各地公安、民政、文明办、农委、妇联等部门齐抓共管,探索实行彩礼承诺和彩礼证明人(媒人)登记备案制度,依法从重打击职业婚介人员和民间媒人对高价彩礼推波助澜、索要高额介绍佣金等行为。 一项项得力措施,把群众人情消费负担降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白银市白银区顾家善村开展“晒家训、比美德,晒幸福、比孝道,晒文化、比内涵”比出精气神,传承孝善美;兰州市榆中县打造“乡风志愿”试点,创立“先锋岗”“农技岗”“文明岗”等8类志愿岗位,采取“到户对谈”“炕桌访问”“院落交流”等方式,将政策送到群众心坎,引导群众从思想上摒弃陈规陋习; 天水市清水县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为民间艺术团体、文艺爱好者搭建舞台,通过“红色文化艺术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载体,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写自谱、自编自导,让“草根”变“明星”,“观众”成“主演”,从“围观”到“参与”,推动广大群众成为倡树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生力军” ……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随着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环境风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成为共识,文明的种子根植在每个人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文明新风在陇原大地上激荡,温暖着陇原大地,滋润着陇原大地。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兰州市蔬菜粮油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原标题:我市蔬菜粮油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中国甘肃网10月1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0月9日,记者走访兰州城区多家农贸市场、超市、粮店发现,粮油蔬菜猪肉禽蛋等各类食品市场供应充足,百姓“菜篮子”保障有力。 据介绍,截至10月9日中午12时,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已销售蔬菜1990吨、水果1410吨,当日常备蔬菜库存11440吨、水果库存5270吨。10月1日至10月7日,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共计调入蔬菜12798吨,水果10403吨;销售蔬菜12510吨,销售水果10290吨;蔬菜库存日均稳定保持在11000吨以上,水果库存稳定在5000吨以上,市场整体供应充足。 当日,市民王女士在七里河区曦华源农贸市场采购了猪肉、土豆、胡萝卜、菠菜、菜花、辣椒等家常蔬菜。她告诉记者,蔬菜价格和前几日差别不大。 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场经营种类包括蔬菜、水果、肉禽、海鲜、粮油、调料及一些副食产品,临近中午,店铺全部营业。记者在一家蔬菜铺子前的价格展板上看到,该店铺销售油麦菜、青笋、西红柿、胡萝卜、白菜、韭菜、莲花菜、冬瓜、小油菜、空心菜、青椒、黄瓜等30多个品种,胡萝卜2.5元/斤,白菜1.5元/斤、平菇5元/斤,西兰花4.5元/斤。店铺老板告诉记者,蔬菜价格和前几天差别不大,这几天没有出现大量储备的情况。 走进华联生活超市万辉店,“1斤也是批发价”的招牌悬挂于蔬菜水果区,很是显眼,番瓜1.99元/斤、黄瓜2.58元/斤、上海青2.99元/斤、胡萝卜2.59/斤、菜心2.99元/斤。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