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春华在甘肃调研时强调 抓紧谋划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甘肃网11月16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12日至15日在甘肃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抓紧谋划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甘肃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胡春华先后到陇南市、天水市、平凉市和庆阳市,深入脱贫乡村、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基地,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乡村建设等情况。 胡春华指出,脱贫地区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各地要抓紧研究谋划衔接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确保平稳过渡。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要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等的政策,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
无极五注册开户_高起点引领 深层级供给 ——兰白“两区”建设开启新征程
原标题:高起点引领 深层级供给 ——“两区”建设开启新征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自2018年兰白自创区获批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创区和试验区建设,将“两区”建设作为全省的重大战略,各建设主体通过双轮驱动、协力抓建、联动推进,积极推进各项试验举措、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立平台,稳服务,催化“两区”发展新动能 这些年,在“两区”建设新征程中,先后组织认定新型研发机构15家(全省24家)、培育新型研发机构6家(全省14家)。同时,加紧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新建大科学装置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同位素药物研发中心等19个研发服务创新平台,建成中检普泰国家放疗设备检测中心等10个重点研发和检测平台,新挂牌成立生命科学技术等7个产业研究院和12个创新工作站,组织认定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推进各类创新平台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向科技部推荐申报的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围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名单,成为“两区”,乃至全省首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 在今年出台的2020年甘肃省科技计划指南中,新增了区域合作项目内容,将“两区”建设主体作为项目申报推荐主体,为其赋权赋能。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向“两区”协调支持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73项,支持经费10157万元。 在试验区分类实施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发展速度,结合国家高新区、省级开发区以及试验区的考核指标,从产业转型升级、人才资源集聚、东西合作交流等层面,量身选取了12项作为自创区考核指标,逐年发布“两区”统计评价报告,以高质量统计服务助推“两区”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提速产业转型落地 金融活水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我省与上海张江自创区共同设立10亿元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6家上海高科技企业通过基金注入落户“两区”。兰州、白银高新区成功申报获批中央支持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并获得资金支持7700万元;持续支持鼓励省内私募机构向“两区”内企业进行投资安排,华龙证券累计投资15家企业、79.89亿元。优先安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780万元专项支持试验区太阳能及地热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兰州经开区设立2.5亿元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 2019年,在落实《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借鉴利用《生态产业技术引进指南》《生态产业省内技术信息服务指南》的基础上,兰州高新区以“一谷五园”建设为核心,与中国生物签约建设“医美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白银高新区积极推进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226.63亿元,大数据产业中心项目、5万加仑芯片级光刻胶项目、医疗器械和医学设备测试校准等项目,填补了白银地区产业空白。兰州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引进落地李灿院士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上海康鹏科技等项目106个,总投资208亿元,60多个项目全面建设,其中高科技企业占比达50%。兰州经开区投资10亿元建设西部药谷产业园已初见成效,国药集团、赫博陇药、佳加净等10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入园。 打好“招引牌”,助力区域创新协作 以企引人、以商引人、以产引人,甘肃充分发挥生态产业领军人才、特聘科技专家等政策效应,利用兰洽会、兰州科博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等大型活动,积极为“两区”各建设主体招商引资搭台,努力实现新产业突破发展,2019年共计引进项目189个、总投资约1131.48亿元。特别是兰州新区通过引进和培育数据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和“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共引进19名金融和科技人才兼职挂职,50%的省级人才项目落地“两区”。遴选确定1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选。拨付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1750万元,占全省扶持资金总量的25%,为新认定的5家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拨付扶持资金300万元。 在科技部大力支持和上海张江鼎力相助下,“两区”建设不断拓展合作维度,与沪浙等地签订《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促成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两区”。各建设主体与陕西、青海等兄弟省市积极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今年7月,甘陕两省围绕深化西安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交流与务实合作签订协议。 通过两年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兰白自创区生产总值397.5亿元,占全省4.56%;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生产总值906.8亿元,比2018年增长12%。兰白自创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78家,比2018年增长24.3%;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14家,比2018年增长26%,占全省的48.9%。 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省上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开放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增量进位”,推动“两区”高质量发展。
无极5网站_甘肃省6部门下发《紧急通知》 9项措施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管控
原标题:我省6部门下发《紧急通知》 9项措施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管控 根据当前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为有效防范秋冬季新冠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播风险,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11月15日,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卫健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兰州海关6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9项具体措施。 1 实行提前报备制度 从即日起,凡从省外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食品预计到达24小时前,向目的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备案包括生产经营者名称(姓名)、食品名称、报关信息、承运企业等。各县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部门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本部门报备电话、传真、邮箱等联系方式。 2 设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 商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需要设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以下简称总仓),指导督促完善总仓设施设备,所有进入省内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全部进入指定总仓。总仓只能存放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与其他食品混放混存。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和进口冷链食品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对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一律不得放入总仓。各海关部门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协助核查食品入关手续。 3 建立健全通报制度 对进入总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商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公安和海关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查机制。 4 全面实施消杀制度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指导总仓经营单位按规定做好食品存放转运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及其他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强化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 消毒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进行。总仓管理者对新进员工和返工人员14日内行程与健康状况进行登记,每班上岗员工必须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严禁“带疫”上岗。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及包装物的员工要做好个人防护。 5 实行抽样核酸检测全覆盖 按照“首接检、批覆盖、抽样查”的原则,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通报,对进入总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尽量延伸到单体产品。 相关环境、食品、人员做到“应检尽检”,确保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疫情风险、第一时间管控处置疫情风险。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操作规程要求处置。 6 严格物流运输监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运输冷链食品车辆和人员的监管,各承运进口冷链食品的物流企业、车辆经营者和驾驶员,在承运进口冷链食品前必须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和预防性消毒证明,对不能提供消杀和食品相关证明材料的,不得承接货物运输。 司机和随从人员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不得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载运进口冷链食品时不得同车运输其他物品,每承运一车冷链食品装货前和卸货后要对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7 全面加强追溯管理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运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严格执行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和甘肃省商务厅《关于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通告》,如实填写上传进口冷链食品品种、规格、批次、数量、产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报告等信息,索取“电子一票通”(食品购销凭证),并将“电子一票通”展示在销售场所,对不能提供“电子一票通”的,不得采购、销售和使用其产品。 8 严格组织执法检查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冷冻冷藏贮存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建自备冷库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无缝隙、不间断执法检查,对不符合相关规定存储、购进、销售和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的一律下架封存、果断查处、坚决杜绝流入市场。 9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公安机关严格履行职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拒不执行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求的经营者依法处置,对检测呈阳性的环境场所做好现场封控、治安秩序维护等工作,并根据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的指令积极开展相关人员的落地查找等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文波
无极五登录网站_甘肃省疾控中心就选购和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发出温馨提示
原标题:省疾控中心就选购和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发出温馨提示 中国甘肃网11月16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省疾控中心15日就选购和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向广大居民发出温馨提示。 秋冬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当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有发生,多地相继报告出现本地确诊病例和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居民时刻注意个人防护,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少聚餐,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选购冷冻冰鲜食品应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佩戴口罩。购物后及时洗手,洗手前双手不触碰口、眼、鼻。购买境外冷冻冰鲜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回家后做好外包装消毒。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处理食材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购物、处理食材、饭前饭后均应保持手卫生;养成分餐制、用公筷等良好食品卫生习惯。 冷冻(藏)食品经营者应配合政府部门落实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广大居民要密切观察个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无极5网站_二〇二〇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建议授奖项目开始公示
二〇二〇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建议授奖项目开始公示 中国甘肃网11月2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1月24日,甘肃省科技厅公布了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建议授奖项目,年度奖励金额最高、影响最大的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建议授予甘肃农业大学孙万仓教授。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建议授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碳离子治癌研究及大型肿瘤治疗装置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据了解,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建议授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67项;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建议授予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为体现我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社会对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监督,省科技厅将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建议授奖项目予以公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的项目、人员、单位有异议的,请于公示之日起30日内(2020年12月23日24时前),向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奖励处提出书面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电话和地址。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孙万仓个人简介 孙万仓,男,生于1957年,汉族,甘肃会宁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7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曾于2001年作为中国政府外派专家在伊朗国家植物改良与种子研究所从事油菜改良研究,2008年9至12月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从事白菜型冬油菜改良研究。现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岗位科学家、农业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2012年度被评选为“感动甘肃·2012’十大陇人骄子”,同年获得甘肃省第一届“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评选为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项,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育成油菜新品种14个,获得国家专利9项,研制技术标准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加)、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三等奖3项,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Plant Genetic Resources》、《应用生态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3本、参编出版专著2本。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
无极五注册网站_任振鹤在宕昌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情况看望慰问帮扶户
在宕昌县调研的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任振鹤1月5日上午来到山背罗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地了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走进帮扶户杨国安、豆安才、严贵安、豆强霞家中,与大家亲切交谈,细致询问务工就业、土地流转、收入来源、医疗保障等情况,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省政府秘书长李志勋一同看望慰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