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起点引领 深层级供给 ——“两区”建设开启新征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自2018年兰白自创区获批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创区和试验区建设,将“两区”建设作为全省的重大战略,各建设主体通过双轮驱动、协力抓建、联动推进,积极推进各项试验举措、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立平台,稳服务,催化“两区”发展新动能
这些年,在“两区”建设新征程中,先后组织认定新型研发机构15家(全省24家)、培育新型研发机构6家(全省14家)。同时,加紧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新建大科学装置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同位素药物研发中心等19个研发服务创新平台,建成中检普泰国家放疗设备检测中心等10个重点研发和检测平台,新挂牌成立生命科学技术等7个产业研究院和12个创新工作站,组织认定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推进各类创新平台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向科技部推荐申报的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围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名单,成为“两区”,乃至全省首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
在今年出台的2020年甘肃省科技计划指南中,新增了区域合作项目内容,将“两区”建设主体作为项目申报推荐主体,为其赋权赋能。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向“两区”协调支持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73项,支持经费10157万元。
在试验区分类实施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发展速度,结合国家高新区、省级开发区以及试验区的考核指标,从产业转型升级、人才资源集聚、东西合作交流等层面,量身选取了12项作为自创区考核指标,逐年发布“两区”统计评价报告,以高质量统计服务助推“两区”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提速产业转型落地
金融活水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我省与上海张江自创区共同设立10亿元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6家上海高科技企业通过基金注入落户“两区”。兰州、白银高新区成功申报获批中央支持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并获得资金支持7700万元;持续支持鼓励省内私募机构向“两区”内企业进行投资安排,华龙证券累计投资15家企业、79.89亿元。优先安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780万元专项支持试验区太阳能及地热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4个项目,兰州经开区设立2.5亿元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
2019年,在落实《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借鉴利用《生态产业技术引进指南》《生态产业省内技术信息服务指南》的基础上,兰州高新区以“一谷五园”建设为核心,与中国生物签约建设“医美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白银高新区积极推进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226.63亿元,大数据产业中心项目、5万加仑芯片级光刻胶项目、医疗器械和医学设备测试校准等项目,填补了白银地区产业空白。兰州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引进落地李灿院士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上海康鹏科技等项目106个,总投资208亿元,60多个项目全面建设,其中高科技企业占比达50%。兰州经开区投资10亿元建设西部药谷产业园已初见成效,国药集团、赫博陇药、佳加净等10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入园。
打好“招引牌”,助力区域创新协作
以企引人、以商引人、以产引人,甘肃充分发挥生态产业领军人才、特聘科技专家等政策效应,利用兰洽会、兰州科博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等大型活动,积极为“两区”各建设主体招商引资搭台,努力实现新产业突破发展,2019年共计引进项目189个、总投资约1131.48亿元。特别是兰州新区通过引进和培育数据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和“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共引进19名金融和科技人才兼职挂职,50%的省级人才项目落地“两区”。遴选确定1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选。拨付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1750万元,占全省扶持资金总量的25%,为新认定的5家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拨付扶持资金300万元。
在科技部大力支持和上海张江鼎力相助下,“两区”建设不断拓展合作维度,与沪浙等地签订《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促成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两区”。各建设主体与陕西、青海等兄弟省市积极开展跨区域科技合作。今年7月,甘陕两省围绕深化西安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交流与务实合作签订协议。
通过两年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兰白自创区生产总值397.5亿元,占全省4.56%;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生产总值906.8亿元,比2018年增长12%。兰白自创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78家,比2018年增长24.3%;兰白科技改革试验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14家,比2018年增长26%,占全省的48.9%。
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省上决策部署,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开放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增量进位”,推动“两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