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的白家山兰崆翠英农场里,游客三三两两坐在帐篷内喝茶、聊天…… 今年以来,峡门乡携手兰州大学,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白家山兰崆翠英农场,带热了乡村旅游,实现了美丽乡村的蜕变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是白家山人,在城区做生意,隔三岔五约着亲戚朋友进山游玩。”看到家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越来越美,市民马小平打心眼里高兴。 兰崆翠英农场项目概算总投资610万元,整体规划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体验馆、农家乐、游园水系、生态游乐园、观光花海、农产品销售等多个板块,不仅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等基础服务,还有森林康养、农事体验等旅游拓展服务,建成后可以实现“游、养、娱”与“产、销、加”一体的全链条发展。 “项目于8月中旬正式开放,预计年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苏军告诉记者,项目还带动了20户本村群众养殖土鸡、蜜蜂和种植有机蔬菜,25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近年来,崆峒区“采摘游”带热了乡村旅游,增加了村民收入。 采摘员朱玲芳已经在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的鲁冰花桃园工作了9个年头,桃园实现了她的小康梦,她也见证了桃园的发展。“从前年开始,来白水采摘桃子的游客多了起来,很多家长都带孩子来体验。”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镇村两级立足当地实际,于2014年成立了白水镇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走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合作社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共流转土地225亩,建成236座钢架拱棚,32座日光温室,种植‘麒麟西瓜’,‘章姬’‘红颜’草莓和火龙果、香瓜等高产值果蔬产品及各类绿化树木,目的是打造一个集规模种植、自助采摘、标准育苗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勤介绍道。 刘涛涛是白水镇大陈村人,为照顾生病的父亲,从深圳辞职返乡种起了火龙果。小小火龙果,不仅让他脱了贫,还成了日子愈过愈红火的“吉祥果”。 “火龙果一年能收八九茬,从7月开始能卖到来年1月。去年靠四棚火龙果毛收入35万元。”刘涛涛说,每年中秋节前后,来采摘的游客多达数百人,去年国庆期间,四棚火龙果两天内就被采摘一空。 “用不了多久打虎村的名气会越来越响亮。”张永勤打算再增加露营、休闲避暑、红色旅游项目和元素,配套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清凉避暑、休闲采摘、团建研学、户外露营、康养度假……在乡村振兴的持续推动下,崆峒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农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无极五注册平台_【甘快看】甘肃定西:发挥立法引领作用 让红色资源鲜活起来
定西市是甘肃省内红色资源富集地之一,据文旅主管部门的普查报告显示,定西市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遗存就有158处之多。近年来,定西市在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囿于立法的缺失,部分未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红色资源仍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 “立法是最好的保护,保护是最好的传承。”定西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罗尚慧介绍,定西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地方红色资源的立法保护传承。2021年7月30日,定西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定西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甘肃省首部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开创了全省对此专门立法的先河。《条例》共六章三十四条,对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的实施,为加强当地红色资源保护提供了法治途径,实现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条例》还以依法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打造红色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优化红色资源结构的同时,打破了地域限制,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近年来,定西市人大常委会遵循立法工作规律,因需、应时、统筹、有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特别构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立法联系点制度,探索建立立法联络员制度,以“小快灵”形式推进地方立法,确保每一件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无极5注册_【甘快看】甘肃天水 一线调研 销售+邮银携手惠农 助力苹果产业发展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两项新技术成果发布
原标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两项新技术成果发布 中国甘肃网9月1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记者近日从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了解到,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该所申报的“便携式高效太阳能储能电源”“节能夹层玻璃规模化制备技术”成功入选2022年服贸会执委会统一认定的发布内容,并作为甘肃省服务贸易创新成果,于9月1日线上线下同步向全球发布。 便携式高效太阳能储能电源是一款多功能供电产品,具有快速循环充放电、交直流独立输出、适配广泛、使用安全便捷的特点,适用于无电网地区,是居家、旅行、防灾应急和低碳生活的理想供能装备。节能夹层玻璃规模化制备技术主要利用光伏组件高温层压成套设备,形成了夹层玻璃制品热压全流程一次成型的规模化加工工艺,较传统工艺减少了预加工和再装环节,保证了加工流程的精准、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产品在节能汽车和绿色建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充分利用榆中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中试基地平台基础,以甘肃省太阳能光伏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太阳能民用产品行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基地为技术依托,持续开展太阳能利用、储能及延伸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无极五注册平台官网_甘肃省加快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
原标题:我省加快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 中国甘肃网9月1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平凉市、金昌市相关负责人,对我省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据介绍,《若干意见》以“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以“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为主要原则,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项目代码一一对应,将企业承诺履约情况与企业信用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督促企业守信践诺。创新提出信用备案证、扫码亮证,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企业备案类项目建设时,将二维码张贴于施工外墙显着位置,监管部门可依据信用情况按规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集约监管力量、减少施工干扰。 《若干意见》出台负面清单,将不能开展信用承诺制的事项全部纳入,市县配套出台“白名单”,做到“清单之外可承诺”。清单事项区分年度动态调整,及时对接国家最新政策动向,确保做到措施精准。同时,为有效加快项目落地,我省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纳入“秒批秒办”范围,真正做到“告知承诺制”,对于信用承诺制办理事项,做到承诺即办结,有效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和主体责任。 据介绍,为确保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有效推进,我省选取兰州新区、金昌市、平凉市等市州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其中,金昌市通过“一图辅导”包帮办、“容缺受理”马上办、“信用承诺”精简办等信用承诺制审批措施,审批效率提升近60%,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获取施工许可的标准化审批时间压减至31个工作日以内。平凉市积极探索把招商引资与承诺制改革结合起来,成立了平凉市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从政策咨询、企业开办、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建成投产等全生命周期提供“管家+保姆”式帮代办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企业业主。
无极五平台_【甘快看】古浪: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村民在喂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干 通讯员 鲁河山 喂料、喂水、清理羊舍……每天,古浪县大靖镇西关村村民王振元都一门心思扑在羊舍里。辛勤付出总有回报,养羊第一年,他就尝到了发“羊”财的甜头。 “今年我抓住大靖镇现代产业园扩大规模的机遇,在政策扶持下,修建了1座养殖暖棚,投了900只育肥羊,现在600只已经出栏了,价格总体还不错。”王振元说,他已经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再加上县上、镇上的技术支持,他对发展羊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古浪县大靖镇把羊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于2021年实施大靖镇养殖产业园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畜,当年见效。今年,大靖镇又通过扩大规模,为养殖户增加养殖场地,增强群众发展羊产业的信心。目前,共建成养殖棚2190座,涉及26个村276户农户、1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羊存栏10.4万只,全部投畜后可达到14万(头)只以上。 如今,在古浪县像王振元一样的养殖户有很多,他们是古浪县羊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缩影。近年来,古浪县立足千家万户搞养殖的传统和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产业的实际,多措并举,动员引导,打出“龙头引进、奖补扶持、品种改良、防疫保险、链条延伸、品牌打造”组合拳,全力打造带动面大、受益群众多的养殖产业链条。 古浪牛羊交易市场。 最近一段时间,古浪县肉羊交易市场异常火爆。每天下午四五点,牛羊交易市场门口却依旧车水马龙,几十辆载重卡车有条不紊进行过磅,办理检疫等手续,随着汽笛声的响起,“古浪羊”伴随着车轮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在政策扶持下,古浪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养羊,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天有20多辆运载肉羊的卡车从古浪牛羊交易市场驶向全国各地市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全县羊产业发展。”古浪牛羊交易市场负责人梁泽明说。 目前,古浪县羊饲养量达561.9万只,其中存栏量255.4万只、出栏量306.5万只,存、出栏量连续2年稳居全省第一,如今的古浪,已经成为河西走廊繁荣的“羊码头”。 在羊数量连年攀升的同时,古浪县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方向,以集约化养殖、产业化经营、链条式运行为统领,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羊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今年古浪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甘肃羊如祥农业有限公司良种肉羊繁育场坚持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为壮大古浪县羊产业规模、筑牢羊产业基础增添动力。 “目前,我们公司存栏种羊5000余只,其中基础母羊4000只,计划年底总存栏达到10000只。在良种繁育方面,采用科学繁育技术,以湖羊为母本,以澳洲白、东弗里尘、萨福克等优质肉羊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培育出适合本地饲养的肉羊新品种,带动并促进羊产业发展。”甘肃羊如祥农业有限公司良种肉羊繁育场场长李宝胜说。 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古浪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器”,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目前,古浪县共注册“甄程大漠羊”“中天羊肉”“浪淘沙”等肉羊品牌21个,甄程牛羊肉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生态羊肉获“敦煌国际美食名菜”称号,“古浪羊羔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正在有序推进,古浪羊产业的产品档次、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得到快速提升。 良种肉羊繁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