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无极五平台首页_党史学习教育读本《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甘肃》出版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读本《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甘肃》出版 中国甘肃网4月1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苏家英)近日,由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文静副教授、李明珠副教授、陈红副教授历时三年编撰的党史学习教育读本——《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甘肃》出版。 该书记述了红军挺进甘肃、转战甘肃、胜利会师的全过程,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跋涉、生死攸关的战斗、安危之机的会议、绝处逢生的胜利,回顾了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长征精神。具体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转战甘肃的历程,以及一些长征故事、红色文化和地方史料等,以甘肃本地红色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军长征甘肃段历史资料的发掘,对保护、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甘肃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书是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之行”系列图书出版计划中的首部著作。创作期间,作者一行专赴甘肃静宁、会宁、华池、通渭、迭部及宁夏西吉等地调研,寻访了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多处遗址,查阅了党史资料、地方史志、报纸杂志和出版的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对了解那段历史的群众进行寻访求证,并对所有资料来源进行比较、鉴别,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相。
无极五注册开户_今年4月1日至未来5年内 黄河兰州段全面禁止捕鱼
原标题:今年4月1日至未来5年内 黄河兰州段全面禁止捕鱼 中国甘肃网4月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日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在全省自然水域继续禁渔的通知》,自2021年4月1日起至未来5年内,全省境内自然水域各水系继续实行全年禁渔。 据悉,本轮禁渔区为黄河水系包括境内黄河干流及各支流自然水域;长江水系包括境内嘉陵江干流及各支流自然水域、汉江上游各支流自然水域;内陆河水系包括境内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干流及各支流自然水域。此外,在全省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垂钓活动。其他自然水域内的娱乐性游钓,由水域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禁钓区域、禁钓时段及禁钓方法等。 禁渔期间,禁渔水域严禁一切捕捞行为,4月1日-6月30日期间任何形式的垂钓均在禁止范围。其他时间段,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钓具钓法。黄河兰州段全面禁止捕鱼期间,兰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将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加大与公安部门联动,依法惩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将依据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无极五测速注册_甘肃金融部门开展“断卡”行动 有效阻断电信诈骗资金转移通道
原标题:甘肃金融部门开展“断卡”行动 有效阻断电信诈骗资金转移通道 中国甘肃网4月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获悉,去年以来,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在全省组织开展了4次账户风险清查排查专项行动,共排查单位银行账户85万多户、个人银行账户约1.5亿户、银行卡收单特约商户138万户,清理无效企业银行账户4万多户,有效阻断电信诈骗资金转移通道。 近年来,贩卖账户、冒名开户、网贷诈骗等各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行为屡禁不绝。对此,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强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力度,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通报机制,及时共享可疑线索。积极配合调查取证,会同公安机关集中惩戒一批涉案个人和组织,问责一批涉案账户较多的银行机构,有力震慑了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去年,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牵头成立甘肃省金融机构“断卡”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断卡”行动工作方案,指导20家银行机构建立了甘肃省企业银行结算账户自律机制,促使银行机构合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按照“谁开户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异常开户行为的审核,压实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主体责任。开展“企业银行账户大清查”行动,组织银行机构对已注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查。组织银行机构、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对存量账户全面排查,组织各银行机构对2020年账户开立、使用的异常情形进行重点排查。 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还开发建成“陇银e通”甘肃省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账户开立事前调查、事中监测、事后跟踪的“闭环”管理。2020年以来,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发现同一手机号码对应多人等疑似风险账户约4.5万户,对核实并确定存在风险的2.6万个账户,根据风险特征分别实施了销户、只收不付、不收不付、限制非柜面业务等控制措施。
无极五注册开户_【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项目有人抓 问题有人管 工作有人促 甘肃省出台《意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项目有人抓 问题有人管 工作有人促 我省出台《意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中国甘肃网4月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近日,我省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长效机制,确保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工作有人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意见》提出建立7项机制,实行20条举措。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选取机制。明确了重大项目谋划、储备、选取、分类和清单编制实施的要求,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库,分级管理实施。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包抓推进机制。明确了包抓工作程序和包抓工作重点,提出对省列计划新开工项目和部分省列续建项目实行省级领导干部包抓推进,省级领导要指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每年深入项目现场调研督导不少于两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明确对重大项目实行“四优先”,即优先配置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建设资金、优先保障节能减排指标、优先保障人才需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部门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指导协调,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强重大项目服务,依托在线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市州、县区做好项目征地拆迁、要素保障、跟踪服务等工作。靠实建设管理主体责任,项目法人单位积极做好项目前期、资金筹措、环境保护等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督查考核机制。加强调度管理、强化督察检查、实行绩效评价,对考核为前三名的市州在安排重大项目前期费、地方补助资金时给予倾斜,对后三名市州进行通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狠抓责任落实,营造良好氛围,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下一步,各市州将结合实际,细化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的措施和办法,编制本级年度重大项目清单,落实好《意见》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