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平台网站_甘肃省纪委监委强化审理制度建设

  原标题:省纪委监委强化审理制度建设   中国甘肃网10月8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 通讯员张丽敏)近年来,省纪委监委贯彻“执纪审查工作以审理为中心,执法调查工作以审判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审理制度建设,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近日,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制定了《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党纪政务处分决定宣布工作规定(试行)》,对处分决定宣布的方案审批、场所布置、人员着装、谈话规范等进行细化规定,通过形式要件的不断强化,增强宣布处分决定的严肃性和仪式感,提升执纪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一起案件,处理不当或程序不合规,都会使其教育警示、惩戒震慑作用大打折扣。”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5月6日至6月12日,省纪委监委组织全省14个市州纪委监委和兰州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的600件案件分两轮开展了交叉评查。同时,将督促各地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跟踪落实,确保处分决定执行不打“白条”。   审理部门是案件质量的“把关员”。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建立起案件质量监督员制度,要求在案件审理工作完成后,由审理组以外人员对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程序遗漏、手续不全、文书差错、装订不规范等细节问题进行复核,从而确保审理工作规范开展。   在此基础上,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推行内部退查案件反馈通报制度和办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对移送审理后退回补查的案件,审理部门将定期梳理退补原因,分部门计算退查率,作为对审查调查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并予以反馈通报。对审查调查部门移送审理的案件按照评查标准打分,全面客观评估自办案件质量。   此外,针对乡镇纪委办理案件质量问题较为突出这一现象,省纪委监委制定下发了《乡案县审工作规定(试行)》,在严格落实自审程序的基础上,由县区纪委审理部门在案件质量、执纪平衡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通过增设提级审核程序,为乡镇案件质量上了“双保险”。

无极五测速

无极平台网站_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原标题:甘肃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中国甘肃网10月8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获悉,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自2019年3月开展以来,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线,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度框架,建成了省市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四统一”,审批时限大大缩短,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围绕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并联审批、多规合一等重点环节,我省共制定了31项省级改革配套制度,在落实全省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272项市级改革配套制度。全省共投入1.19亿元建成省市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设立79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标准事项,实现了申请人线上申报、部门在线办理的全流程“不见面审批”,截至9月25日,共受理工程项目8363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33万件。   我省实行告知承诺,推动工程审批“容缺办”,指导各地形成符合本地区的“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分级分类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行结构性优化,落实区域评估,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区域,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等实行区域评估,大幅减少项目申报总时限,全省审批流程覆盖率从61%上升至98%,上传项目标准事项覆盖率从36%上升至66%,真正实现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作为改革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甘肃出重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原标题:甘肃出重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中国甘肃网10月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0年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946起,罚没收入4479.49万元,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我省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省委宣传部积极推动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工作,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公司入选2019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截至8月底,全省专利申请量1.54万件,同比增长37.69%。   省市场监管局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攻坚行动”,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严格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备案管理,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35家;农业农村厅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查处生产销售假劣农药、兽药案件33件;省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开展打击非法制售消杀防护用品和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查办案件441件。   同时,我省相关部门强化司法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省公安系统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9起,涉案金额156.3万元,破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案件26起,涉案金额208.5万元;法院系统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3件,受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刑事案件30件,检察机关决定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2件18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20件33人。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网站_【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甘肃省“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全省“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作为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十三五”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让群众、企业真正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促使全省营商环境根本性好转。   2015年6月,甘肃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全面汇集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政务服务资源,初步构筑起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的雏形,形成个人办事及法人办事两大主体板块,及阳光政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三大专项服务,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行政权力“全流程”监督。   2016年,推动省市县三级“网上行权”,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工作趋于成熟,形成省市县“三级三同”的事项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编制办事指南,规范相关要素,方便企业加载到甘肃政务服务网。   2017年,全省“放管服”正式步入发展阶段,省政府专门成立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又与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合二为一”,组建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我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全盘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2017年以来,对“放管服”改革的统筹谋划和各重点领域工作的推进均取得明显成效,如企业开办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交易登记压缩到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总体压缩到100个工作日内等。   2018年,我省全面启动和推行“不来即享”,有力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了各界到甘肃投资和发展的信心。在前期省税务局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均做出有益探索。今年5月19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不来即享”机制推向纵深、延伸拓展到各领域各层级,已经成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金名片。   我省“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亮点频现,受到国家层面肯定。2019年8月,国务院“放管服”调研组对我省陇南市“大数据+政务服务”、兰州市重点项目团队帮办和交管便民等做法给予肯定。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将我省卫生健康委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和兰州市实施“四办四清单”的做法在全国通报表扬。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是大力推广“不来即享”机制,促进政策精准落地,让更多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同时也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及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数据显示,今年1-6月,甘肃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2.26亿元,切实帮助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降低了成本、缓解了困难;上半年新设立市场主体数量13.62万户,同比增长5.17%,面对疫情不降反升。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登陆地址_“陇电入鲁”工程配套350万KW风电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孙伟出席

  原标题:“陇电入鲁”工程配套350万KW风电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孙伟出席   中国甘肃网10月1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陇电入鲁”工程配套350万KW风电项目签约仪式今天下午在兰州举行。武威市人民政府和山东发展投资集团代表在相关协议上签字。省委副书记孙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出席并见证签约。   “陇电入鲁”工程配套350万KW风电项目将落户武威市民勤县。计划设计安装1000多台单机容量3000KW风电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达到777340万KWH。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强化两地企业间合作,严格落实协议约定事项,研究制定推进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阶段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据悉,“陇电入鲁”工程是甘肃、山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重大战略工程。工程设计输电能力800万KW,初步规划配套火电600万KW、风电600万KW,光伏300万KW。该工程将甘肃能源基地电力送往山东,对助力我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山东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强化电力供应保障,推动两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全国“放管服”改革十条典型经验 甘肃“不来即享”做法将向全国推广

  原标题: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全国“放管服”改革十条典型经验   甘肃“不来即享”做法将向全国推广   中国甘肃网10月1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纪敏)记者从10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甘肃省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将我省“不来即享”做法列入全国“放管服”改革十条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宣传。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质营商环境的打造,针对涉企优惠政策落地难、企业对优惠政策“找不到、不会用”等老大难问题,推出不少硬招、实招,“不来即享”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我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标志性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来即享”在助企纾困、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8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27.69亿元,全省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达18.91万户,同比逆势增长7.96%,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位列全国第三。   我省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不来即享”理念,转变政务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逐步形成了“3+2+X”的全新局面。其中,三个转变,是通过精准推送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通过在线办理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转变,通过先行享受实现“层层申报”到“直达直通”的转变;“两个保障”,是通过完善制度让“不来即享”的“软政策”有了“硬约束”,通过加强监管确保“不来即享”规范运转可持续;“X”是“不来即享”向更多政务服务领域拓展。   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建立了“政策库”和“企业库”,到8月底,“政策库”已涵盖税务、人社、工信、市场监管等40多个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涉企政策文件,实现了对省委省政府有关涉企优惠政策的全覆盖;“企业库”已纳入41.9万户企业,占目前全省企业总数的92%,实现了对所有正常运行企业的全覆盖,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9.8%。企业只需要登录“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或者是“陇企通”微信小程序,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验证信息,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税费减免、社保缴纳、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根据需要直接进行在线办理,办理的进度和结果,形成了一个从“政策推送”到“在线办理”再到“不来即享”的服务闭环,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