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十六届兰洽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隆重举行 雅高布·伊什特万 大卫·萨加涅利泽 黄奇帆演讲 林铎致辞并宣布开幕 唐仁健主持 欧阳坚孙伟等出席 7月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致辞并宣布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小龙 7月2日,第二十六届兰洽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在兰州隆重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中国甘肃网7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金鑫)2日上午,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暨丝绸之路合作发展高端论坛在兰州隆重举行。本届兰洽会首次采用线上为主、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办,海内外嘉宾和客商相聚黄河之滨、共约网络云端。 本届兰洽会主宾国匈牙利国会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万、格鲁吉亚国家伙伴基金会主席大卫·萨加涅利泽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现场发表演讲。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致辞并宣布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主持开幕式暨高端论坛;省政协主席欧阳坚,省委副书记孙伟,主宾国代表、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罗澜等出席。 林铎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莅临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本届兰洽会搬上云端举办,是特殊时期应对形势变化、打造永不落幕兰洽会的创新之举和务实之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一定能为海内外企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搭建良好平台,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机遇、共克时艰提供有力支撑。历史上甘肃就同丝绸之路紧紧连在一起,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使甘肃再次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门户。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强同沿线省份和国家开展实质性、多领域合作,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甘肃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交通物流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明显,产业基础相对雄厚,发展平台和机遇多重叠加,同各方合作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我们愿与各方伙伴一道,以兰洽会为依托,密切对接、融通发展,携手战胜疫情、开拓未来,共同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世界经济恢复作出应有贡献。真诚欢迎各界朋友来甘考察指导、交流对接、旅游观光,共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无限商机,共创协作互惠发展的美好未来,一起谱写丝路繁荣振兴的崭新篇章。 本届兰洽会主题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秦如培,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省领导李荣灿、宋亮、王玺玉、程晓波、郝远、郭承录、贠建民及张建昌、李志勋、王建太,国内知名企业家、外省在甘商会代表出席开幕式暨高端论坛。22个外省甘肃商会代表、4个甘肃驻外商务代表处代表和我省14个市州有关负责人在线同步参会。 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邀请匈牙利、格鲁吉亚担任主宾国,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主题省区。本届兰洽会以“开放、开发、合作、发展”为宗旨,以“深化经贸合作,共促绿色发展”为主题,搭建全天候线上招商引资和投资贸易平台,设置25个网上虚拟展馆,开展全年线上招商引资和展览展销活动,围绕“十大生态产业”进行系列线上线下推介、对接、签约活动,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助推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和嘉宾观看了兰洽会线上展馆。
无极五注册平台官网_兰洽会项目推介签约精彩纷呈
原标题:兰洽会项目推介签约精彩纷呈 第二十六届兰洽会兰州新区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7月1日下午在兰州举行。 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出席签约仪式。 本届兰洽会兰州新区共签约项目100个,较去年增长32%,签约总额达451亿元,较去年增长3.5%。签约项目全部为社会投资产业项目,涉及绿色化工新材料、信息数据、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 李荣灿在致辞中指出,兰州新区自设立以来,主动对标国家战略,聚力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兰州新区在确保“零疫情”的前提下在全国最早组织全面复工复产,打出“组合拳”助力经济回暖,成为疫情冲击下全国少有的经济逆势走强的区域,有效提振了社会各界对兰州乃至甘肃发展的预期。此次签约项目落地后,必将对兰州新区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增长动能、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发挥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李荣灿要求,要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责任制,给每个项目配好“保姆”,保障项目快速推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健) 7月1日,第二十六届兰洽会张掖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现场签约44个重点项目,涵盖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等领域。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省政协副主席马文云出席签约仪式。 近年来,张掖市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围绕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制定出台产业扶持、出口贸易、人才引进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健全完善全程代办服务机制,全力招大商、引强商,华为公司、海升集团、深圳怡亚通、中国华电、顺丰集团、中冶集团等投资项目已落地建设;方大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云中科技、猪八戒网等投资项目合作达成共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第二十六届兰洽会开幕前夕,6月30日下午,庆阳市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102亿元。据介绍,当天签约的项目涉及农业产业、石油加工、仓储物流、汽贸汽配、商业综合体等领域,这些项目落地后,将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安志鹏) 6月30日,兰州高新区举行第二十六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专场签约仪式。本届兰洽会期间,兰州高新区共组织签约32个项目,投资总额166.7亿元。 副省长张世珍出席签约仪式。 在本届兰洽会上,兰州高新区引入了陶氏化学、中国电子、中煤建工等一批企业,签约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新基建、互联网金融、总部基地、民生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优势特色突出、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体现。对兰州高新区稳投资、保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健)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贵州威宁决战贫困见闻
威宁县板底乡雄鹰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博(左)走访贫困户。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新华社贵阳7月3日电(记者骆飞)仲夏时节,贵州乌蒙山区时常被烈日“炙烤”。正午烈日当头,担任第一书记的袁博仍坚持走村串户,查看贫困户住房、饮水等补短板的情况。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蜿蜒的通组路已全部硬化,改造后的老旧民房焕然一新。来到贫困户李贵英家,几间平房里外都粉刷了,屋子显得宽敞明亮。 “房屋整修后还好吧?”袁博话音刚落,李贵英接过话茬高兴地说:“敞亮多了,政府还给家里添置了鞋柜、碗柜等,真是想得周到。” 记者看到,房屋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李贵英一家的生活习惯。一旁玩耍吃零食的孙子不时掉些碎屑,李贵英边聊天边及时用扫帚清扫。一家人的衣物、鞋袜都摆放得比较整齐,这让袁博特别感慨。 从2018年3月驻村至今,这位从贵州省人民医院下派来的扶贫干部见证着这个贫困村的“蜕变”。“通过这几年帮扶,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切身相关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都全部落实。”袁博说,今年上半年全力补齐贫困户住房、饮水等短板,切实提升百姓满意度和脱贫质量。 地处贵州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威宁县是2020年全省剩余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难度,但干部群众更有决心。自3月31日贵州省召开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以来,会上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的威宁县全力向“贫中之贫”发起总攻。 据了解,威宁县通过完善督战作战体系,增派干部下沉农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短板、问题,以督促战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百日攻坚战”。 “这几个月,通过走访排查,全村聚焦‘三保障’共梳理出50多个问题,分门别类制定问题台账,逐项落实整改,全力补齐脱贫短板。”袁博说,很多群众在干部带领下,思想意识都有较大转变,脱贫内生动力更足。 根据督导反馈,威宁县龙场镇尖山村正组织施工队硬化通组路。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同样的补短板行动也在深度贫困的龙场镇进行。在该镇深度贫困的尖山村,此前督查发现该村未硬化的通组路已全部硬化。“当时,接到督查反馈后,大家迅速对接交通等部门,抓紧整改落实。”尖山村村支书李兴军说,挂牌督战以来,干部们大走访、大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力争应改尽改。 威宁县龙场镇元山村新修的村卫生室。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在龙场镇元山村,除了原有的各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外,村里今年又新来了8名扶贫队员,他们都是县扶贫办下派的,蔡省就是其中之一。“县里要求所有帮扶部门80%干部驻村入户,这几个月我们多数时间都吃住在村,大家一起找问题、补短板。”他说。 记者跟着蔡省来到该村营发组贫困户松乔顺家看到,老旧的砖房粉刷一新,与一旁废旧的土墙房形成鲜明对比。“房子是之前政府给予危改政策帮助修建的,去年底又给3000元进行粉刷,环境好很多。”松乔顺说,去年政府补贴了1.2万元买了2头牛,如今又免费给水泥、砂石硬化串户路和院坝,日子越来越好。 4月18日,对口帮扶威宁县龙场镇尖山村的该县扶贫办副主任唐勇查看扶贫情况。新华社记者骆飞 摄 威宁县扶贫办副主任唐勇说,目前,省市两级都派出督战队驻扎在县。县里也组建了6个巡回督战组,采取定点督战和巡回督战方式,督战工作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无极五测速注册_探访北京高考考场 全面严格消杀人性化细节暖心
央视网消息:7月7日至9日,2020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由于疫情特殊原因,相应的考场安排、防疫措施和考前的部分工作流程都和往年不同。现在考点情况如何? 在学校门口,由几位老师装扮成的“考生”进行考前模拟演练。经过门口的自动测温,提示体温无异常后,便顺着学校搭建的蓝色雨廊走进考场,在考场门口,监考人员核验身份证和准考证后,“考生”需要进行手消后,才进入考场。记者注意到,从入考点校门到进入考场,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雨廊中不仅全部用红色绑带连接,而且悬挂着鼓励的标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雨廊与教学楼门口交界处还摆放雨伞备用。 与往年不同,今年北京市每一个考点都增设一位防疫副主考,专门负责疫情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如果考生身体出现异常,校方将启用备用考场。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备用考场为3×3格局,考生间距达到2米以上,并且每个备用考场都配备两台红外线消毒器。那么考生在转至备用考场后,考试时间会有变化吗?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学主任 郑拴平:比方说在考试过程当中,有考生通过一个正式考场在向备用考场转移的过程当中的时间,我们会保证这个学生不会因为这个转移而影响他的考试。就是保证考生的考试时长不变。
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_各地多措并举护航高考顺利进行 确保实现“平安高考”“阳光高考”“公平高考”
央视网消息:再过几天,全国1071万考生将会步入考场,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各地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严格做好高考防疫、考试安全、考生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平安高考”“阳光高考”“公平高考”。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人,全国将设考点7000余个、考场40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疫情防控的挑战,加之7月初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温天气、洪涝、台风等,对今年高考的组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考前防疫准备方面,各地已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并开展全覆盖的防疫教育和培训。各考点均按要求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设置了隔离考场、隔离设施。 考试期间,所有进入考点人员均需测量体温,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全程佩戴口罩,低风险地区考生进入考场后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但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组织考生错时错峰、保持间距离场,每天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今年北京有超过4.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由于降低了考场人员密度、增加了备用考点,考点数量有所增加。在丰台区的一处考点,记者看到,考场区分了考生通道和工作人员通道,每个考场考生由过去的30人减为20人。此外,考点校内还设置了临时观察点,准备了多种防疫物资。 考虑到疫情防控形势,北京针对特殊考生建立了“一类一策”的工作方案,设置备用考点校、备用考场,每个考点校增设1名由卫健部门或疾控机构安排的副主考,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 为降低高温、降雨对考试的影响,武汉在加强防疫环节和要求的同时,将所有考点建成“清凉考场”,各考场全部使用分体式空调,并开门开窗确保空气流通,同时对全市主要干道和考场周边的排水设施进行拉网式检查。 相关人士提醒,虽然各方全力保障,但疫情防控、体温测量可能带来交通不便,延长排队等待时间,考生应提前了解考点防疫措施、安检程序、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携带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防止时间延误影响参加考试。
无极五网址_农业农村部:今年将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
农业农村部今天(4日)发布,2020年将选择一批耕地酸化、盐碱化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为此,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支持退化耕地治理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 通知明确,2020年,选择一批耕地酸化、盐碱化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建立集中连片示范区,探索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等综合技术模式提升耕地质量。到2025年,项目区退化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等,酸化耕地土壤pH平均增加0.5个单位,盐碱耕地含盐量小于0.3%。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相关基础工作,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的年度变更评价与数据库更新,推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试点工作。 (一)开展酸化耕地治理。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13个省(区、市)土壤pH小于5.5的强酸性耕地上开展酸化土壤治理试验示范。 (二)开展盐碱耕地治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甘肃、宁夏等8省(区),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示范。 (三)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 一是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 二是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和陕西等14个省(区、市)开展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试点工作。 通知要求,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遴选耕地酸化或耕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地方政府重视、工作积极性高,且易建立集中连片千亩(或万亩)以上试验示范区的粮食生产县(市、区)承担退化耕地治理工作,每个项目县(市、区)实施面积不少于2万亩。 要组织专家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土壤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要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聚焦耕地质量保护,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原则,指导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统筹实施,协同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通知强调,要加强实施效果监测。在项目示范区按照1000亩采集1个土样的要求,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据采集工作,对退化耕地治理效果进行跟踪监测。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下达的任务要求,会同财政部门科学测算补助资金,因地制宜确定补助方式,确保补助标准符合当地实际、相邻地区同一技术补助标准相对一致,补助方式能充分调动农民用地养地积极性。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