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打造立体式开放通道网络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甘肃敦煌-万象-曼谷)国际货运班列首发。(资料图)(图片由省商务厅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2014年12月,甘肃省首列“天马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2016年5月,首列“兰州号”(兰州-日喀则-加德满都)南亚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在兰州陆港发运; 2017年9月,随着兰渝铁路的开通,从兰州陆港发往钦州港和重庆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成功始发,标志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全面开通; 2021年5月,甘肃省“义乌—兰州—莫斯科”中欧班列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驶出,发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标志着甘肃省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口岸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突破。 ……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是亚欧大陆桥的核心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甘肃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物资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节点枢纽作用有效发挥。 “近年来,‘天马号’中欧班列线路持续拓展,商务和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服务模式,兰州海关还指定专职协调员跟进了解班列运行各环节,我们的班列通关更加便捷。”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外经通商部部长王其琛说。 自首列“天马号”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我省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行,目前,甘肃已构建起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中吉乌班列的“四向五条”立体开放通道网络,覆盖欧洲、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开甘肃通江达海、货畅其流的全新发展局面。 “我们的位置偏、路程远,班列常常夜里到,发运时间紧张,海关不顾路途遥远,加班加点24小时验放班列货物,今年首趟鞋类专列100个集装箱全部按时发运无一延误,金昌海关还指导我们快速通关,班列通关速度大幅提高。”甘肃武威“天马号”中欧班列运营企业负责人柴丽娜说。 今年3月,甘肃省首列鞋类商品中欧班列搭载100个标准集装箱自武威始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至德国,商品专列的开通为甘肃省特色产品扩大出口,甘肃省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打通新路径。 省商务厅支持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平台有效整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利用我省粮食、木材及肉类等指定监管场地,拓宽货源组织渠道,多向开行国际货运班列。 为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兰州海关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信息共享和电子数据传输交换,推广实施无纸化通关、提前申报、“7×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利化举措,对货运班列随到、随审、随验、随放,保障班列货物快速通关。 今年4月下旬,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甘肃敦煌-万象-曼谷)国际货运列车从甘肃敦煌始发开行,满载20个集装箱530吨石棉,经由中老铁路云南磨憨口岸出境,过境老挝万象后,抵达泰国曼谷。这是甘肃省首列中老铁路货运班列,也是有效整合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通道优势出口产品的有益尝试,为甘肃省深化与东盟外贸往来再添新通道。 “商务和海关精心指导,帮助我们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提振发展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宽发展思路,扩大产品出口。”石棉生产企业甘肃仨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苏辉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打通了西北至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铁路运输大通道。 甘肃是全国首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省份之一。2017年,甘肃省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自兰州铁路口岸东川物流中心作业区发车,由广西钦州港转海运分别至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自此,甘肃省在巩固向西开放的同时,打开南向出海口,为打造立体式开放通道、构建全新发展格局增添新通道。 为支持甘肃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兰州海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采用全国一体化和转关申报等多种模式,有效提升通关效率。目前,东盟成为甘肃省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今年前8个月,甘肃省对东盟进出口值42.6亿元,同比增长123.7%。 立体式开放通道网络初步建设,新丝路上的“钢铁驼队”风驰电掣,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海产品,中亚的矿产品,欧洲的木材等源源不断地进口至甘肃,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同时,原产自甘肃的特色农产品、大宗工业品等持续扩大出口,远销中亚、南亚、东盟各国,通道高效、共联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甘肃在“一带一路”上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经济辐射能力愈加强劲,国际班列线路不断增加,进出口货源逐年拓展,运营主体逐步壮大,目前已实现安全稳定常态化运行态势。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132列,货重176.2万吨,货值30.67亿美元,为服务国家战略、稳定国际贸易供应链发挥了积极作用。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2022年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调研座谈会在兰召开
原标题:2022年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调研座谈会在兰召开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9月21日,副省长张世珍赴相关高校调研“教育学”“草学”“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简牍学”等“4+1”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推进情况,并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双一流”建设是战略性部署、长期性任务、突破性工程,要切实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积极抢抓我省设立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的政策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力推进,各尽其责、协调推动,锚定目标、务求进展,为甘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强调,要坚持主辅结合、团队融合、内外合作的原则,“盆景式培育、花朵般呵护”,聚焦重点、差异化推进,围绕年度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快平台建设,完善激励引导机制,理清方向、明晰任务、拿出措施,力争做到时时有进步、年年有进展。 会议要求,要保持发展定力,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的内在规律,强化组织推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包抓机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4+1”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无极五登陆地址_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访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凯
原标题:【市长说亮点】 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嘉峪关市因企设市、因关得名,是一座典型的工业旅游城市。“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特别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后,我们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四强’行动抓手,把‘强工业、抓项目、促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紧盯打造先进制造业要素集聚地和新能源优势转化放大地,持续筑基础、优存量、调结构、扩增量,工业经济质量、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正在谱写新的篇章。”近日,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钢铝产业为主导,工业发展质量更优。“嘉峪关市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铝产业基地,钢、铝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6%以上。”刘凯说,嘉峪关市与酒钢集团全面构建休戚与共的地企命运共同体,以“三化”改造为牵引,推动钢、铝走“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发展路径。钢铁产业链方面,支持酒钢集团走“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发展之路,成功研发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抗菌不锈钢、高性能桥梁用钢等一批“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铝产业链方面,抓住有色金属市场机遇,积极引进铝产业上下游企业,建成天成彩铝年产铝合金铸轧卷60万吨、广银铝业年产45万吨铝棒等重大项目;东兴铝业已成为西部地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电解铝企业,铝液就地转化率超过90%。 以新能源产业为拓展,工业发展后劲更足。嘉峪关市把新能源作为产业提质增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全力打造全省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依托嘉峪关市和周边新能源资源丰富、自身工业基础雄厚、就地消纳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光伏的辐射带动效应,做足做实新能源转换放大文章,投资110亿元的索通低碳产业园等配套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近期又与中国电装、中国华能、国电投等企业积极对接,发展氢能、储能、新能源电池等配套产业,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化建设初具规模。同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与酒钢集团携手共建局域电网,加快形成电价“洼地”,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工业发展动能更强。嘉峪关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全市实施产业项目102个,其中工业项目70个、占到68.6%。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建立挂牌督办、领导包抓、工作专班等机制,为项目前期、建设、投运提供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今年初,嘉峪关市落地投资12.28亿元的浙江甬金22万吨不锈钢板带项目,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对接洽谈到开工建设。今年1月至8月工业固投同比增长71.5%,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增加值逐月走高、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以工业园区为承载,工业发展支撑更稳。多年来,嘉峪关市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入园企业达到325家,园区连续9年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称号,目前正在加快国家高新区申报创建。为提升工业园区发展能级,嘉峪关市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开发区的实践经验,深入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将工业企业纳入园区管理服务范畴,加快建设千亿级开发区,切实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引领发展的主阵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刘凯表示,嘉峪关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的奋斗目标,立足“三地两点”功能定位,聚力打造“2+6+N”产业集群,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能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无极五注册网站_2022年甘肃省全民国防教育军营开放日活动举行
原标题:2022年甘肃省全民国防教育军营开放日活动举行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21日上午,2022年甘肃省全民国防教育军营开放日省级示范活动在武警甘肃省总队某部军营举行。此次活动以“新时代爱国强军谱新篇”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大力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宣布活动启动,省军区少将政治委员蒲永能,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少将主任周依山出席活动,武警甘肃省总队少将政治委员王建勋致辞。 省直及兰州市有关单位和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官兵代表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帷幕,随后大家参观了装备器材展示,观摩了军事科目训练、应急救援演练,亲身体验军营日常生活和火热氛围。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大家表示,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意志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无极5平台网址_传递真情 爱心圆梦 政协委员为大学生捐助学费
原标题:传递真情 爱心圆梦 政协委员为大学生捐助学费 8月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城关区火车站街道委员工作站来说,收获的是帮助爱心学子圆梦大学的踏实。 月初的一天,委员工作站的“火街政协”微信联络群发布了一条消息,消息说街道有位女孩考上了大学,家庭无力支付学费,希望工作站的政协委员能够伸出援手。 经了解,原来女孩7岁时母亲因癌症病故,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困难低保维持生活,近年来一直都是社区和相关单位在帮助这个家庭,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照顾,就连女孩上学期间的小饭桌也是热心人免费提供的。家庭的变故也曾让女孩伤心难过,但是在街道社区及周围好心人的关心和鼓励下,女孩渐渐振作起来,懂事的孩子用努力上进回报身边的爱心人士,经过苦读,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一所一本院校。收获的喜悦和无力支付学费的现实让女孩的家庭再次陷入两难。为了让女孩安心学习,免除后顾之忧,街道社区多方联络,希望能够为女孩筹集上学的学费。 看到消息后,市政协委员王新冰主动联系委员工作站,了解情况后,他率先捐助2000元,并表示如后续生活紧张,愿意继续提供帮助。 一场筹集学费的爱心接力就此拉开,林珂委员捐助500元,嘱咐女孩好好学习,区政协委员程金蕊也捐助了500元。 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肖迎珺看到消息后,发挥身为妇联人的优势提供帮助,她向市妇联党组报告情况后,号召机关工作人员共同携手帮助女孩圆梦大学,并带头捐款。8月中旬,肖迎珺委员和市妇联的工作人员带着筹集到的1万元善款送到女孩家中,还送给女孩一个非常实用的爱心包。一番亲切交谈之后,肖迎珺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希望能够为女孩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市政协委员李晓华发挥身在文联的作用,向文联协会的艺术家和机关干部发出倡议,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决心共同帮助励志女孩,很快筹集到1万多元资金。李晓华委员还动员书法艺术家为女孩赠送了书法作品,鼓励女孩树立信心,继续努力读书。同时李晓华和单位的党支部商量,决定持续关注女孩家庭,希望能够在共驻共建方面提供帮助。 为励志女孩筹集学费,圆梦大学,这是驻守委员为老百姓解决的一件小事。近年来,兰州市政协委员驻守街道社区,了解百姓生活点点滴滴,结合自己的职能优势和个人长项,为老百姓的大事小情出主意、想办法,使得政协工作逐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解娅莉
无极5注册_全省稳外贸稳外资抓招商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原标题:全省稳外贸稳外资抓招商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中国甘肃网9月2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20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稳外贸稳外资抓招商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做好稳外贸稳外资抓招商扩消费工作,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家和省上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继续保持外贸外资、招商引资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想方设法弥补消费欠账,加速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商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找准发力重点,帮助外贸企业畅运输、保订单、拓市场,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要加强服务保障,稳住现有外商投资,发挥经开区主阵地作用,加快外资项目落地,牢牢稳住外资基本盘。要在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快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实现招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要采取更有力措施,提振住宿餐饮行业消费和成品油、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做好抗疫保供工作,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