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在武威开幕 程晓波出席并宣布开幕 中国甘肃网9月20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9月19日,以“绿色生态·共享未来”为主题的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在武威市开幕。 副省长程晓波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本届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是以酒为媒、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地区间经贸合作的精品节会,旨在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扩大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影响力和美誉度,助力企业“走出去”。除主会场外,本届葡萄美酒节同时还有深圳、杭州、厦门、成都、长沙、西安六个分会场的嘉宾以及全国数万家酒类流通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播在线参会。葡萄酒作为武威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酿造葡萄种植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链不断延伸,一批葡萄酒小镇和特色酒堡、酒庄相继建成,培育形成了莫高、威龙、皇台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武威酿酒葡萄”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河西走廊葡萄酒被原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威葡萄酒正以其浓郁醇香和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无极5平台_第十六届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开幕 陈克恭尚勋武出席开幕式
原标题:第十六届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开幕 陈克恭尚勋武出席开幕式 中国甘肃网9月20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今天,第十六届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在兰州开幕。本届人才交流大会以“融才融智、共赢共享”为主题,在兰州设立线下主会场,甘南、临夏和天祝设3个分会场,甘肃人才网设立线上会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出席开幕式。 大会线下线上共组织用人单位2139家,线下有来自广东、浙江、辽宁和宁夏等5个省的45家用人单位赴我省引才,提供就业岗位3344个。线上参会单位1686家,有来自江苏、福建和陕西等15个省的417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省内兰州新区、天水、白银、金昌等13个市(州)人社部门的人才机构组团参会,组织参会单位131家,拟引进人才2112人。本届大会还组织开展远程视频面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及就业政策咨询等系列活动,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领域、多层次的就业服务。 中国·兰州人才智力交流大会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累计邀请近万家用人单位参会招聘,为30余万名各类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第三届甘肃·祁连山论坛“云”上开幕 唐仁健发表视频致辞
原标题:第三届甘肃·祁连山论坛“云”上开幕 唐仁健发表视频致辞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第三届甘肃·祁连山论坛21日在“云”上开幕。国内知名专家、企业家围绕甘肃经济、社会、生态、脱贫攻坚等领域焦点热点问题,多维度解析新形势下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与机遇,寻求新形势下甘肃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廖林视频致辞。 唐仁健在致辞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说,甘肃·祁连山论坛以祁连山命名,寓意了甘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坚定追求。论坛自2018年创立以来,见证了甘肃生态治理的守正出新,见证了甘肃脱贫攻坚的艰苦卓绝,见证了甘肃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甘肃开放发展的崛地而起,见证了甘肃经济发展的浴火重生。今天的甘肃,已经成为一抹亮丽的绿色风景,不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而且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绿水青山”正在加快变为“金山银山”。站在新起点,我们将持续厚植绿色根基、加速释放绿色动力、不断增强绿色引力,努力实现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各位嘉宾朋友聚焦“云上祁连山,绿色新陇原”的主题,进行多维度思想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为甘肃绿色发展再出高招良策,也欢迎更多朋友关注甘肃、了解甘肃、走进甘肃,共享绿色机遇、搭上绿色快车,携手打造美丽中国的甘肃样板。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廖林表示,将继续发挥综合实力和服务优势,以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契机,围绕甘肃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当地,主动作为,加快创新,助力甘肃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届论坛共分三场进行,21日、22日“云演讲”围绕“做好‘黄河’文章 促进甘肃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甘肃如何成功突围?”展开交流研讨;23日“云对话”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甘肃优势”为主题进行对话交流。论坛期间,将全程利用新华财经现场云全媒体形式,面向全球进行全天候“云直播”。
无极5注册_绘就丰收美景 奏响增收乐章 ——陇原喜迎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原标题:【庆丰收 迎小康】绘就丰收美景 奏响增收乐章 ——陇原喜迎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五谷丰登、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一年的辛勤汗水浇灌出硕美的果实,又是一个丰收年! 历经两个半月的抢收,我省“三夏”小麦跨区机收逐步落下帷幕,陇原儿女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全省产业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蓬勃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持续保持了向好向优态势。 装满咱的饭碗 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紧抓春耕备耕,农资准备充足,田间管理得当,为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了主动。当前,夏粮喜获丰收,根据农情调度,全省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6万亩,预计总产1180万吨,比上年增长1.5%。 “以前撂荒的地,今年都给种上了。麦子收成好,心里才踏实了。”土地的回报让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草湖村村民王永祥吃上了“定心丸”。 前些年,王永祥种地越种越没底,他家16亩地地块分散,一轮灌水跑断腿,机收的时候有些地块进不去,日渐撂荒。 去年,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我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探索形成了“一户一块田”“一户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成功模式,实现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复耕复垦相结合,引导合作社统一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地块大了、平整了,收割机开进去没问题,还铺了滴灌设备,节水省肥,种粮效率也高了,今年收成好,多亏这高标准农田建设。”王永祥说。 今年,我省在确保小麦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的基础上,把发展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等旱作农业作为粮食生产的突破口,通过关键技术和扶持政策到户到田,持续扩大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30万亩,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鼓起咱的腰包 辣椒、西红柿、娃娃菜、甘蓝……大棚里的高原夏菜长势喜人,沾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已运向全国各地,以榆中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基地之一;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映红了张张笑脸,脆生生的香甜唤醒了舌尖的味蕾,我省成为全国苹果重要优势产区和第二生产大省; 今年我省马铃薯鲜薯产量预计将达到1550万吨。 2018年至2019年,全省通过马铃薯产业和马铃薯+劳务产业脱贫的贫困户达到23850户;全省依靠中药材产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多户、贫困人口20多万人;高效益特色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家家赶着牛羊奔小康…… 如今,陇原大地的丰收不仅限于量的丰产,更重要的是让产业发展真正带动广大农民群众鼓起腰包来。 我省坚持把精准到户扶持和“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扶贫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围绕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难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配套政策,先后落实户种养产业扶持资金172.7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 宁县焦村镇街上村的王庆民既是果农,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借助庆阳市“331+”扶贫模式,将1.8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了当地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发展矮化密植苹果基地,拿到了3120元的分红。 “今年果子长得好,希望能卖上好价钱。”王庆民心里美滋滋的,“年底有分红拿,收入有保障,只要好好干,年年迎丰收!” 全省产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户种养规模明显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收入快速增长。六大扶贫产业初步走上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路子,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89.7亿元、增长5.8%,增幅居全国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元、增长5.9%。 丰富咱的底色 陇原的丰收不止金色。 陇原的丰收在特色。 兰州百合、陇西黄芪、武都花椒、静宁苹果、秦州大樱桃、甘谷辣椒、东乡贡羊、天祝白牦牛……我省坚持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总抓手,培育壮大了一大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构建了“甘味”农产品品牌体系。 陇原的丰收在绿色。全省大力推广绿色循环模式和集成技术,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建立起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农产品环境、品质、质量评价和安全追溯体系,擦亮“甘味”农产品绿色有机底色。 陇原的丰收在喜色。在今年8月9日举办的2020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上,61家省内外农产品营销企业签订意向性采购合约38项,总金额54.68亿元。随着产销体系不断健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深处,群众收入节节高。 农民是丰收的主角,硕果是辛勤的回报,一幅绘就丰收的美景铺展在陇原大地上,一曲奏响增收的乐章响彻在陇原大地上。
无极五登录测速_甘肃多部门发出通知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原标题:团省委等多部门发出通知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中国甘肃网9月2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尤婷婷 王虎)团省委、省青联、省学联、省少工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做好以节俭用餐、反对浪费、文明用餐为内容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坚持把开展“光盘行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持续深入组织开展“光盘行动”和光盘打卡接力挑战赛等活动。要充分利用青联榜样说、大学生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着力培养青少年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要坚持以就近便利原则,积极组织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广泛弘扬节约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发放关于厉行节俭、文明餐桌的倡议书,认真讲解相关内容,引导群众在生活中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担起岗位责任,主动走近青年,深入基层,帮助身边人共同养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好习惯。广大团干部、青联委员、学联代表、学生会干部、志愿者、少先队辅导员要带头增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政治自觉,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无极五登录测速_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原标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谢晓玲 王睿君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甘南州工信局局长白留祎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规划不仅要考虑增长速度,更要强调发展质量,工信系统将以更加自觉的认识和行动,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特色资源开发,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和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将甘南打造成为‘全国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省藏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鼓舞干劲!”舟曲县县长郭子文说,近年来,舟曲县以“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精神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全县提前一年实现高质量脱贫。下一步,舟曲县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纵深推进文化旅游、中藏药材、经济林果、特色养殖、设施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金昌市民政局局长蔡文才说,“近年来,金昌市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落实。但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当前金昌市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必须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富民兴陇中,不断增进城乡人民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对此,临夏州东乡县那勒寺镇李牙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学良感触颇深。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为我们做好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李牙村是临夏州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926人,已累计脱贫122户783人。“村里这些年变化很大,脱贫成果也很明显,这都得益于村里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摆脱贫困。”马学良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李牙村将继续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上下功夫,在全村23名党员中开展“我为全村脱贫做件事”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