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闭幕 中国甘肃网9月2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虎)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23日上午在兰州闭幕。 会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廷礼主持。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胡焯、马青林、陈克恭,秘书长李德新及委员43人出席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修订)、《甘肃省会计管理条例》(修订)、《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修订)、《甘肃省档案条例》(修订)、《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修订)、《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修订)、《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修订)、《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修订);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市州6件报批法规的决定;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安排计划和省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关于重新确定全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决定;表决通过了关于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会议指出,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在深学细悟中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短板弱项,积极沟通协调,完善制度机制,在深层研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要注重实践总结、注重统筹谋划、注重质量标准,在深度谋划中彰显人大作为的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等工作,在深入推进中体现依法履职的实效性。 副省长何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省人大各专委会组成人员、部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市(州)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后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本次会议决定任命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体宣誓。
无极5平台_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兰州圆满闭幕 任振鹤出席闭幕式并宣布闭幕
原标题: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兰州圆满闭幕 任振鹤出席闭幕式并宣布闭幕 中国甘肃网9月25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今24日晚上在兰州圆满闭幕。 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出席闭幕式并宣布闭幕。 闭幕式前,任振鹤会见了全省体育工作先进代表和筹办本届省运会先进代表。 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朱天舒及省政府秘书长李志勋出席闭幕式,副省长张世珍致闭幕辞。 闭幕式在省运会精彩回顾视频中拉开帷幕。20时整,闭幕式正式开始,各代表团入场。全场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后,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组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宣读第十五届运动会比赛成绩和《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参赛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决定》,兰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致辞。 张世珍在致闭幕辞时代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组委会,向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健儿致以崇高敬意;向为本届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本届省运会是一届安全节俭、特色鲜明、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展现了全省体育事业的新气象和全省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来自全省各地、各界的运动健儿顽强拼搏、敢于争先,表现出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面貌。诚挚期望全省体育工作者以本届省运会为新起点,面向未来、牢记使命,深化改革、开拓奋进,进一步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鼓舞全省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时23分,任振鹤宣布: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闭幕! 现场奏响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会歌,省运动会会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会旗缓缓降下,主火炬渐渐熄灭,火种保留仪式举行。 兰州市与甘肃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主办城市定西市交接会旗,并播放了定西市宣传片。 闭幕式在精彩的文体展演中落下帷幕。 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自5月23日首个项目开赛以来,8000多名运动健儿竞技赛场,18人打破19项省运会纪录,共产生奖牌1790枚,9500余人活跃在8个赛区各个赛段各条战线,挥洒汗水、周到服务,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_欧阳坚在省政协重点提案协商督办座谈会上强调 建立机制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久久为功守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原标题:欧阳坚在省政协重点提案协商督办座谈会上强调 建立机制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久久为功守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甘肃网9月2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省政协26日召开重点提案协商督办座谈会,就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保障校园餐质量安全的提案》进行协商督办。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欧阳坚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建立机制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久久为功守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欧阳坚来到兰州理工大学文理大楼力学实验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工地、北村学生食堂,实地察看了学校教学设施、项目建设,详细了解学校食堂建设、管理、运营等情况。 座谈会上,提案提办双方充分沟通了意见,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提案承办单位介绍了提案办理情况。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对提案办理情况表示满意。 在听取提案办理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后,欧阳坚对省政府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和意见建议采纳表示感谢。他说,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相关方面应形成合力,用机制筑牢织密食品安全防线。建立分类型、动态化管理机制,明确细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规范食品管理流程,压实责任,层层把关,从源头上确保校园餐的安全。建立长效机制,把好的经验做法、有效举措固化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建立各负其责机制,把责任层层分解到单位、部门和人头,相关责任主体各司其职,不能虚化空化。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多随时、随机进行抽查,杜绝每一个环节、流程上的漏洞。建立定期不定期考评机制,既考评监管主体、也考评经营主体,把评判权力交给最终消费者,让大家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养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建立“出事严惩”机制,亮明食品安全“高压线”,强化红线意识,做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建立常抓不懈机制,让人人都按标准开展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吃得安全、放心、健康。
无极五注册网站_甘肃科技集团轻工院探路“老酒新酿”:情怀接续 科创促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轻工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养生酒,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等为原料。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10月2日电(侯志雄徐雪魏建军)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科研院所,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探索转型,其中致力于研发养生酒,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等为原料,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最大限度保留其中营养物质,使消费者感受饮健康酒的体验。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以轻化工研究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发展至今,60余载的时间里,经历了崛起、兴盛、没落的发展历程。后期改制为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时,一度出现了“没有产业反哺科研”的尴尬。 图为科研团队研发的养生酒。 魏建军摄 近年来,该院确定了“创新+人才+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发附加值高的营养健康食品,积极推进特色酒类的产业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慢慢走了“上坡路”。 在这背后,离不开数代“轻工人”的付出与努力。在彭涛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瓶子,这是他眼里的“宝贝”,作为该院资深的“酿酒工匠”,彭涛与团队以养生酒和特色果酒为开发方向,以甘肃道地药材、特色花卉、优质水果为原料,根据其不同特性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低温超微粉碎、超高压酶解、闪蒸闪提、低温发酵、冷冻过滤等技术,最大限度保留原料中营养物质,发挥其中功能性功效。 彭涛拿起研发出的一款“敦煌萃”酒产品介绍说,产品配方源自于敦煌经卷,选用了黄芪、党参、枸杞、肉苁蓉等道地“药食同源”中药材。 如今,已成为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彭涛,除了科研外,更多会考虑公司的发展,他坦言,“多了压力,也多了动力”。 与彭涛一样,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永显也是一名资深“轻工人”,并且是皮革产品方面的专家。“甘肃也有许多优质的皮革原材料,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等各种原因,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他轻工业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雪是一名“80后”,她对儿时的轻工产品印象很深,产自本地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组成乡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张晓雪选择留在家乡,成为新一代“轻工人”,同她一起加入的年轻人,也将创新与活力注入进了甘肃省轻工研究院,结合“互联网+”,张晓雪正与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及推广。“兰州曾是一座工业重镇,现在我想见证这个重振的过程。”她说。 彭涛说,为加快转型升级,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搭建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联合当地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促进成果及时、高效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今年年初,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与川楚联合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甘肃甘轻川楚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轻工院特长的基础上,开拓国内外咨询市场。统筹双方资质、市场、人才资源,满足企业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需求。 这对甘肃省轻工研究院来说,无疑是新的发展机遇。“此次甘川两方将在工程咨询、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拓展视野、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将双方的地域、人才和资质优势,共同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西北、辐射全国。”张永显称。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从小到牙刷、肥皂、卫生纸到民众日用品的研发应用,曾长期占据西北市场,2001年9月转制后,成为集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产品检验、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开发研究型科技型企业。(完)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十四届兰州市委第二轮巡察工作全面启动
原标题:十四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工作全面启动 中国甘肃网10月11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0月10日,十四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对十四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泽武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喆主持。 会议强调,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巡察工作始终,坚守政治定位、抓住监督重点、把牢问题导向,着力查找和推动解决与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要紧扣被巡察单位职能责任和特点规律,稳妥有序开展监督,精准深入发现问题,全面客观报告问题。要强化贯通协同、系统推进整改、深化成果运用,坚决推动问题整改,全面提升巡察实效。要严明巡察纪律、提升工作能力、做好疫情防控、坚守安全底线,以实干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无极5注册平台_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绿水青山——兰州市西固区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原标题: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绿水青山 ——西固区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沐浴着秋天温暖的阳光,行走在西固区道巷街头、乡村田间,只见绿树成荫、飞鸟竞逐。杏胡台、三江口、元峁山、达家台、关山森林公园、金城公园等一大批景色绿地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既见到绿色,又充分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喜悦成果。 西固依黄河而建,因工业而兴,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工业基础最全、工业体量最大的县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34.4%、全省近1/10。雄厚的工业基础也面临着极大的环境压力,全区年均工业耗能541.82万吨标准煤、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占全市近60%,危险源占全市84%,生态治理任务异常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固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瞄准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奋斗方向,坚定不移把污染防治作为“生命线”,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幸福线”,全力打好生态环境督察整改、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和污染防治攻坚三场硬仗,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生态修复、国土绿化“五大行动”,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篇文章。 清源洁流 守护一河净水 黄河西固段总长37.5公里、湿地2.3万亩,沿线分布着3条一级支流、25条河洪道及总面积57.3平方公里的水源地保护区。 守护水源地水质安全,是西固长期肩负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全市400万人民的“水杯子”安全。西固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4.2亿元,实施了兰州市水源地生态保护一、二期项目,累计新增水源防护绿地528亩,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5座,增设防护栏11公里,水源保护区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西固区坚持治流先清源,强化河洪道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河干流及庄浪河、湟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清理取缔入河排口3个,拆除河洪道违法建设1.4万平方米。对西固区25条支沟进行环境现状及水土污染隐患进行全面调查,高标准实施的元托峁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成为全市河洪道治理的样板工程,城区黑臭水体实现了全面消除,“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生态水系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西固区连年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60%;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改建卫生厕所10491户,普及率91%,达到一类县标准,特别是在河口、柳泉等5个乡镇,全力实施农村污水城市化收集处理工程,全区集中收集处理农户超过6645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43.7%。 净土增绿 守护生态空间 为彻底解决好土壤污染的“切肤之痛”,西固区以攻坚拔寨、勇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先后投资1.4亿元实施了兰州自来水厂自流沟土壤修复、河口大红沟土壤铬渣污染治理项目等重点工程,特别是自筹资金7800余万元,完成了黄胶泥沟固废搬迁项目,一举解决了该区域长达60多年的环境污染隐患问题,守住了群众脚下“一方净土”。 西固区以“再造关山、绿化南山”工程为引领,着力构建“南建景观、中增绿地、北固水土”的绿色生态体系,全面推进沿黄绿色长廊建设、城区绿地新增、面山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林业产业发展“六大工程”。从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金城公园(二期)等18个城市园林和南北两山提质增效等项目,总计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1.27万亩,栽植乔木5.34万余株。全区新增改绿地7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31%,森林覆盖率达26.4%。 减排降碳 守护明净蓝天 兰州市主城区四大工业污染源,西固就占了3个,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西固区紧紧扭住工业污染源防治这个“牛鼻子”,先后组织实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192个,关停搬迁污染企业45家,特别是联合兰石化等区内重点工业企业投资23亿元,实施了100多个热电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治理项目,先后关停硝酸装置等10余套高污染高耗能装置,完成20余个废气治理项目,完成清洁改造居民小火炉632户1896台、低氮锅炉56台341蒸吨。经过不懈努力,全区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连年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1年的242天增加到2021年的263天。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攻坚期和重大机遇期,该区将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为美丽西固和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策划 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