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廿九,冬日暖阳洒向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循着锣鼓声,记者来到新康学校的操场上,此时已聚集不少人。春节前,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主要领导干部来到这里慰问看望移民搬迁的乡亲们。 新康是个焕然一新的村。2021年8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受地质灾害困扰和威胁的甘南州舟曲县3107户、12361名群众,陆续告别大山,搬迁至兰州新区,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慰问演出开始前,52岁的康鲁久草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在舞台前跳起了锅庄舞。舞台上,“携手共绘同心圆·勠力筑梦新生活”的字样格外醒目,演员们载歌载舞,唱响《藏家儿女心向党》,舞起《欢歌新生活》。 新康村新面貌 新康村里,人们不会忘记昔日大山里生活的艰辛。 “一次泥石流,把山上的地都冲到了房顶上,你说害怕不?”余青莲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以前老房子的视频,这是舟曲县曲告纳镇西务村的一片山坡,“住在山里,一到下雨天就不敢睡踏实觉。离县城也远,进城要倒三次车,花2个多小时”。 2021年初,舟曲县立节镇北山村和果耶镇磨里村、果耶村两村相继发生滑坡险情和灾情。加之近年来全县降雨较多,地质灾害高发,严重威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几个月后,经过30多稿讨论修改的《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在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搬迁工作也随之启动。 “新区地域开阔,产业集中,人口承载能力较强,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便于搬迁群众就业。”兰州新区移民办主任胡学文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兰州新区将承接各类移民搬迁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以最快速度、最强保障、最高效率保障搬迁安置。目前,舟曲第一批避险搬迁已经实现“三年计划两年完成”。 2022年6月,余青莲家搬进了新康村。记者走进这座农家小院时,余青莲正在熏腊肉。“买这座房子共花了19万多元,政府补贴了10万元,还有5万元的无息贷款,我们只筹集了4万多元。” 曾经住在舟曲县武坪镇黄加村的刘永成一家,2021年9月搬到了新康村。在他的记忆里,过去住在一座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的大山里。坐在新房子里围炉畅谈,刘永成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便利”。 在新康村,刘永成的新家离兰州中川机场不到半小时,离银兰高铁秦王川站只有5分钟车程。“出门方便,教育条件好,大医院离得也近。”刘永成自己在外开出租车,家里人在兰州新区就近打工。 “我不会忘记那座山,但再也不想回到那座山。”40岁的刘永成看着红旺的炉火说,“我16岁的时候出门打工,就是想离开大山去闯荡。现在的好日子,正是当年想要的。” 新家园新生活 新康村里,人们对眼前的幸福满怀激动和感恩。 “党和政府对我们好得很!”在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的花卉温室,桑永先麻利地整理着手中的鲜花,欢快的话语中透着幸福和满足。2021年之前,桑永先家住舟曲果耶镇磨里村,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待在家里操心孩子,是她一成不变的生活。 整村搬迁到兰州新区后,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桑永先在花卉温室里找到了一份鲜花包装的工作,她的生活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前娃娃上学远,要走山路。现在离家就几分钟,孩子上学我上班,一点都不耽误。”桑永先说,自己这份工作每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跟丈夫在外打工带回家的钱差不多。 桑永先的2个孩子都在新康学校上学,这是一所占地40多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22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各项设施非常齐全,比很多城区学校的设施都好。”去年,成都女孩胡婧雅研究生毕业后,通过考试来到了新康学校担任语文老师。半年多来,她看到这座移民村的精神面貌正慢慢发生变化。 “村民们很朴实,以前住在大山里,有不少人都不识字,很多孩子性格也内向。”细心的胡婧雅发现,在逐渐融入新村的生活后,学生们越来越开朗,“我有个小目标,不仅要把孩子教好,还要让他们回家后跟家长也多交流,慢慢带动村民们多学习”。 新康学校旁边,是正在建设的村医疗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已经封顶,对面是正在内部装修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党委副书记李春才介绍,养老服务中心主要功能布局为老年人休息室、护理站、厨房、餐厅、输液室、检查治疗室及办公室等,建成后将实现医养融合的新模式。 新起点新期盼 新康村里,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憧憬。 “过完年,我想组个劳务队,带着大家一起干。”农历腊月廿五,韩海兰对上门走访的西岔园区包村干部陶汉军说出了自己的新打算,“我们不怕吃苦,好日子要靠自己奋斗”。 韩海兰的老家在舟曲县果耶镇真庄磨村,2021年8月,她和家人成为舟曲避险搬迁到兰州新区的首批移民。在新区相关部门介绍下,她当过超市收银员,也在一处工地上干过。已经完全适应新环境的韩海兰,对自己有了新要求:“新区建设项目多,带劳务队找活儿的机会也多。” “移民村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大家就业。你愿意吃苦,自己也考虑成熟了,我们一起想办法。”韩海兰的新年计划,得到了陶汉军的肯定。一年多来,陶汉军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跟新康村周边企业、园区联系对接,帮搬迁群众稳定就业。 目前,兰州新区已为搬迁群众举办8次专场就业招聘会,联系就业单位184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组织开展技能培训45期,培训3000多人次。已解决了3400多人上岗就业,月工资最多能达到6000元,培育扶持了120余户家庭自主创业。 从舟曲果耶镇磨里村搬来的王百兰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的食用菌温室里,王百兰熟练地采摘着香菇。在这里,像王百兰一样通过农技培训成为食用菌产业工人的有350多名,其中舟曲移民群众190余名,月均收入可达4000元。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在慰问演出现场,甘南州委副书记杨君鼓励大家,新环境、新生活、新起点,乡亲们要学习掌握技能、积极就业创业,传唱一曲曲欢天喜地、感恩奋进的时代赞歌,描绘一幅幅安居乐业、万象更新的绚丽画卷。(本报记者 陈发明)
无极五登录测速_【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强县域具体行动中——访皋兰县委书记康石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 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强县域具体行动中 ——访皋兰县委书记康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皋兰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强县域具体行动中。”皋兰县委书记康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在增强县域经济新动能上见行见效。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凝练储备优质项目,强化对外招商引资,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拓展提升三川口省级工业园区、黑石市级工业园区发展质量,支持带动力强的园区龙头企业,培育主业突出的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年产120万吨焦化、丰恩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带动能力强的园区产业集群。 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上见行见效。推广用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土地连片综合整治、和牛扩繁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推进农牧复合型精致农业发展,持续提升兰州白兰瓜、软儿梨、禾尚头小麦等特色产业现代化、规模化、集聚化、市场化水平,着力打造北部粮油畜牧、中部种养加一体、南部休闲生态农业集群。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梨韵什川”城乡融合新典范,推动形成一批休闲旅游型、民俗文化型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促进区域协调新格局上见行见效。全力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协同兰州新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黑石工农双带型、石洞水阜现代产业集聚型、什川生态休闲旅游型特色小城镇,着力构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联动格局。 在激发改革创新新活力上见行见效。用足用好省委支持“兰白两区”提质增效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级培育计划,鼓励兰鑫钢铁等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和重大项目“小兰帮办”集成服务,真正以营商环境大改善推动发展质量大提升。 在取得生态文明新进步上见行见效。积极抢抓黄河国家战略机遇,系统谋划、争取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防沙治沙等工程,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储备林、蔡家河流域(三川口—蔡家河入黄口)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县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山川秀美的宜居皋兰。 在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上见行见效。坚持人民至上,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完善“一老一小”社区服务体系,用心用情抓好教育质量提升、卫生健康提质、就业创业提效、社会保障提档等各项民生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实施什川黄河大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什川乡村旅游产业路等民生项目,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文化皋兰等各项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展现党的建设新气象上见行见效。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建强小区党员阵地,优化拓展“社工委”平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无极五注册平台_【甘快看】春节期间甘肃电网运行平稳 最大日用电量同比增加13.75%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月28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记者今天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1月21日至27日,甘肃电网最大负荷1934万千瓦(除夕),同比增加12.29%;最大日用电量4.39亿千瓦时(除夕),同比增加13.75%。春节期间甘肃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供应充足。 为保障春节假期期间供电可靠,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利用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巡视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对密集输电通道、重要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开展全面特巡。同时,加强交通枢纽、医院商场、景区及城市供暖、供水、供气等供电线路运维保障1121处。该公司1166支抢修队伍、8267名抢修人员、1635台抢修车辆、35台应急电源车、763台应急发电机24小时在岗待命,时刻应对电力突发需求。 1月25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职工在35千伏莫高变电站开展设备检查。吴雪妮 摄 春节期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还在全省开展专项用电检查,近8000名台区经理、网格员上门走访用户,并利用微信群、短信等渠道,发送预交费温馨提示等信息,引导客户错峰、避峰用电。落实欠费不停电等措施,不断提升用电客户满意度。
无极5注册_【甘快看】人报甘头条 | 张掖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二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10—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参加排名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张掖市1—12月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排名全国第二。 据了解,1—12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柳州、张掖和黔东南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30名)。吕梁、呼和浩特和大同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30名)。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多措并举,下大力气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流域水生态持续向好。2022年,张掖市8个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个地表水型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5个地下水型水源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水质优良。 签发:董洪亮
无极五登录测速_【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发挥绿色生态优势 推动“红色两当”高质量发展——访两当县委书记郭省军
原标题: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 发挥绿色生态优势 推动“红色两当”高质量发展 ——访两当县委书记郭省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两当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以‘三新一高’为主线,立足‘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并重、提高质量和扩大总量并重、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并重,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做好生态产业、全域旅游、美丽两当、红色福地‘四篇文章’,加快建设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全域旅游品质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近日,两当县委书记郭省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一是着力发展生态产业。从生态功能区的实际出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努力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补益、互促共进的新格局。长效产业实施“双百千万”工程,通过双向覆盖核桃和花椒,实现全县核桃花椒人均各百株、总量超千万株,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速效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中华蜂、生态放养鸡、中药材“三养一药”优势产业,大力推广“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里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好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二是着力推进全域旅游。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结合乡村建设行动,改善人居环境,种植蜜源植物,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满眼翠绿、遍地鲜花、处处有景致、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待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全域旅游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巩固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是着力扮靓美丽两当。立足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用心呵护蓝天碧水净土,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山川更美。依托山水脉络和独特风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山水园林之城、红色传承之城、立体通透之城、健康养生之城。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建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是着力建设红色福地。用心保护好红色资源,挖掘红色内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凝聚万众一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红色两当建成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充满活力的幸福家园。巩固提升全省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创建成果,建设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红色福地”“长寿之乡”。
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_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
原标题: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甘肃网1月1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省委政法工作会议13日在兰州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全省政法工作。省委书记胡昌升对做好今年政法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长根出席并讲话。 省法院代理院长王中明、省检察院代理检察长沈涧出席。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聚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和公平正义,健全情报信息制度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要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支撑,纵深推进政法改革,加强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推进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保驾护航。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县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