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兰州9月16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省委常委会今天下午召开会议,传达学习9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有关工作。省委书记尹弘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对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持续强化措施、加强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加强全省面上防控同盯紧重点地区结合起来,靠实各方防控责任,强化资源和力量储备调度,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全方位做好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全面深入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力抓好保市场主体、促进就业、巩固脱贫成果等工作,解决好企业实际困难,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基本面。要始终绷紧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这根弦,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从严从细排查化解各领域的矛盾风险,以一方平安为大局稳定作出贡献。要及早谋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继续在抓常抓长、从严从实、落深落细上着力使劲,推动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要纵深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对准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常态化开展整治,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 会议审议了《关于推进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把开发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龙头和载体,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准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做好软硬件配套,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加快推动全省开发区提档升级。要立足开发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为实施“四强”行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无极5平台网址_瞭望丨昂扬志气骨气底气
◇过去10年,中国一步一个台阶奋力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无数像悬崖村青年某色拉博一样的中国人找到了生活的信心与志气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绿色长城”的背后,站着一群如王天昌父子般铁骨铮铮的治沙“硬汉”。像梭梭、如柠条、似沙柳,像每一株他们栽种在沙漠边上,顽强不屈、韧劲十足的植物,遇水生根、见风就长,分外坚强。这是中国人骨头里带着的硬气,任风沙起,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发生的变化不是从天而降,一路经历过太多的风险与挑战。过去每一次风险出现时,国家都展示了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今天我们站在比过去更高的起点上,更应有信心。” 当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发展奇迹扑面而来,当“蛟龙”入海、“天和”驻空等恢弘场景梦想成真,当更多保障、更高质量的民生福祉加速落地……14亿多中国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益发昂然挺立,享受做一名中国人的荣光和自豪。 从100多年前饱受战乱、积贫积弱的困境中一路走来,中国人用志气、骨气和底气演绎着东方大国的自信自强。 悬崖村青年的志气 2013年,19岁的彝族少年某色拉博结束两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大凉山深处的老家。 这一年,哥哥分了户,作为小儿子的拉博要按当地习俗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村庄坐落在大凉山腹地古里拉达大峡谷狮子山半山腰一片小小的台地上,进出村要爬17段架在悬崖上的藤梯。200多年前,躲避战乱的祖先披荆斩棘,攀着山间藤蔓寻到这片安全的居所,在此定居下来。 斗转星移间,陡峭的悬崖为族人提供着天然的庇护,却也挡住了外面的精彩。下山要爬危险的藤梯,为了买包盐就要耗去大半天。山上的收成在山下卖不出好价钱——山下的人都知道,卖不完的东西不会再背回去。 这还不是悬崖村人最心酸的事。拉博至今记得那个揪心的夜晚——嫂子因为难产大出血,却被漆黑的悬崖挡住了送医的路。挨到第二天天亮把人往山下背,还没到山脚人就咽了气。 曾经的拉博,最大的志向便是走出悬崖看看山外的天地。跟着堂哥在潮热的南方城市打了两年工,高楼大厦里的灯火灿烂似乎与他无关,身边的年轻人谈论着梦想,他的梦里却全是故乡的青山。 命运将他拽回悬崖后,他又当起了山坡上的羊倌。只是,在看过繁华之后,每每望着远方的天际线,他又明显感觉内心有什么东西在涌动。 2016年春天,15个村里的孩子在3位家长的护送下从悬崖村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走崖壁,爬藤梯,踏上回家的路。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悬崖村的名字不胫而走。 在此前后,接二连三有干部模样的人气喘吁吁攀着藤梯进到村来。他们跑到家里问长问短,又去畜棚和地里东看西看。他们说的很多内容拉博不太明白,但反复提起的“脱贫攻坚”似乎又与自己有关。不久,拉博家门口挂起一个小牌子,上面的字他认得——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的拉博和村民们渴望着修路,然而当地发改部门测算发现,修路耗资需要4000万元以上,而当时村庄所在的昭觉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之后,扶贫干部们又反复调研、征求老百姓意见,最终有了一套带悬崖村走出困境的方案——先架一条安全的钢铁“天梯”,发展特色产业,搬迁一部分群众。 2016年8月,村里开始修建钢梯,拉博和村里的年轻人义务投劳齐上阵,每天扛着钢管往山上运。他在陡峭的崖壁打下固定钢钉,建起一个小小的观景平台。人们管它叫“拉博站”。 2017年6月30日,总共耗费6000根钢管的2556级钢梯全部竣工。上山时间缩短了一个小时,有了栏杆保护,安全性大大提高。 梯子架好后4个月,村里有6户人家娶了新媳妇。人们终于敢把冰箱、洗衣机背上山。 村里也渐渐变了模样:有了通信基站,铺设了电网光缆,通了无人机邮路,人们开始种脐橙、栽油橄榄、养蜜蜂……用上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媒体直播带货。 拉博因为钢梯上的矫健身姿成了“网红”。用手机做直播的他,在钢梯上身轻如燕。惊险的动作、奇绝的风景很快让他收获十多万粉丝,网友称他“悬崖飞人”。 拉博手机里被他拍摄的视频塞得空间不足:村里的第一家小卖部、第一家苞谷酿酒作坊、邻居达体家的农家乐、哥哥拉洛家买来租给游客露营的帐篷、“发小”某色苏不惹直播带货村里特产、邻居曲日家种三七的大棚……拉博慢慢找到自己的志向——让更多人知道悬崖村,让更多人爱上悬崖村。 当昭觉县政府成立旅游公司后,拉博让他们感到“瞌睡遇见了枕头”,立刻将他招入麾下。公司很快建起集装箱酒店和“天空之谷”营地,拉博当起了酒店管理员和导游。 再一次离开悬崖,拉博的世界已不同往昔。在大理,他参加酒店管理培训;在西昌,他跑了这辈子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在深圳,他参加了室内皮划艇赛……他的微信加了几百个好友,汉语越来越流利。 2020年5月,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拉博全家随着全村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65公里外的新居。下山的头一晚,他一夜难眠。 新家紧邻昭觉县城,背靠群山,是一套南北通透的三居室住房。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点半课堂”、超市……都是过去悬崖上没有的新事物。政府还在安置点搞起厨师培训,办起服装厂、电子厂和塑钢厂。 安顿好家人,拉博又回到山上当起“留守青年”。悬崖村“天空之谷”营地已经离不开这位“网红”员工。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等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的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 过去10年,中国一步一个台阶奋力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无数个拉博有了生活的信心与志气。 最近,拉博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他熟练操控着无人机,穿越森林、云海,拍下日出、夕阳、银河与云卷云舒。在纯净的山野里,他与伙伴们滑雪、溜冰。晴好的日子里,他会录一段他在蓝天下“叶问蹲”的视频逗闷子。直到今天,他仍然保持从山脚到悬崖村山顶上山30分钟、下山15分钟的纪录。 今天的拉博,有了从未如此确信的志向——当好悬崖村的形象代言人。 战胜风沙的骨气 敢跟黄沙掰手腕,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79岁的王天昌还在治沙。 扶着插进沙地的铁锹,忙活了半晌的王天昌咂了口铜烟斗、举目眺望远方,背影如同沙海中一株不倒的胡杨。 自从3年前因癌症切除了胃,王天昌行动就不如以往利索了。一起治沙的儿子王银吉百般劝阻,也拦不住老爷子往沙窝里钻。 不能再干重活了,哪怕只能帮着修修枝叶,老爷子仍坚持:“我还能干!” 王天昌搏了半辈子沙。 为了填饱肚子,40多年前,王天昌一家搬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但他没想到,“吃饱肚子”这么点要求,在这里实现起来也这么难。 长城乡背靠腾格里沙漠,种粮食就是跟沙漠争地。“麦子刚长出一拃,就让沙子吹成黄毛毛。”眼看着沙子一寸寸逼近田地,王天昌欲哭无泪。 1999年,王天昌、王银吉爷俩咬牙下了决心:“不能再让沙害了庄稼!” 久居风沙口的庄户人家,皆饱受风沙之苦。拖着鼻涕的小孩子都能念上几句顺口溜——“大风一起不见天,沙骑墙头驴上房,一茬庄稼种三遍,大风绝收小风歉。” 王天昌、王银吉父子不理会闲言碎语,背着苗子一头扎进沙窝。 治沙不易。头天挖好的树坑,一夜之间就被沙填平;刚种好的树苗,第二天就被风连根拔起。 刚开始的时候,王天昌父子只知道埋头种树,树苗成活率却极低。失败次数多了,王银吉跑去请教专家,专家说要先固沙、再种树,不同品种的苗木还要栽植在沙丘不同的部位。 寒冬腊月,迎着呼啸的风沙,爷俩裹上棉袄,背着干粮,在流沙最严重的地段观察沙丘流向,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方法。“现在哪个地方栽上活、哪个地方栽上死,哪个地方会让风吃掉、哪个地方风吃不掉,都总结出经验了。”王天昌捋着花白胡子,开心地笑着。 沙漠最缺水,栽树偏偏又离不开水。头道水能不能浇足,是苗子成活的关键。 为纾水困,爷俩凑了一万八千块钱,买了两峰大骆驼,在家与沙漠之间3公里多的风沙线上驮水,一个来回得3个小时。浇水时,爷俩用的是勺子,一滴都舍不得洒。 23年,全家人把钱财和心思都用在了治沙上,连家也一度搬进治沙点边的地窝铺,一住就是8年。 地窝铺的日子,被子上、枕头上全是厚厚的沙尘,每天吃饭,碗底里也卧着一层沙。儿媳妇到现在还憋屈:“娃子上学要穿个白衬衣,就我的娃子穿不上。” 但最让一家人难过的,是王天昌的小孙子。2005年春季,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刚开学的小孙子腿脚有些不稳。忙着栽树的全家人没怎么在意。一个月后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孙子得了脑干胶质瘤,且已到晚期。14岁小孙子没能挨过那年端午。 王天昌自此落下心病。他不敢当着媳妇的面哭,只能捏着小孙子的照片,背着家人偷偷抹泪。他到现在还记得,在地窝铺的土炕上,小孙子已经直不起身子,趴在他腿上说:“爷爷、爹爹,你们一定要把这片沙子治得绿绿的。” 弥留之际,小孙子要求王银吉,要把他埋在治沙点上,他要陪着爷爷和父亲,把这片沙漠全部种上树。 自此,“把沙子治得绿绿的”,成了王天昌父子二人的精神支柱。为了子孙后代,就是挣断肝肠,也要把沙治住! 2019年,王天昌因恶性肿瘤住进武威市里的医院。都要做手术了,他还念叨王银吉:“我老了,别给我花钱了,拿去治沙。” 如今,王天昌一家已在沙漠里压沙植树9000多亩,栽植苗木700多万株。 同村的乡亲们从越来越多的绿色中看到希望,也跟着投入压沙植树。现在,村庄里能明显感觉风小了,沙少了。王天昌爷俩的“王家沙窝”,也成了治沙的标杆。 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但国家林草局2021年发布,按照每5年一个监测期,我国自2004年以来,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 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 另据国家林草局数据,我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整体改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到过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一些石漠化的地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还表示,中国在土地恢复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期待中国与世界继续分享交流相关经验技术。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绿色长城”的背后,站着一群如王天昌父子般铁骨铮铮的治沙“硬汉”。 他们是山西右玉跟毛乌素沙漠交手的前后20任县委政府班子和当地人民,是带全家进沙窝、将“狼沙窝”治成“金沙窝”的全国首位治沙英雄石光银,是缔造塞罕坝“绿色奇迹”的林场工人,是“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林场“治沙六老汉”,是宁愿一生“追沙跑”、甘作“沙漠医生”的治沙科技工作者马全林,是“想让治沙成为一件快乐的事”的新一代治沙人马俊河…… 一样黝黑发亮的皮肤、一样粗糙硬实的手掌、一样坚韧倔强的脾性;像梭梭、如柠条、似沙柳,像每一株他们栽种在沙漠边上,顽强不屈、韧劲十足的植物,遇水生根、见风就长,分外坚强。 这是中国人骨头里带着的硬气,任风沙起,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吓不倒、打不垮、压不趴! 海归博士的底气 2012年,当49岁的李进在成都创立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先导)时,不少人惊讶于他的决定:在国际著名药企阿斯利康担任高管多年,“洋博士”为何回国创业?而且还是在地处内陆的成都? 1985年,来自重庆的李进奔赴英国阿斯顿大学攻读大分子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彼时的英国中国留学生极少,钻研这一领域的人更少。 多年后,当他回忆起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时依然感叹,搞科研需要智商更需要“逆商”,那一代中国留学生几乎都具有相同的特质——扎实、勤奋、充满韧性。他们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展示着改革开放大门初启时的中国新形象。 在获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李进进入生物制药行业,先后就职于两家药企,再回中国已是2005年。 当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震撼着他的同时,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积极寻求创新转型的氛围也刺激着他思考,如何将20多年的经验融入祖国发展大潮。 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一年后,踌躇满志的成都先导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海外并购,让公司在药物发现领域占据了又一条领先赛道。 虽然受限于疫情导致的跨境交流障碍,公司并购后在商业上的协同效应尚未完全体现,但李进颇显沉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发生的变化不是从天而降,一路经历过太多的风险与挑战。过去每一次风险出现时,国家都展示了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今天我们站在比过去更高的起点上,更应有信心。” 作为科学家,他的信心更多源于理性的分析:过去两年,在面对疫情反复、供应链梗阻、通胀高企、贸易保护主义等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多重严峻挑战时,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一年净增13万亿元,为世界经济贡献了稳定动力。 李进的信心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的观点契合——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抑制了中国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但从长期看,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没有太大变化。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发展有差距,经济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从外部因素来讲,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很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基本面良好,具有强劲韧性。”余虹说。 是的,李进们的自信来自于身后的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市场主体逾1.6亿户的国度,永远是我们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历史。
无极五网址_甘肃省征集2023年为民办实事意见
原标题:我省征集2023年为民办实事意见 中国甘肃网9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杨昕 田玥)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征集2023年为民办实事意见。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省委、省政府决定2023年继续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请社会各方面围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目标,坚持普惠性和可行性,提出2023年为民办实事的意见。 截止日期:2022年10月10日 电子信箱:gsjy@gansu.gov.cn
无极五平台首页_榆中生态创新城做好区域“水文章” 守护百姓“水缸子”
污水处理厂效果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座健康的城市,既要有好的源头水,更要能安全“消化”每日产生的污水。而水,就像城市的血液,畅通的血液循环是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的基础。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在建设之初,就将“水”的建设摆在首位,一手抓供水建设,一手抓污水处理。 供水厂: 水有源则源远流长 新水厂拔地而起 在兴隆山脚下,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水厂——兰州市榆中生态创新城供水工程(万家庄水厂),已然拔地而起。这座位于南坡湾水厂西北侧、兴隆峡河南岸的水厂,总占地面积13090.77平方米(约19.64亩),总建筑面积3619.04平方米(不包括地下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绿化面积达到4121.48平方米,较高的绿化面积也让它与不远处的兴隆山“融为一体”。 根据《榆中生态创新城总体规划(2019—2035)》,榆中生态创新城坚持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人地呼应、人产结合,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高质量增长和长期均衡发展,提高职住平衡水平和城市空间利用绩效。至202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34万人;至规划期末203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63万人。随着万家庄水厂和相应的供水设施的建设,对于满足创新城的供水需求,加快创新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污水处理厂: 污水应收尽收 更是城市景观带 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施工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榆中县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占地面积52776.62平方米。修建内容为地下钢筋混凝土箱体一座,土建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设备按近期处理规模2.5万立方米/天配置,建成后将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地下是污水处理厂,地上是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站在沙盘模型前,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榆中污水厂EPC项目部工程部负责人孙阿龙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将埋在沙盘下的“污水厂”缓缓升起,“这就是未来建成的样子,如果我不这么操作,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在建设城市公园?”孙阿龙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使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内的污水得到全面治理,保护地下水水质的同时,对创新城城市环境及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景观带的设计也将丰富该区域的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志超 赵文瑞
无极5平台网址_甘肃192万党员、2500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与行动——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原标题:甘肃192万党员、2500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与行动——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德斌 金鑫 又到金秋,梦想将再次启航。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举国振奋,举世瞩目。 从家乡到北京,甘肃代表团的代表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目光坚毅、步履铿锵。 这一刻,殷殷嘱托,声声在耳。 代表们深感,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发展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甘肃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这一刻,切切之情,拳拳在心。 代表们表示,要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激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甘肃篇章。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这是甘肃192万党员、2500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与行动。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回首十年,甘肃感恩奋进、踔厉奋发,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积极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此时此刻,回顾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感到无比骄傲,为陇原大地呈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比自豪。”在甘肃代表团驻地,代表们纷纷表示。 一 千年贫困苦,一朝得梦圆。 十年来,甘肃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去了一山又一山,大山里转了八十道弯;找了一年又一年,没找到一眼吃水泉……”这曲古老悠扬的“花儿”,就是曾经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的真实写照。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 就在同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鼓励当地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年来,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布楞沟村率先脱贫,盖起了新房,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也修好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村里面就医,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渠道,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800元。 元古堆村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优秀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第三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每年接待旅游团体约4000批次20多万人次,带动就业30多人,促进产业链上群众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 “村民们非常感念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家家户户在自来水井上刻上了‘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党的二十大代表、临夏州委常委、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说,不仅仅是布楞沟一个村,整个东乡县村村都通了自来水,供水管道长达7200多公里,这在脱贫攻坚之前是没有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在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继续下功夫,既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让广大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马秀兰代表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定西市委书记戴超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如今的元古堆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红红火火的日子比蜜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加快脱贫县区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努力推动农业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 二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这样强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近年来,甘肃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跃上了新台阶。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寸草不生、狂沙肆虐,侵蚀村庄农田。一代代林场人扎根沙漠、治沙造林,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 时间回拨到2019年8月21日。那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嘱托大家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八步沙变样了。片片绿意将黄沙遮盖,“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已经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 党的二十大代表、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有力的指导和推动。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切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甘肃地处西北,既有地理面貌多姿多彩的一面,更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卸下GDP的紧箍咒,套上生态环保的紧箍咒”。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亲自“验收”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充分肯定。 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张掖对全国、全省大局的最大贡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党的二十大代表、甘南州州长杨武说,我们将立足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生态定位,实施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合作美仁及玛曲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等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在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中彰显甘南担当、贡献甘南力量。 生态底色越来越足的同时,甘肃也在持续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甘肃在‘双碳’目标中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持续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康军说,今年上半年,甘肃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129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7%。绿色发展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大漠敦煌,千年一梦。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揭示出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什么中国特色,就没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甘肃不断深化敦煌文化的保护弘扬,推动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由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全力构建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在敦煌文物保护、文化弘扬等方面奋力书写崭新篇章,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等工作积极推进:启动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推进石窟考古报告编撰、敦煌文献分类整理出版等重要项目,出版《敦煌艺术大辞典》等重要学术专著。”赵声良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提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重要要求,正在接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舞蹈团二级演员康琦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义不容辞、重任在肩,而且大有作为。 中国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40多年历程,40多年传承,《丝路花雨》也历经了十代演员队伍。 康琦是《丝路花雨》第21位英娘扮演者。 “英娘是神笔张的女儿,更是敦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女儿。”康琦代表说,能站在《丝路花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是个幸运儿,要通过舞蹈把敦煌文化呈现给更多观众。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正是因为有这些灿烂的文化,甘肃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既有着厚重的积淀和底蕴,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甘肃坚持既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生动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和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 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3年2月4日上午,在甘肃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办事处,详细了解党建窗口的工作程序、“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具体情况,意味深长地嘱咐在场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需要大家来落实,你们很辛苦。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世间百姓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甘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时时刻刻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基层为念、以人民为念的情怀和作风,并以此来激励自己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扑下身子听民声,甩开膀子解民忧,把群众急事难事都当成自己家事来办,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兰伊代表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党的二十大代表、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东城关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长康丽,是一名社区民警,多年来她坚持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根本,搭建起了警民和谐的“连心桥”,让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近,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我将把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和期待转化为推动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切实为辖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热血与忠诚守护群众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康丽代表说。 华亭市河西镇杨庄村十分偏远,曾经村民们除了务农几乎没有别的收入,如今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乡村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岳彩霞的带领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岳彩霞代表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克服千难万险,把仿真花组装手艺引进了家乡,为广大群众开辟了致富门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动力。”她说。 梦想在前,使命召唤。 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甘肃发展的蓝图,明确了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以及重大举措。 甘肃已经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这一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聆听、悉心领会党的二十大发出的时代强音。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无极登录平台_【二十大代表在基层】刘兰伊: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服务群众工作
原标题:【二十大代表在基层】 刘兰伊 以二十大精神引领服务群众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从北京回来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刘兰伊立即投入了工作。作为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这些天,刘兰伊的身影出现在辖区供热站、疫情防控卡口点、困难群众家中,她向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确保供暖、保供等眼下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更加坚定了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刘兰伊表示。 白银路街道辖区内有一些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白银路街道着手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为老旧小区安装了电梯,改造了上下水和暖气,外墙加装了保温层,小区的实用价值和“颜值”得到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白银路街道的五个社区先后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退役军人服务站三合一的阵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除了政务服务和办理便民事项外,各社区还根据自身特色打造了“初心课堂”“先锋课堂”“智趣课堂”等,为党建、基层治理、技术培训等提供了平台。同时,打造了“友邻议事会”治理模式,通过网上四合院、楼院议事会、友邻议事室三个平台,更实更细地为民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刘兰伊表示。 近年来,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共享家”为平台,初步形成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并依托“大党委”“大工委”“社工委”,进一步壮大“党建共享家”的力量,与161家省市区级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汇聚起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2021年底,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社工委在走访老旧楼院过程中,接到群众反映所住小区没有通天然气、生活不便的问题。针对群众的这一诉求,社工委委员积极联系协调住建部门和燃气公司,加快施工速度,为小区所有居民通上了天然气。 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解决,形成了街道社区和辖区群众的“双向奔赴”。刘兰伊告诉记者,辖区居民非常乐于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种活动,时常帮工作人员想办法、出点子解决问题。街道专门组织热心居民进行相关培训,帮助他们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举办街道公益创投大赛,把群众关心操心的事情做成项目,让志愿团队认领,使这些队伍与街道社区共同为辖区群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刘兰伊表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辖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