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伟文调研检查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时强调 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这根弦 扎扎实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甘肃网9月2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9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前往城乡公交停靠点、野生动物园、消防救援站、肉菜市场、医院、大型超市,调研检查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市场保供、消防和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等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越是节假日,越要提高警惕。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这根弦,扎扎实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节日。”张伟文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坚决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要统筹抓好消防安全、公共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市场保供等工作,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在节日期间买得放心、吃得舒心、玩得开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奇峰
无极五注册网站_任振鹤在调研检查国庆假期安全防范值班值守疫情防控等工作时强调:备豫不虞提升应急能力 枕戈待旦守护节日安全
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中心调研检查国庆假期安全防范、值班值守、应急备勤、疫情防控等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9月3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日前到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中心调研检查国庆假期安全防范、值班值守、应急备勤、疫情防控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措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备豫不虞提升应急能力,枕戈待旦守护节日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红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在省应急厅和省消防救援总队,任振鹤详细了解国庆假期全省安全防范和值班值守情况,视频连线部分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检查执勤备战情况,并向国庆假期继续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指战员表示节日的慰问和诚挚的谢意。他指出,国庆假期将至,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时刻不忘职责使命,时刻压实管理责任,细化应急备勤安排,严格带班值班制度,不断提升事故监控、灾害预警和综合救援能力,当好守夜人、筑牢安全线。广大消防指战员要铭记授旗训词,发扬优良传统,练就过硬本领,做到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当忠诚卫士、护万家安宁。 在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中心,任振鹤主持召开视频调度会,听取部分市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屏对屏”提出明确要求,并就进一步加强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强调,要坚决扛起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大政治责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压实责任、突出“落实”、狠抓“执行”,完善快速响应和处置机制,全面提升全链条工作效率,织密织牢“外防输入”防线,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程晓波、何伟分别参加有关活动,李志勋一同调研。
无极五网址_【短视频】西汉水畔产业兴 乡村振兴入画来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原标题:(大河奔腾看甘肃)西汉水畔产业兴 乡村振兴入画来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天水秦州区西秦岭,流经天水、陇南等地。千百年来西汉水不仅滋养了沿岸百姓,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被称为先秦故里的陇南礼县,西汉水从盐官镇罗堡村进入县境内,境长104.1公里,沿途经盐官镇、祁山乡、永兴乡等11个乡镇。 礼县县城东北红河水库,是西汉水流域上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两万余亩。近年来,当地主推生态旅,这里也成为了有名的旅游景点。不仅如此,依红河水库而建的人居饮水工程正在建设中。 盐官镇位于西汉水上游,是礼县苹果种植的主产区之一。西汉水经渠源源不断流向广袤农田,灌溉养育着一方百姓,催生了连沿岸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 。 如今,礼县苹果产业覆盖14个乡镇、24.7万人,全县果园总面积61.1万亩,2022年全县苹果预计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约21亿元。 西汉水不仅滋养着世代依水而居的百姓,也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地域特色文化。在西和县西高山镇朱河村,70岁的刘智会正在编制制纸的纸帘。 西高山镇作为麻纸主产地,历史悠久,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被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造纸技艺通过现代网络让大家熟知,如今,西汉水畔这门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陇南台报道
无极五注册开户_【乡村奋进看陇原】平凉朱家涧:十年时间 从贫困村蝶变致富“明星村”
朱家涧移民新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通讯员 李文文 初秋时节,走进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宽敞洁净的公路通村入户,整齐敞亮的移民小区温馨舒适,规划整齐的日光温室鳞次栉比。田间地头中,菜农们正抢抓农时开展秋菜种植,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处处呈现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画面。 昔日朱家涧村出行的土路。 然而,曾经的朱家涧村却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贫困村。 “山大沟深路不平,十年九旱地绝收”是该村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村125户375人分散住在10多个山头,最南边的塔山组和最北边的段家山组相距6.5公里,山高坡陡,只有羊肠小道。 “一亩菜,十亩田,辛辛苦苦整一年,到头手里没有钱。”说起过去,村民朱惠平唏嘘不已,“以前卖菜,要拉上架子车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土路,村里的男娃娃娶媳妇比登天还难……” 自然环境恶劣、扶贫投入巨大、就地脱贫困难、返贫率高,是朱家涧村脱贫攻坚的“拦路虎”。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政府决定:搬迁! 曾经的朱家涧村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易地扶贫搬迁是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摘穷帽、拔穷根,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 2019年经过县镇村三级持续攻坚,泾川县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王村镇街道西侧征用土地19.1亩,朱家涧全村125户群众全部搬迁,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新楼房。同时,镇村两级积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多方配套广场、花园、卫生室、道路、水电气等服务设施,舒适优美的环境开启了朱家涧村贫困群众的新生活。 特色产业发展让朱家涧人鼓起了“钱袋子”。 搬出来了,解决穷根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县乡两级积极培育产业,天津市武清区把朱家涧村作为扶贫协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朱家涧村资源禀赋,先后建成日光温室13座,钢架拱棚235座,同时由兴涧养殖合作社牵头建成养殖场,部分群众通过肉牛养殖发展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群众增收。 “真想不到能住进新楼房,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今年71岁的朱家涧村移民搬迁户朱仁录感慨地说,“曾经让人愁断肠的出行、吃水、看病、上学等难事,全部迎刃而解。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还能通过承包蔬菜大棚赚到钱,现在的生活幸福得很。” “依托东西部帮扶,我们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900多万元,建成设施蔬菜园区5处,建成264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一处。有效解决了种植品种分散、产品销售困难、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户均增收2万到3万元。如今的朱家涧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村’。”王村镇镇长孟红刚介绍说。 2020年,朱家涧村实现整村脱贫,并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的朱家涧村,交通路网、水利电讯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夯实,人居环境也旧貌换新颜。 十年时间,朱家涧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致富“明星村”的蝶变。 迈步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朱家涧人正向着美好生活新图景阔步前行。
无极五登录网站_张永霞在定西陇南传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 迅速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汇聚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力量
原标题:张永霞在定西陇南传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强调 迅速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汇聚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甘肃网11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唯伟 陈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近日深入定西市、陇南市宣传文化单位和乡村,传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她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政治自觉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凝聚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张永霞先后深入渭源县元古堆村、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以及县区融媒体中心、革命纪念馆、文明实践中心,向党员干部群众传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她强调,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扛牢重大政治责任,扎实抓好学习培训,深入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宣讲,紧密联系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谋划文化建设思路举措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无极登录平台_交通有效投资发力稳增长——前三季度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综述
原标题:交通有效投资发力稳增长 ——前三季度我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交通运输是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今年以来,甘肃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工作,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全省交通项目建设加速赶超,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交通运输保通保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前三季度,全省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99.3亿元,同比增长10.5%,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交通运输促投资、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抢抓政策机遇 全面用好金融工具 近期,G109线水泉至范家窑段项目先导工程水泉隧道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省又一利用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开工建设的重大公路项目。 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出台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决定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 为抢抓政策机遇,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专班机制,及时开展政策辅导,建立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同步审计等机制,推动相关公路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 “审批过程特别快,仅用4天就完成了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的审批报送,比常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了近1个月,抓住了政策红利。”提起公司申报水泉至范家窑段项目基金的过程,省交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甘肃上报的4批次拟申请使用基金项目中,已有24个公路项目被审核通过,总投资约1209亿元,拟申请基金约107亿元。其中,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申报的共有18个,总投资675亿元,拟申请基金额为58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交通运输部门还全力以赴加快纳入基金支持范围的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助力项目跑出开工加速度。截至目前,9个基金投放到位的收费公路项目均已启动建设,到位基金达到78.78亿元。 加快项目建设 稳步提升交通投资 “9月底,我们已实际完成投资额1.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6%,承建的路基、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全部完成,项目全面转入路面工程施工阶段。”中铁十五局天庄高速公路项目部项目经理张政伟说。 天庄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也是甘肃稳步推进交通投资,努力实现全年投资目标的缩影。 今年年初,我省确定了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为加快形成实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资,前三季度,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以交通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重点项目能开尽开、续建工程加快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省已建成二十里沟口至车路崾岘、七墩至瓜州、马鬃山至桥湾等高速(一级)公路558公里,占年度计划建成里程700公里的80%;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年度计划的70%。 与此同时,省交通运输厅先后与甘南、兰州、张掖、庆阳等11个市州政府签署了“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协议,加强省市共建、政企联合的合作力度,努力提升各地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省交通运输厅还锚定甘肃确定的“十四五”交通运输“聚焦两通冲千亿”,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助推实施“四强”行动,开始提前谋划2023年的投资目标任务,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形成“成熟一批、申报一批、投放一批、效益发挥一批”的良性循环。 强化服务意识 保障货运物流畅通 保产业链供应链,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基础。 前三季度,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全力畅通物资运输渠道,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通行证”办理、发挥“白名单”制度政策工具效力、开辟重点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强化重点部位和路段督导检查和动态监测、与周边省区建立联合疫情防控机制…… 一系列硬举措,有力地确保了各种物资能够运得出、进得来。 同时,为了帮助交通物流业纾困解难,省交通运输厅还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灵活运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及政银企对接机制,助力交通物流业纾困解难,确保交通物流企业(个人)愿享尽享、应享尽享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3家企业(个人)获得专项贷款3.5亿多元。 既采取硬举措,还注重软服务—— 新建成投运15个高速公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司机之家”,全省81对联网收费公路服务区建成投运的“司机之家”增至51个,货车司机在甘肃境内停车休息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平庆、酒嘉等区域的高速公路主通道服务区增设免费核酸检测点,方便过往货车司机、邮政快递车辆司乘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消除了广大司乘人员的后顾之忧; 继续推广“车货无忧”公众责任险,免费为进入全省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货车司机提供财物、人员损失保障,并将保障范围扩大到收费站车道及广场,货车司机在甘肃境内行车更加放心。 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甘肃交通运输行业正朝着全面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