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本集主要内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也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铸就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十八集 摆脱贫困)
无极五注册网站_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草案)》的说明 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餐饮服务提供者将受处罚
原标题: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草案)》的说明 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餐饮服务提供者将受处罚 中国甘肃网7月2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田玥)2021年年初,《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作为“小切口”“小快灵”立法项目,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被省委确定为重要立法项目。7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草案)》的说明。据了解,条例草案采取条款式体例结构,共三十四条,重点对概念定义、反餐饮浪费的原则、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 条例草案规定,反餐饮浪费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构建政府引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单位主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反餐饮浪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反餐饮浪费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全社会反餐饮浪费工作;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市场监管、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有关反餐饮浪费的工作职责;规定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事机构要将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评内容。 实行社会共治方面,明确餐饮行业商会、协会以及消费者协会的行业自律与成员教育责任;确立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为本省反餐饮浪费宣传周;明确反餐饮浪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鼓励和支持开展反餐饮浪费的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反餐饮浪费工作的全流程,坚持约束与倡导相结合,兼顾餐饮供给方和消费方两个方面,对各类主体的责任义务予以明确。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的反餐饮浪费行为准则进行了细化规定,对单位食堂的采购、储存、加工、制作、取餐和用餐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规定学校应当建立食堂餐饮节约管理制度,引导师生参与节约餐饮活动。旅游餐饮经营者及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合理安排团队用餐。倡导个人和家庭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要求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的组织者、参加者适度按需备餐、点餐、用餐。对餐饮外卖平台明示、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法律责任方面,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设有食堂的单位未落实防止餐饮浪费措施,以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视频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等行为,作了处罚规定。对他人善意提醒、劝导和举报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在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出差等活动中造成餐饮浪费的情形,作出了责任追究规定。 据介绍,制定《甘肃省反餐饮浪费条例》不仅有利于在全省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引领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尚,而且通过巩固深化反餐饮浪费工作已有实践成果,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无极五平台_来自中高风险区及聚集性疫情的省份来(返)甘人员须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原标题:来自中高风险区及聚集性疫情的省份来(返)甘人员 须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甘肃网8月1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田小东)近期,国内疫情呈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为了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同时也不影响游客在甘肃省的旅程,8月8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对近期来(返)甘人员提醒如下: 一、即日起,凡有以下地区旅居史,经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来(返)甘人员须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为自驾车或乘旅游包车来(返)甘旅游,入住宾馆、酒店也需出示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无法提供,须临时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 1.疫情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区及14日内有该地区旅居史的来(返)甘人员。 2.近期出现过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省份及14日内有该区域旅居史的来(返)甘人员。 二、请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不在人群密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逗留,旅途中切记做好个人防护。 三、旅途中请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请即刻就近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无极五注册平台官网_刘昌林在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强调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为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原标题:刘昌林在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强调 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为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中国甘肃网8月12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11日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的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支部党员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谈体会、找差距、明方向。会上,支部党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刘昌林结合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发言。 刘昌林强调,要从学习党史中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伟大历史贡献、人民至上情怀、党的光荣传统和自我革命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干事创业,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积极投身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重点着眼党的政治建设史、制度建设史、战略中心转移史、作风建设史和惩腐治贪史,履行好政治监督这个重大职责使命,有效发挥制度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作用,严查严打严纠腐败问题和现象,不断净化、修复、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业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以良好精神状态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无极五登录测速_【短视频】尹弘在省工信厅调研时强调 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 着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今天(8月24日)在省工信厅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尹弘详细了解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服务中小企业有关情况,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尹弘对省工信厅的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已经作出安排部署,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逐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联动,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尹弘强调,要着力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机制,不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要积极优化产业布局,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围绕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实施项目。要注重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加强技术研发和工艺储备,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战略合作,培育中小企业,发展“飞地经济”,着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要坚持因情施策、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区域特色,切实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我省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石谋军、李沛兴一同调研。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数万只史前动物“出没” 这个“动物园”不一般
新华社兰州8月24日电 题:数万只史前动物“出没” 这个“动物园”不一般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马莎、杨雅婷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有一座神奇的“史前动物园”。在这里,千百万年前的古动物们穿越时空,与每个来访者相遇。 这就是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博物馆馆藏3万多件古动物化石,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其中一级品达43件,以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的化石最为丰富。“化石的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距今约3000万年到距今约250万年之间,展出的仅是一小部分,其余都在仓库里。”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讲解员张海莲说。 “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保存完整,世所罕见。”张海莲这样形容博物馆的藏品。 斯氏弓颌猪土板骨架(母子合葬)。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供图 在这座“动物园”里穿行,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古动物化石静静地陈列着。其中,有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化石镶嵌在泥土中,被整块发掘出来,定格着古动物们生前最后的姿势。在铲齿象化石展厅,24具从三四个月到40多岁的铲齿象头骨化石依次排列,从中仿佛能看到这种史前巨兽一生的轨迹。 数量如此庞大的古动物化石来自哪? 馆长何文告诉记者,博物馆的化石几乎全部来自临夏盆地,其中主要来自临夏州广河、东乡、和政三县。馆藏精品之一的24具铲齿象头骨化石几乎全部发掘自同一地点。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陈列的24具铲齿象头骨化石。新华社记者 胡伟杰 摄 临夏盆地主要位于临夏州,在该州约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100个化石发现地点,出土了数万件古动物化石标本。因其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蕴藏了丰富的古动物化石资源。“和政县至今发现化石出露点30多处。出土的最著名的古动物化石之一,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张海莲说。 在和政羊展厅,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羊头”在展柜里陈列着,它由数个和政羊头骨化石拼凑而成。“和政羊距今已有约1200万年历史。”张海莲说,博物馆里仅和政羊的头骨化石就有700多个。 张海莲介绍,很多古动物化石标本显示,这些动物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在自然灾害下突然死亡,因此大量遗骸被掩埋、沉积,形成化石并保存到现在。这些重要的化石标本,为我们了解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何文介绍,这些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地球气候环境变迁和古生物演化不可多得的物证。从博物馆的4个哺乳动物群里,可以发现青藏高原隆起给临夏地区带来的重大气候变化,还有因此导致的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的变化。 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临夏巨犀头骨的地层。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据了解,距今约16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没有完全抬升,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进入北部的临夏盆地,由此导致了当地水草丰沛、河流交错的生态环境。当时在此栖息的铲齿象,可以用像铲子一样的一对硕大前齿切断并铲起水中植物。 “而距今约1100万年前,该地区动物类型完全转化为开阔干旱地带的三趾马动物群,包括100多种动物,与今天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群相似。到了距今约250万年前,随着冰河世纪的来临,临夏地区的动物群演变为以每只脚一个脚趾的真马以及披毛犀这样的典型耐寒动物为代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说。就在不久前,由他领导的中美合作团队,依据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临夏盆地发现的头骨化石,确立了巨犀的一个新种——临夏巨犀。 临夏巨犀在渐新世晚期的生态复原图。陈瑜绘,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目前,博物馆作为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政科研基地,在化石保护利用上展开合作。“我们负责化石收集、整理、修复等基础工作,为专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何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