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5平台网址_【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深化全方位合作 赋能高质量发展——全省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深化全方位合作 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省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央地合作项目是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更具竞争力,离不开央企的支持、付出和贡献。   华能甘肃公司陇东能源基地200万千瓦调峰煤电和首批322.7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河清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年底前建成投运……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央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据省政府国资委统计,截至10月底,去年签约的116个项目已开工96个,完成投资1005亿元;今年签约的88个项目已开工48个,完成投资104亿元。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建成投运,央地合作项目成为全省经济重要“增长极”。   200多个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对甘肃的支持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把创新技术和创新管理融入项目建设。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我省央地合作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发展格局,在石油化工、核工业、能源电力、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占主导地位,央企占据全省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202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甘肃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甘肃与有关央企签约116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4500亿元;2022年7月,在兰洽会上,签约88个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1427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省央地合作项目快马加鞭。   华能甘肃公司投入资金5亿元积极推进甘谷、连城“两厂”重启,2022年10月14日甘谷电厂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优化升级连城火电机组设备,全力以赴保障迎峰度冬能源可靠供应。   长庆油田陇东油气开发分公司加快建设陇东页岩油百万吨级开发示范区,预计2025年将具备年产原油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兰州石化公司全面谋划推动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投资达到200亿元,并以此为龙头,致力打造“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央地合作项目集群。   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成投资热点   央地国资国企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对接地企双方“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度参与甘肃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充分发挥甘肃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合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引擎,实现央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2021年6月签约的116个央地合作项目中,电力能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项目数量位列前三,其余分别是数据信息、石油化工、生态环保、建材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类。其中,电力能源类以33个项目位列第一,计划投资总额1171.08亿元,已开工26个项目,开工率78.79%,累计完成投资487.80亿元。   在2022年7月签约的88个央地合作项目中,新能源、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类项目数量位列前三。其余分别是数据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类。其中新能源类以35个项目位列第一,计划投资总额325.77亿元,已开工20个项目,开工率57.14%,累计完成投资68.06亿元,投资进度20.89%。涉及国家电力、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14户央企和兰州、天水、定西等13个市州。   这是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生动实践。   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   目前,甘肃央地合作项目双方进一步扛指标、扛任务、扛责任,用足政策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先进产能应开尽开、各类项目能上快上,挖掘潜力、拓展增量,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懈努力。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分别与14个市(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央地合作项目全部纳入政企联合推进重点工程。330千伏砂坪变多站融合数据中心建成投产,河清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陇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今年年底前建成投运,玉门昌马抽水蓄能项目、定西渭河源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获核准,平凉大秦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可研。   国家电投拟投资100亿元的康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阶段各专项研究报告,力争2023年5月完成项目核准,同年开工建设;总投资90亿元的瓜州县老旧风机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北大桥4.95万千瓦老旧风电场等容技改示范项目。   长江三峡总投资96.26亿元的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08.29亿元的武威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大专题报告评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核准。   中节能天水秦州50兆瓦风电项目已完成环评、水保、安评、林草、地灾等报告编制送审,计划2023年3月30日前开工,当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省政府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推动地企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用足用好今年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关于稳经济、扩投资和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在甘央企的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强化市州政府服务保障和省直部门要素配置,增强抓项目的合力,力争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推动各市州和有关央企、省属企业进一步对接地企双方“十四五”发展规划,创新合作思路,拓展合作空间,谋划实施更多合作项目,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网址_敦煌艺术展“借力”现代科技:返璞归真“人间万象”

  中新社兰州11月29日电 (记者 丁思)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罗瑶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称,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敦煌艺术以展览的方式走向海内外,并不断从通识展演变为专题展,对敦煌壁画中的服饰、妆容、家具、建筑、日常生活等“人间万象”进行跨时空梳理和比对,再现古丝路人文交流,这日渐成为东西方文化双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不同民族与多种文化在敦煌交汇、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丰润厚重的敦煌文化。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敦煌艺术展,讲述中国故事,再现丝路交流。   “展览将更加侧重敦煌壁画里的人间万象,体现人文交流的多元性。”罗瑶说,展览不再仅呈现菩萨、伎乐天、飞天等宗教人物画像,更要通过找寻敦煌壁画里的多种图案,从服饰、建筑、交通、使用工具等多个生活场景来呈现,让海外观众看到,“虽然我们身处不同国家,但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国家民众间的距离。”   为了更好呈现壁画中的形态,敦煌艺术展借力新技术立体还原这种“烟火气”。   罗瑶透露,目前该院已实现4个复制洞窟的VR虚拟导览;正在探索裸眼3D技术,实现陈展内容在狭小空间呈现无限大,游客不需要佩戴眼镜,只需要手指动一动,就可以放大、缩小,或者挥手划掉,满足沉浸式观展体验。   不同文化的双向沟通是敦煌展览的特征,对人类文化艺术交流互通的探索也是敦煌研究院一直致力的目标。1955年,敦煌艺术展首次赴印度、缅甸,精选了大批壁画临摹复制品;1988年,专题性艺术展览“中国西夏展”首次走进日本……敦煌研究院不断探寻中西文化交融与互鉴的史实。   “早期的外展更侧重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意义,展品多为珍贵文献、壁画临摹复制品,有大幅的经变画、单体佛像菩萨、复制彩塑、洞窟照片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知晓敦煌故事。”罗瑶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学蓬勃复兴,敦煌研究院对外交流展览日渐增多,创新展览的主题、内容、方式等,通识展升级为专题展,全面而深入展示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精华。

无极五测速

无极平台网站_甘肃山丹:煤矿垃圾“变废为宝”成为环保节能新材料

  11月26日,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一工厂厂房内的生产实况。 侯洪建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9日电(南如卓玛 刘潇)近日,河西走廊上的丝路重镇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一厂房内,一台大型智能码砖机将传输带上的砖坯,搬运至窑轨上码列整齐,经过预热、烧结、冷却等多道工序后,煤矸石烧结砖从流水线端“出炉”。该生产工艺成功将煤矿“废物垃圾”煤矸石循环利用,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发展。   山丹县境内除了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和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长城等丰富旅游资源外,这座戈壁小城还是西北的老工业基地,自20世纪40年代,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把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第一次带到这里,“工业强县”的基因由此根深蒂固。   近年来,山丹县抢抓“双碳”战略和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等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赋能增效。   当地人称,山丹县工业布局中,财政收入重点还得看“煤的脸色”。然而,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因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因煤矸石无处堆放而一筹莫展。   图为张掖市宏能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资料图) 钱大伟 摄   花草滩煤矿年产原煤90万吨(产能核增后可达180万吨),其中煤矸石含量达40%以上,大量煤矸石消化渠道有限,长期无序堆放,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022年11月,张掖市宏能煤业花草滩煤矿65万吨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从原料破碎、配料、陈化、挤出成型、码坯及烟气处理都实现了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据宏能煤业副总经理张明介绍,与传统材质相比,用煤矸石制作的海绵砖不仅重量上大为减轻,还保温性、透水性更好,成为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城乡公园、广场、人行道、居民小区等建设。   据悉,该项目运营后,年消化煤矸石65万吨,生产烧结砖7000多万块、水泥骨料年消耗煤矸石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润约360万元,上缴税金500多万元,目前已带动就业60余人。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登录_甘肃玉门:铁人故里插上“智慧翅膀” 村民共享“数字红利”

  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29日电 (韩璇 卢建飞)“水深危险,请注意安全!”在玉门市赤金镇西湖村石油河边,每当有人靠近,智能监控设备就会发出这样提醒。当地村民说,石油河河道很深还背靠铁路,经常会有小朋友来这里玩耍,存在安全隐患,自从有了这个“智能小家伙”时刻提醒着过往行人,大家的心里踏实多了。   今年以来,赤金镇综合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手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铁人故里的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   在赤金镇,这样的智能监控随处可见,不但可以起到安全提醒的作用,还可以监控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赤金镇西湖村的赵全经营着一个果园,苹果树、梨树、杏树被管理得井井有条,以前每到成熟的季节他就得时时照看着,生怕因为天气遭受损失,或错过来采摘的顾客。   而今年,老赵却放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即便到了果子收获的季节,他也可以放心地去干地里的其它活儿。“家里园子安了监控设备,可以对园子全程看管,有啥情况我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方便得很!”老赵对这个智能设备十分满意。   不仅如此,在西湖村,“数字乡村”的视频监控系统还将全村所有公共位置的监控信息统一汇聚接入到村委会。在村委会的监控中心,从一块LED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全村的实时信息。   今年,赤金镇共投资25万元,全力打造了玉门市首个数字乡村智慧监管平台。在村组、河道、重点区域等安装视频摄像头20个,融合扩展农村“雪亮”工程功效,实现镇、村、组三级全覆盖。深化乡村信息服务能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村民少跑路”,让大农民群众动动手指知晓村里大小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享“数字红利”。   如今,矗立在田间地头的一个个“千里眼”,连接村民的一条条千兆光纤,覆盖乡村的优质网络……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正在玉门市农村逐渐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发生“蜕变”,一个个乡村“美颜”正竞相在“云端”绽放。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登录测速_神十五“箭”指苍穹 兰州制造保驾护航

  原标题:神十五“箭”指苍穹 兰州制造保驾护航   中国甘肃网11月30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航,这是我国空间站全面完成“T”字型布局后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之后,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舱三船”构型,分别为天和舱、问天舱、梦天舱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记者从510所获悉,和之前载人飞船任务不同,此次神舟十五成功发射后,实现了“神十四”和“神十五”飞船的“宇宙级”同框,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在这艘肩负着历史使命的飞船上,510所承担了结构与机构、热控、测控、仪表与照明、环控生保等5个重要分系统中共计43台套产品。这些设备与飞船在轨正常工作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对神舟十五号飞船任务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保障“叩问无垠”的出舱之路   ——舱门快速检漏仪   与空间站顺利对接后,航天员要从神舟十五号飞船进入到空间站,期间要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都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维持航天员在舱内生存的气体绝对不能泄露,舱门是否密封良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检漏仪的作用就是检测神舟飞船的舱门是否达到了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   据了解,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但缺点是耗时长。510所研发的舱门快速检漏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改进的,实现了对神舟飞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舱门快速检漏仪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器的“必需品”,为航天员舱内活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为载人航天器保驾护航。   510所已完成舱门快速检漏仪的产品化工作,形成了固定式和便携式,并具有丰富气路和数据接口的型谱化产品,在具有相似环境的门体或腔体的密封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点亮“探索星际“的神舟之行   ——舱内/外照明设备   由于“神十五”在轨飞行时会周期性经过地球阴影区,经历长时间的黑暗,因此在与空间站“太空牵手”时的照明问题就非常重要。510所承担的载人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研制任务,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也为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   为满足空间复杂恶劣环境要求,“神十五”舱内照明设备(近距离泛光照明)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远距离透光照明)采用了先进的固态照明光源。这种光源的优点是耐冲击、抗振动、功耗低、稳定性高,但受限于发光材料的性能,固态照明对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都比较敏感,为此,510所研制团队进行了长期大量的技术攻关,最终解决了温度问题。在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难题上,为降低紫外辐照、总剂量辐照、原子氧等空间特殊环境对产品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空间二次光学系统设计、在轨抗特殊空间环境设计、敏感器件抗力学环境设计等技术难题。   510所研制的固态照明加固技术,在抗辐照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可应用于核电站等有辐照环境的一些特殊工业照明领域中,其加固后良好的抗力学振动能力,也可以满足矿场、轮船等复杂工业环境的特殊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把握“远渡宇宙”的飞行方向   ——显控、语音、手控仪表   510所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器仪表设备主要承制单位,为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提供了种类丰富的舱内显控、语音、手控设备。   综合显示单元和时间单元、发声单元、手控左/右面板单元、编码指令设备等设备分别作为作为飞船终端显示仪表、终端语音仪表、手控终端仪表和终端控制仪表,为航天员提供飞船运行过程中的参数显示、语音播报、运动控制指令发送。在飞船飞行期间航天员着航天服被束缚状态时,手控右舱壁单元和开关指令板为其提供必要的操控界面,并具备声、光反馈功能。   针对神舟飞船任务要求,510所在以上仪表产品中应用了具备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处理器平台,研发了多项关键技术。其中最关键的处理器抗辐照加固技术,可以确保在复杂宇宙射线和高速粒子条件下,高速硬件系统正常的工作。该技术在有辐照环境的一些特殊工业领域中,存在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应用前景。   指引航天英雄的回家之路   ——国际救援示位标、微波重力水平开关   神舟飞船在轨任务结束后,返回舱将带着航天员和下行货物“回家”,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返回舱,直接决定着整个任务的成败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就用到了510所研制的国际救援示位标和微波重力水平开关等产品。   国际救援示位标集定位信息获取、数据处理、编码调制发射于一体,具有高定位准确性,可实现紧急状态下救援的可靠性和实效性。返回舱落地后,国际救援示位标会发射无线电“信标“信号,犹如大海中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方向。这种信标信号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能够被岸站遍布世界各地的全球海事卫星搜救系统所识别,从而确保搜救人员能够快速找到返回舱。   510所自主研制的微波重力水平开关从神舟七号飞船开始,就成功应用到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探月等各类型号任务中。返回舱的通信天线有两路,由于舱体落地后的姿态是不确定的,为保证通信质量,需要自动接通相对水平面较高的一路天线,同时断开另外一路。比起神舟系列飞船早期使用的、有可能污染飞船并危害航天员健康的进口单刀双掷汞开关,微波重力水平开关采用的是更为先进可靠的电控技术,通过测量天线敏感轴的重力分量,来表征天线敏感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实现自动切换通信天线方向,技术指标和安全性、可靠性均优于进口的汞开关。   保障仪表稳定的必备神器   ——仪表板减振器   仪表板作为飞船仪表设备的承重部件,它的整体框架式构型就如同一个“家”一样,不仅为仪表显示设备和主要手控设备这些“兄弟姐妹”提供独立的“私密空间”,而且为它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安装接口。这个“家”通过四个金属橡胶减振器实现与飞船舱壁的可靠联接,四个金属橡胶减振器就像四个“忠诚的软甲卫士”,结构上既有金属的固有特性,又有橡胶的弹性。在飞船发射、飞行和返回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振动、冲击等情况时,能够为飞船上的仪器设备提供必要的力学工作环境,例如在发射、返回过程中保证设备生存,在飞行过程中改善仪表板上设备的力学工作环境。   摆脱引力束缚的最佳工具   ——操纵棒   在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的身体被牢牢束缚在座椅上,身体不能前倾以完成对仪表板上各设备的操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操纵棒应运而生。   操纵棒把手是根据航天员手掌正常抓握状态进行赋型设计的,外部轮廓曲面完美贴合航天员掌心,极大满足航天员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要求。   操纵棒杆体设计为可无极伸缩式,航天员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整操纵棒的长度。同时杆体采用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比强度高,手感舒适,外观光泽,极具美感。   捕捉“太空奇迹”的高新配置   ——仪表照明分系统软件产品   仪表照明分系统的综合显示单元人机交互设备和发声单元的配套软件,通过内总线接收并显示飞船的重要事件信息,向航天员通报顺序飞行事件、紧急事件、进出站事件等显示信息和语音提示,并对特别重要的警示信息进行多重语音提示或突出显示,以确保航天员在轨期间能快速掌握返回舱内外信息。   仪表照明分系统的手控左面板单元、手控右面板单元、编码指令版、手控右舱壁等设备配套的软件产品向航天员提供必要的操作及控制飞船的相关显示界面,能够高可靠、高实时的刷新显示重要参数,实时响应航天员的在轨操作指令,并对异常状态进行有效提示。   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软件产品具备极强的实时性和极高的可靠性,以保证各类故障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对故障状态既不漏报、也不错报,以满足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期间的各类使用场景,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保障,确保航天员顺利执行在轨操作,完成在轨任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登录_【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县——访永昌县委书记张健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县   ——访永昌县委书记张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日,永昌县委书记张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永昌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跟进落实123“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力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示范样板。   张健说:“永昌县曾经是省列插花型贫困县,当前是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今年以来,永昌县聚焦‘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县’目标,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可学可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谈到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张健说,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牢牢扛起传统产粮大县的政治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综合整治、节水配套改造等项目,全面推广小麦宽幅匀播滴灌浅埋水肥一体化等成熟技术,通过优化品种、改进技术、改善地力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生猪、奶制品、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二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牢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精准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快速发现、及时评估、动态管理,坚决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引导农户有效嵌入主导产业链,提升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稳定增收致富;拓宽对外输转、内部转化等就业渠道,多措并举提高就业质量,千方百计保障农户增收。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促进乡村发展。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立足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突出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推动高原夏菜创品牌、优质饲草育龙头、畜牧产品扩规模、一二三产促融合,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全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奶绵羊“两个百亿级产业链”,探索形成“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永昌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旺盛活力、不竭动力。   四是突出宜居宜业,推进乡村建设。深入践行“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尊重群众意愿,突出顺应自然,“一村一案”完善村庄规划,“一村一景”建设美丽乡村,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发动群众参与,下决心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农村面貌大提升、大转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重把县城和农村、市民和农民等因素统筹起来,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村居民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五是突出民生改善,加强乡村治理。围绕走好“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魂”的乡村治理路子,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格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倡树新时代文明新风。在全省率先打造“枫桥式”基层综治中心,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精准感知潜在矛盾,提前落实化解措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乡村、平安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