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平台_《2020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去年生态环境质量为“十三五”期间最好水平

  原标题:《2020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去年生态环境质量为“十三五”期间最好水平   中国甘肃网6月4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报道 作为“六五”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6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保督察专员蔡桂星发布《2020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显示,2020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等方面稳中向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期间最好水平。   优良天数同比增加   2020年我省14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同比2019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臭氧浓度均同比下降。14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41,同比下降5.0%。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为93.7%,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全省各地全年均未出现酸性降水。   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   2020年,3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均为Ⅰ至Ⅲ类水质,优良比例100%;68个地表水省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67个,Ⅳ类水质断面1个,无Ⅴ类、劣Ⅴ类水质,优良比例98.5%。黄河、西北诸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质较2019年有所改善。35个国考地下水点位中,18个点位水质改善,17个点位水质稳定;46个省考地下水点位中,18个点位水质类别同比未发生变化,其余点位水质类别有所下降。全省29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和99个县级城市饮用水源地中,28个地级水源地和97个县级水源地水质达标。   城区声环境质量处“较好”水平   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49.5至57.1分贝之间,声环境质量处在“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57.7至68.5分贝之间,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14个城市功能区噪声累计监测1000点次,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4.2%、79.8%。   辐射监控符合国标   全省14个陆地γ辐射监测点累积剂量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59个地表水体监测点及57个土壤监测点样品中测得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属正常环境水平;主要放射性污染源周围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较往年无明显变化;3个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3个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点监测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环境事件   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总体可控,全年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环境事件,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也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蔡桂星说,2020年,我省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甘肃)高峰论坛”,率先在全国启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并配合国家圆满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同时,纳入《甘肃省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32项具体工作任务全面按期完成。   发布会上还就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通报。   另据介绍, 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国家宣传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广泛动员全省各界力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天水市人民政府将在天水市设主会场,举办2021年甘肃省“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同时,其他市州政府所在地也将设分会场,同步开展系列活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平台_【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精准施策 精彩答卷

  原标题:精准施策 精彩答卷 甘南州医护人员送医下乡。   环县狠抓农村道路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和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图为航拍虎洞镇半个城村盘山公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永鑫   什么样的日子就算是脱了贫?   ——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这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也是党中央确定的目标。   对甘肃来说,在短短数年,脱贫攻坚要实现从“温饱型”向“保障型”质的飞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扎实开展冲刺清零!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甘肃以“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为鲜明导向,打响了一场聚力攻坚脱贫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   ——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   ——动态新增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   ——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   2020年底,甘肃骄傲地宣告——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教育扶贫“拔穷根”,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2018年3月,东乡县历史上首例“官告民”诉讼公开审理:龙泉镇政府将9年级学生小明的父亲告上了法庭。   只因,小明父亲让小明辍学了。   经过现场调解,一度认为“我的儿子我说了算”的小明父亲明白了,不让孩子上学,要承担法律责任。当日,原告被告双方就小明返校达成协议。很快,小明就在父亲的陪同下回到了校园。   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但越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越容易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越容易失去读书的信心。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还没接受完义务教育,家长就让他们出去打工了。这些家长认为,挣钱是主责、主业,却无形中埋下了贫困代际传递的种子。   对于这些家长,帮扶干部和学校老师三番五次上门,敦促、动员,批评、教育,但仍然无济于事。   在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中的关键任务。   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孩子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只有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都能坐进教室,才能把教育之“水”浇在脱贫攻坚的“根”上。   “一对一、人盯人”,政府、学校、法院等部门多管齐下。甘肃建立了市县乡校四级联动机制,逐村逐户登门劝学,冲刺清零控辍保学。   娃娃们不但要“劝得回”,还要在课堂上“坐得稳”。   甘肃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不见光,黑窑洞,土坯桌子泥板凳”,曾是我省一些贫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很多农村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课上讲到课下。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义务教育有保障,不仅要能上学,还要上好学。   2014—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8.63亿元,完成我省五年规划建设任务。   临洮县玉井镇杨家台村明堂小学,有着90多年的历史,远近闻名。前些年,明堂小学校舍破、硬件差,外面刮风下雨,教室里漏风漏雨。尽管历史悠久,名字“亮堂”,明堂小学的学生还是在减少。   而今,明堂小学修葺一新。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铺着绿色塑胶的跑道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互联网把乡村孩子和外面世界连接起来了。每间教室里的电子白板,都连接着网络,乡村的孩子享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   完善的硬件,齐备的师资,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好。外出打工的家长,将转到城里的孩子又转了回来。短短几年间,明堂小学就有不少学生“回流”。   在甘肃,像明堂小学这样,受益于“全面改薄”项目和“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学校还有很多。   2019—2020年间,甘肃省“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各级财政又投入资金65.76亿元,中央和省级资金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改善4189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修好了,还要老师教得好。2018年以来,甘肃通过特岗、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等项目补充乡村教师1.86万名,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1万余人次。安排8所师范类院校对口16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支教”,解决薄弱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此外,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部分县区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标准超过1000元,以待遇留师资。   如今的甘肃,在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后,正在全力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阔步迈进。   医疗保障“脱穷境”,织就贫困群众“健康网”   曾几何时,一场大病就能让本不富裕的家庭返贫。我省许多贫困群众患病后,“小病拖、大病扛”。   基本医疗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最大限度减少看病费用,是减少因病返贫几率的有效措施。   2017年8月,看到女儿被确诊为脑瘤,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边某霞感觉“天都要塌了”。   丈夫去世多年,她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本就艰难,又摊上这事,真是雪上加霜。   边某霞没有想到,孩子看病能报销。经过6次化疗,女儿已经痊愈。   “我花了不到1万元!”现在,只要一提起这份“明白账”,边某霞就无比激动:女儿住院共花费11.4万多元,政策范围内报销医疗费用10.9万多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8.17万元,大病保险报销8475元,医疗救助报销1.5万元。   “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如果这些费用都让我自己承担,日子真不知道会过成啥样子。”孩子病好了,边某霞对未来的生活信心十足。   据省医保局2020年底统计,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报销比例达到了89.8%。   贫困人口“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了,“看病难”怎么办?   以前,农民有病往城里跑,耽误病情不说,费用也高。   不但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还得让他们有地方看病。甘肃积极构建覆盖广泛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出诊箱、体温表、血压计、压舌板。长期以来,天水市马跑泉镇黑王村村医郭宝林看病就靠这“四件宝”。村民不信任,郭宝林自己也没底气,“也就看看头疼脑热”。   建好村卫生室、配齐村医,是甘肃健康扶贫的关键一步。如今的黑王村,9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配齐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中医特色治疗设备。   郭宝林经过培训,能看50种基本疾病了,成了村民健康的“守门人”。孩子的计划免疫归他管,村民患慢性病归他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健康也归他管。   崇信县柏树镇卫生院开展入户健康摸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渭源县元古堆中心学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兴趣学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整乡扶贫搬迁安置区面貌一新。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冉创昌   除了看病,老人们隔三差五还来村卫生室拔火罐、做理疗。1100多人的村子,每年有1万多人次的门诊量。   郭宝林和全省1.9万余名乡村医生一起织就了一张“兜”住老百姓健康的大“网”,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还得“大病不出县”。加强县医院建设,成了我省推行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重要举措。   曾经只有一栋四层旧楼、100多名医护人员的临洮县医院,如今拥有占地108亩的新院区,门诊、住院部、急救中心……县医院不断扩容,把越来越多的患者留在了基层。   医院建好了、设备更新了,还要学科能力提升、医生水平提高,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甘肃举全省之力,为县级医院建重点专科、建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在县域内建县域医学中心、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并搭建了甘肃省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县级医院随时可以和省级医院联通会诊,让患者只需花县级医院的诊疗费,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临洮县医院建成了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个中心。仅2020年,就完成了6000多台手术,与2015年相比,医院开展的手术及操作种类数由329种增加到了559种。而且,做同样的一台腹腔镜下的手术,在县医院花费约为三甲医院的一半。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这里治疗。这所曾经的“老破小”医院,2019年入选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医院。   据省卫生健康部门统计,如今我省90%的常见病、多发病、大病在大部分县域内都能得到诊治,老百姓看病难、贵、远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安居工程“挪穷窝”,走出大山告别贫困   对老百姓而言,保障住房安全是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强化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甘肃全力推进危房改造,不落一户、不漏一人。2019年底,圆满实现了现有存量危房改造全面清零!   47岁的陇南市礼县桥头镇张铁村村民王小勤,站在“关上门屋里也亮堂”的房子前,仍感觉“像做梦一样”。   王小勤从小就住在70年前盖的土木房中。房内昏暗、潮湿,糊在墙上的报纸破旧泛黄;遇到风雨天,漏雨又钻风;窗台、柜子积满了灰尘,人在这屋睡觉,隔壁就是猪圈。   想修,没钱;住着,不舒服还提心吊胆。现在,借助危房改造项目,王小勤在旧房原址上盖起了5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新房,雪白的墙壁平平整整,铝制的门窗坚固耐用,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政府给咱盖了新房,现在日子好得很!”平时腼腆少语的王小勤,一说起新房子就喜上眉梢。   一砖一瓦,聚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念,砌起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   截至2020年底,甘肃累计完成174.9万户农村群众危房改造,解决了近700万人的住房安全问题。   “改穷貌”,并不是简简单单新修个房子。   古浪县干城、横梁等南部乡镇,十年九旱,“山像和尚头,地上无水流。”   “孩子翻山越岭去上学,一走就是两个小时”“看个病到县医院坐车都得一个多小时”“住着几十年的土坯房”“井在沟里,人在山上,车拉马驮”……蜗居深山的村民们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故事,都透着艰难与辛酸。   难以根除的贫困,与大山一样沉重,农民致富无望。山搬不动,何不将人搬到山外?   古浪县谋划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南部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24万群众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   一处处沙丘推平了,一间间新房盖起来了,一条条村间道路修通了……短短几年,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奇迹般地崛起在黄花滩上。   2019年8月21日上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看望从山区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们,对乡亲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十分欣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住上新房,人勤快、精神足。走进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康、感恩、阳光、圆梦、富民……10多个新村的名字,无不彰显出美好憧憬。   推开村民康君周的新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住房敞亮、厨卫设施齐全,院里一小块菜地绿意盎然,女主人正用洗衣机洗衣服,一家人的日子祥和快乐。“感觉重新活了一回!”站在新房前,康君周嘴巴笑成弯月,眼睛闪着光亮。   像康君周一样,2016年以来,甘肃49.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陆续满怀希冀,告别贫瘠的山梁,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建设新家园。   截至目前,全省11.4万套安置住房已全部竣工,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吃水、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原来的山更绿了,现在的川更美了,也更繁荣了。   水来了,路通了,新农村建设得更好了   “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让乡亲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老支书马占海感慨地说。   东乡县过去有句话叫“宁给一个馍,不给一口水。”   “从小到大,我喝了几十年的雨水、盐碱水。”马占海说,过去吃水得赶着毛驴载着木桶到十几里外的达板镇驮水,或是到沟里拉运苦咸水,或是从水窖里打积蓄的雨雪水。   吃水苦、吃水难,和布楞沟人一样,在干旱少雨中煎熬的山区人讲起吃水难的事,都是无尽的心酸。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来布楞沟村亲切看望群众时的殷殷嘱托,极大地鼓舞了东乡人民和陇原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2013年2月底,布楞沟村开工建设安全饮水工程,从镇里埋设了15公里的引水管道到村里,建起了7座蓄水池,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农家院落。   马占海清楚地记得,通水那一天,他和家人围聚在水龙头边,前前后后不知拧开了多少次水龙头。“听着哗哗的流水声,那一刻,全家都感受到无比的幸福。”   清流入户,贫困群众享受到了甘甜清澈的安全水。   “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布楞沟村许多群众在自家院子最醒目的地方,自发地立起一块块刻有这样两行字的水泥碑。   华池县紫坊乡村民迎来收获。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文彪 省纪委驻黑松驿村工作人员指导古浪县黑松驿镇电商经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临夏县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服装生产车间内工人加紧生产。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史有东   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引人注目。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解决末端供水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2016年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十三五”农村饮水巩固提升规划,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2018—2020年)实施方案、饮水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行动。   2020年,甘肃全面聚焦打赢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收官战,以“水源稳定、水管不冻、水质达标”为目标,打响了供水保障的“清零行动”。   受自然条件限制,景泰县集中供水工程管网难以覆盖,为了让乡亲们喝上放心水,县政府免费给未通自来水的166户农户安装了水窖水净化设备,安全水流进了千家万户。   为了打通农村供水的“最后一米”,县里还安排146名水管员负责水量调配、村级管网巡查、维修养护等日常工作。   供水“神经末梢”畅通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每一个村子、每一户人家。…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网站_宣讲百年辉煌党史 汲取奋进磅礴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宣讲活动综述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宣讲百年辉煌党史 汲取奋进磅礴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宣讲活动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前不久,20组高规格高水平的“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深入全省各地,走上讲台宣讲辅导、深入基层座谈交流、走近青年解疑释惑。   连日来,省委宣讲团在各地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座谈交流44场,直接听众达1.2万人,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等渠道收看人数近15万人。一场场宣讲如一粒粒“红色种子”,播撒在陇原大地,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为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高位谋划,精准阐释核心要义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省委宣传部精心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党史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省委宣讲团,印发《党史学习教育甘肃省宣讲提纲》,组织宣讲团成员集体备课交流,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宣讲能力。   随后,省委宣讲团分赴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等地,在省直机关、高等院校、老干部系统、民主党派、国资国企系统开展宣讲,全面准确宣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宣讲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党员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不是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如何更能”三个维度,省委宣讲团带领200多名县处级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回顾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宣讲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让听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在武威市,省委宣讲团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深刻阐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在庆阳市,省委宣讲团从深刻认识学好党史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学好重点内容、领悟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属性、汲取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方面作了宣讲,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史教育课、政治理论课。   在酒泉市,省委宣讲团成员结合个人学习体会,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以及切实抓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和深入阐释。   ……   深入基层,宣讲入耳入脑入心   省委宣讲团不仅走进礼堂和会议室,更深入社科研究机构、民族地区、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等,与基层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座谈宣讲,把高大上的专业“术语”转换成群众喜欢的“大白话”,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4月9日,兰州市社科院会议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气氛热烈。12名党员干部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和省委宣讲团进行座谈交流。   “这次座谈交流让我们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从传承和发扬的广度把握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汲取了百年党史正能量,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兰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曾月梅讲道。   省委宣讲团充分利用各市州各地区的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4月15日,省委宣讲团在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开展宣讲。   “现场聆听了省委宣讲团的宣讲,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榜罗镇会议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领悟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岗位,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持续发力。”通渭县榜罗镇党建办主任王树雄说。   4月16日,省委宣讲团在临夏州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退休干部马文杰表示,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民族地区党员群众明白,今天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   省委宣讲团还来到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围绕如何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宣讲。   卓尼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徐艳霞说:“要以宣讲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面向青年,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宣讲活动面向基层,更要面向青年。   在高校,省委宣讲团深入师生群体,开展宣讲座谈,引发强烈反响。   4月15日下午,省委宣讲团在西北师范大学作专题宣讲报告,35所高校8000余人以视频方式参加报告会。   “宣讲团的讲解精彩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报告会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报告会让他们重温了初心使命,在回味苦难岁月中坚定了信仰,在不断学习党史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   近日,在甘肃中医药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专题宣讲示范活动,青年师生1000余人在现场聆听宣讲。   由省委宣讲团成员等组成的甘肃省“博士宣讲团”分别围绕“鸿蒙初辟大事变”“改天换地: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风云激荡改革开放 陇原儿女砥砺奋进”“百年党史铸信仰 时代新人展担当”等主题,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一场场宣讲让青年感悟红色精神,一次次座谈交流在青年的血脉中融入红色基因。   4月21日下午,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省委宣讲团就如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挥高校思政课作用等问题和师生座谈交流,并针对师生在党史学习中的疑惑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今天参加了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的交流座谈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史鲜活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会后,师生代表纷纷表示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登录_甘肃省确定“十四五”双拥工作重点

  原标题:我省确定“十四五”双拥工作重点   中国甘肃网5月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记者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获悉,“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持续加强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大力支持部队建设,解决官兵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双拥创建,促进军地合力、军民合心。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全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军地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双拥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双拥工作领导机构职能作用,完善定期走访、信息沟通、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双拥工作协调机制。   着眼支持部队建设,我省将完善拥军支前支训保障体系,全力配合部队圆满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维稳处突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把部队营区及周边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帮助新调整组建、移防换防部队解决营区及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广泛组织动员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严格落实现役军人配偶就业创业和子女教育等优待政策,协调推进新组建部队、移防换防部队官兵家属随军就业、子女教育优待工作,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平台_尹弘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会上强调: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同心协力推进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月7日,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会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5月7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全省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视频动员会今天上午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凝聚起推进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主持会议,省领导王嘉毅、马青林、程晓波、康国玺出席会议。   尹弘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谋划部署。全省各级各方面要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尹弘强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持续深化“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正面引导,始终面向基层,创新方式载体,注重融合推进,努力提升创建工作实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上,为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授牌。   会议在各市(州)、兰州新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无极五测速

无极登录平台_余建会见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一行

  原标题:余建会见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一行   中国甘肃网3月3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副省长余建3月29日在兰州会见了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一行。他说,中乌友谊源远流长。甘肃与佛罗里达省缔结友好关系以来,双方保持密切沟通往来,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甘肃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多样,资源能源丰富,交通物流条件便利,是一个开放包容、发展空间广阔的省份。我们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双方在经贸、科教、食品工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希望大使阁下为两省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欢迎乌方各界朋友来甘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实现共赢发展。   卢格里斯赞赏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表示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