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组织书记专访】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美丽富民崭新篇章 ——访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康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结合贯彻省、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县情实际,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好乡村整体美、城镇精致美、产业品质美、山水自然美、社会真善美的美丽富民之路。”近日,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一是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森林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二是深化“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立足全域美丽乡村,持续深入开展以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新活动,让全员成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参与者、经营者和受益者,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健全乡村管理机制,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管理村事民事、共同保护公共环境、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文明乡风行动、互助关爱行动、品质提升行动,把群众的“揪心事”变为“暖心事”;建设“小而优”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小而特”的帮贫带富龙头企业、“小而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促进共同富裕。 三是推进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做强县域发展龙头。抢抓机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建立权责统一、分片区建设机制,系统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补短板式改造,完善学校、“口袋公园”、停车场、公共绿地、文化节点、文旅商街等城市配套设施,努力把康县建设成为“农旅商养体”叠加耦合的公园城市。 四是优化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倾力打造“文旅名县”。围绕“文旅赋能型”县域发展定位,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委托专业团队编制康县全域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提升。做足“北山南水”文章,以“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性会址为中心,建设青龙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多功能服务中心、茶马驿站、福坝古民居博览园、星空帐篷营地、云端图书馆等项目进度,打造网红文艺之山、运动康养之山、休闲度假之山。积极融入陇南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康养休闲产业带,依托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阳坝亚热带植物生态园,加快董小峪山泉水项目建设,启动田坝水上世界露天浴场项目,打造阳坝文旅康养示范区,让“青龙山”和“阳坝水”成为全域旅游的新引擎、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保障水平惠民生。统筹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事业,持续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广“微心愿”“背包警务”等微治理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康县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政治引领、解放思想、汇聚合力、锻造能力、正风肃纪五个保障,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甘快看】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88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等工作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省长任振鹤今天(10月31日)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8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甘肃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事项实施方案》。 审议通过《甘肃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新基建作为我省补短板、强弱项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强系统谋划,抢抓国家全面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要注重分类推进,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部署,建好用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重点实验室集群建设,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基础设施。要坚持需求引领,始终聚焦改善民生,推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线上教育、智慧养老等场景应用;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推进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审议通过《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事项实施方案》 会议强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在更多改革、更大赋权、更严监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全省用地审批效率,有效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支撑。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无极五注册平台官网_【甘快看】打造互融互补产业链集群
原标题:打造互融互补产业链集群 聚丙烯项目筹建处轻烃分离装置一角。华亭煤业公司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有企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行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华能华亭煤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宣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亭煤业公司作为央企,作为能源国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持续做强做优煤炭主业,大力实施新能源项目开发、“风光火储”一体化运营、煤化工产品精细化发展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全面打造“煤炭、煤化工、新能源”互融互补的产业链集群,构建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绿色高效、区域领军”的现代一流能源化工企业,为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无极5网站_石榴花开别样红——兰州市西固区全方位立体化构建民族团结创建新模式
原标题:石榴花开别样红 ——西固区全方位立体化构建民族团结创建新模式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秋时节,行走在西固区城乡街道、广场公园、居民院落,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语。 素有“西部石化明珠”之称的西固区,生活着回、满、东乡等32个少数民族。连日来,记者深入西固区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准对标、扎实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西固区不断改造升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推进多元化建设。在“一乡街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基础上,在内容、设计、审美等方面推陈出新,重塑“老字号”活力。同时积极孵化、扶植、培育“新字号”,使其成为闪光的“金子号”招牌。 另外,充分依托兰州石化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水之韵”展览馆、西固区博物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找准爱国主义精神、石化石油精神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融入点,开展“青少年研学”、“重温入党誓词”“非遗传承进校园”等活动,在基地和各族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认同的坚固桥梁,以高质量品牌创建引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西固区推进新媒体、新业态等行业力量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形成民族团结联建氛围,促进各民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云链接、云课堂、云WIFI、云展馆、云主播”等功能,实现“云学”民族团结知识、“云看”宣传短片、“云游”民族团结展馆等功能,浏览量达600万余次,充分宣传和展现了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西固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民族团结家园。 西固区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旅游新路子,支持马家山田园综合体、达川镇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建设,助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团结”新业态,让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双向促进,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全过程参与,立体化推进,“互嵌式”带动。西固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重要内容,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由“共通、共鸣、共振”向“同心同行同力”。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先后在街边、小区内部建设一批文化角、文化墙和文化休闲小广场等,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嵌入式”居住、生活、工作环境模式。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高质量打造集民族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固区持续落实减、免、返、还、补等一系列补助政策,努力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社会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先后举办“红石榴就业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5期,提供就业岗位5300余个,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流。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思政课,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及古水车、古纱灯手工制作技艺、“剧本杀”沉浸式体验等活动,让民族传统文化“活”起来。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 如今,西固区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正深深融入各族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不断成为建设美丽和谐新西固的强大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通讯员 张玉琦
无极5注册_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兰州市安宁区“五个创新”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 安宁区“五个创新”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宁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强化举措,主动作为,全力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完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安宁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五个创新”,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全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新监督工作机制 强化刚性监督力度 安宁区委就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安排部署,修订完善了《兰州市安宁区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办法》等6项监督工作制度,并于今年上半年对区政府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4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区级财政预算、预算执行和其他各项审计整改情况、全区“放管服”改革工作开展情况等9项重大事项进行了专题视察;听取审议了“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0个。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于今年上半年,针对北环路(安宁段)沿线综合整治情况、“十里桃乡”规划建设及桃园区域违法建设依法依规拆除情况、全区畅交通工作开展情况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进行专题询问、听取专项汇报,使人大刚性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 创新代表约见机制 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了《关于区人大代表约见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的实施办法》,以区人大代表约见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为载体,推动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有效落实,推动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 在具体实施层面,根据代表履职实际和要求,依法规范约见活动的界定,明确了约见平台、约见主题、约见对象、约见事项等工作机制,引导全区人大代表正确有效行使“约见权”。同时,引导鼓励人大代表在代表活动、为民履职中发现问题,以约见形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立足当前推动解决难题,着眼长远推动完善办理民生实事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建议办理流程 保障代表高效履职 为提升代表对意见建议办理的满意度,安宁区委不断指导规范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流程,确保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深度参与。 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了《关于人大代表“全链条”参与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建立“办前、办中、办后”代表全链条参与意见建议办理机制;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严格落实“走访代表、实地查看、参加会议、查看现场、参与验收、开展评议”六环节办理程序;引导代表全程跟踪参与,确保意见建议办理工作落地落实。同时,组织承办单位,邀请相关人大代表参加办理结果评议会,代表根据意见建议全过程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督促巩固办理成果,确保办理实效。 创新家站工作方式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支持完善、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区人大常委会以打造“接待之家、履职之家、约见之家、宣传之家、充电之家”为目标,创新家站工作方式,提升家站服务能力。 指导完善家站7项工作制度,规范运行“五簿一册”,建立完整电子资料,每年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中选择两个相关监督议题组织各自代表开展监督,每年从镇、街道经济工作会议或工作要点中选定一项重要事项开展监督,每年选择一件群众最期盼的事开展监督;每半年召开一次政情通报会,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家站工作提档升级。此外,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家站工作与社工委有效衔接、建立“流动式”代表家站、设立“代表茶座”等方式,有效形成了全区代表家站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推动代表作用发挥 为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履职管理,让代表动起来、工作活起来、效果实起来,创新代表履职方式,支持以开展“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焕发代表工作生机活力。 在不断强化代表培训工作、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代表特点及专业邀请其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政情通报会及各类代表检查视察等工作,高质量、多形式地开展富有特色的代表活动。此外,积极开展走访选民活动,对群众反映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认真梳理总结,通过法定程序督促“一府一委两院”有关部门办理,努力实现政策决议与群众呼声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王嘉毅在张掖调研时强调 加快实施种业振兴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原标题:王嘉毅在张掖调研时强调 加快实施种业振兴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中国甘肃网9月2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兴华)省委副书记王嘉毅21日至22日在张掖市调研现代种业产业发展情况并在黑河甘州段巡河。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力争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两天来,王嘉毅察看了生物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等建设情况。他指出,种子是农业的命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至关重要。要按照我省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育种制种园区基地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引进种业龙头企业,加快种业科技研发应用,做大做强我省优势种业,努力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构建玉米种子选育、生产、仓储、推广、经销等全产业链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国家种业振兴作出更大贡献。王嘉毅在实地察看黑河甘州段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情况后强调,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力落实黑河各级河长责任,坚持“治、建、管”并举,统筹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加大节水、清淤、治污及防洪体系建设等工作力度,让这条母亲河持续焕发生机活力、更好造福沿岸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