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开户_博峪三“变”

  新华社兰州9月15日电 题:博峪三“变”   新华社记者 胡伟杰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顶照进高吉庆“藏家乐”的小院子里,暖意融融。时近中午,高吉庆忙进忙出安顿前来用餐的游客,还不停地向大家介绍当地的景点,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把话题转向村子这些年的变化,语气里是藏不住的自豪和满足。   高吉庆的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三区三州”地区。他家的小院子位于甘南卓尼县博峪村,这里大山秀美,天然林茂盛,村子里广场、绿植、小景观鳞次栉比,人如在画中。前不久,高吉庆把院子铺上了木地板,新换了家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暴增的游客让他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   以前,高吉庆和村民身靠“宝山”不自知。博峪村村支书王国良告诉记者,博峪村发展道路曾历经“三变”,直到端稳“生态碗”,才真正吃上了“小康饭”。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迅速激活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致富梦”的驱使下,穷日子过怕了的博峪人将眼光盯向了大山里茂盛的天然森林。   王国良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博峪人因盗伐木材而发家致富。村民们不顾国家的禁令,铤而走险进入山里伐木,全村都是“光头强”。南来北往的木材商蜂拥而至,村里比镇上先有了银行、火锅店、旅馆。很多村民成了“万元户”,博峪村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   村民口袋“鼓”了,山上却越来越“秃”。1997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伐木的管制空前严格。   习惯了靠“盗伐”挣“快钱”的博峪人一时转不过弯,地不愿种,累活看不上,很多人都坐吃山空,很快便将前两年的积蓄花完了。迫于生计,有的村民开始去外面打工,有的则回到地里,继续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慢慢流失,老人小孩成了村里的“常住人口”。昔日的“万元村”变回了“贫困村”。   ↑这是8月13日拍摄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精准扶贫开始后,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全州推行“环境革命”,从“全域无垃圾”入手,推进退耕还林、退草还林、草畜平衡。生态保护让以前因滥伐变得光秃秃的地块又长起了茂盛的树木。目前,博峪村所在的木耳镇复种及新种林地面积达1.8万公顷。“山里环境越来越好了。”王国良说。   在这个基础上,甘南州着力打造旅游功能各异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博峪村就是其中之一。村民们合力清理了村道上的垃圾,在政府帮助下对全村按照景区标准进行了重新打造,气质大变样,村子也变得美起来了。   看着身边优美的风景、便利的交通条件,王国良开始琢磨起了实现稳定脱贫的法子。他和村里的党员们反复合计,最终认为利用优势条件、发展乡村游一定会大有可为。2017年,王国良和一些党员带头,有8户人家投资改造了自家院落,率先搞起了“藏家乐”。   一开始村里很多人不理解,博峪人已经习惯了打工种地,发展旅游,没见过也没想过。但当看到先搞起的几家“藏家乐”生意红红火火,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后,很多人坐不住了,两年的时间里,全村193户有75户开起了“藏家乐”。   为了让游客有地方停车吃饭,村里需要占地兴建停车场。王国良的弟弟住在村子的中心位置,他就反复找弟弟和弟媳商量,最后硬“逼”着弟弟让出了宅基地修建停车场。   如今,博峪村的旅游业日渐红火,博峪村也成了甘南州第一批小康村中的旅游专业村。很多离家多年的村民又回到了村里,他们搞建筑、开酒坊、搞特色养殖、当厨师,忙得不亦乐乎。   高吉庆一家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回到村里办起“藏家乐”。如今,他们一家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2019年,全村藏家乐营业收入额突破5600万元。   今年虽有疫情影响,博峪村民没想到的是,来的游客反而更多了。外地人或开着车、或跟着旅行团,来博峪村“品”山水、看风光。   光阴荏苒二十余载,在脱贫攻坚的引领下,博峪人走出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求发展的怪圈,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的小康之路。截至目前,甘南州已建成各类生态文明小康村1303个,惠及40多万农牧民。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开户_欧阳坚主持召开十二届省政协第28次主席会议 决定十二届省政协十二次常委会议8月21日在兰州召开

  原标题:欧阳坚主持召开十二届省政协第28次主席会议   决定十二届省政协十二次常委会议8月21日在兰州召开   中国甘肃网8月1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省政协主席欧阳坚13日下午主持召开十二届省政协第28次主席会议。会议决定,十二届省政协十二次常委会议于8月21日在兰州召开,会期一天半。   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届省政协十二次常委会议议程(草案)、日程、分组办法和小组召集人建议名单,《关于制定我省“十四五”规划有关问题的建议案(草案)》,研究了有关人事事项,决定将上述文件提请十二届省政协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会议还研究了“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三次会议”“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协同向西开放协商座谈会”筹备事宜。   省政协副主席德哇仓、郝远、陈青、马文云、康国玺、尚勋武、郭天康及秘书长王建太出席会议。省政协党组成员袁占亭和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列席会议。

无极五测速

无极登录平台_甘肃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宋亮出席并讲话

  原标题: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度会召开    宋亮出席并讲话   中国甘肃网8月2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20日上午,我省召开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度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在会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全面完成全年“三农”目标任务。   宋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行为,稳步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基本农田、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确保粮食绝对安全。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明确投资重点,编制农业农村投资建设规划,做好谋划衔接,拓展投资渠道,抓紧重大农业工程项目实施。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坚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要继续抓好当前农业重点工作,夯实产业扶贫基础,确保生猪稳产保供,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我省“三农”年度工作任务,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平台首页_【短视频】舟曲县曲告纳镇灾情受损严重 暂无人员伤亡

  原标题:【短视频】舟曲县曲告纳镇灾情受损严重 暂无人员伤亡   8月6日,曲告纳镇境内出现强降雨,累计最大降雨量达82.5mm。强降雨造成曲告纳镇茶坪村、李子坪村部分群众房屋受损、道路桥梁损毁、农作物受损,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8月14日—17日,曲告纳镇再次发生新一轮持续强降雨,累计降雨量达198-257mm,全镇16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均发生山洪泥石流及滑坡灾害,县乡村组公路、桥梁、防洪堤、人饮工程、电力、通讯设施、农作物等严重损毁,拱坝河、铁坝河水位达到超警戒水位2米以上,超百年一遇洪峰值,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预警预报及时,无人员伤亡。

无极五测速

无极5平台_兰州西宁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市召开 李荣灿王晓出席并讲话 牢记重要嘱托 开展务实合作 携手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破新题开新局

  原标题:兰州西宁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市召开,李荣灿王晓出席并讲话   牢记重要嘱托 开展务实合作 携手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破新题开新局   中国甘肃网8月2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郭兰英)8月27日,兰州市党政代表团赴西宁市考察,并召开兰州西宁工作座谈会,就加快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和有关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分别讲话。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林邦分别介绍情况。兰州市领导杨建忠、王方太、魏旭昶、左龙;西宁市领导孔令栋、管新民、韩生才、杨小民、张爱红等参加相关活动。   李荣灿指出,建设兰西城市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兰西城市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担当精神,切实发挥省会城市牵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作为,开展务实合作,不折不扣把中央决策部署和甘青两省合作协议事项落到实处,携手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破新题、开新局。特别要抓住历史机遇,共谋发展项目,加快推动兰州西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便利人员往来和要素流动;要加强产业协作,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方面寻求合作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互利共赢;要加强生态环境互保共治,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共同维护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要积极推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早日实现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人口集聚;要坚持宣传引领,营造舆论氛围,凝聚共识,为兰西城市群建设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环境;要健全落实合作共建长效机制,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精心策划专题研讨活动,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共同谱写区域合作发展的时代篇章。   王晓指出,深化甘青合作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和兰州西宁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西宁将与兰州一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转化为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双城记”的行动指南;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把两座省会城市的地缘优势转化为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双城记”的成长势能;不断强化支撑保障,把合作框架协议的要点要素转化为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双城记”的项目平台;持续厚植人文基础,把两市干部群众的期待期盼转化为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双城记”的动力活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经济带双城记”新篇章。   在西宁期间,代表团考察了城市综合体、市民中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及两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等。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注册平台_瞄准靶心走基层 精准帮扶开良方——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帮扶纪实

  原标题:瞄准靶心走基层 精准帮扶开良方 ——省委组织部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帮扶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   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很典型。到目前,全省还有8个未摘帽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17.5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甘肃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   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这个重大政治责任,需要更专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需要更接地气的技术服务和贴心帮扶。但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制约,贫困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本地技术人员和“土专家”“田秀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省委组织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调动专家人才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从省卫健系统、农业系统和高校科研院所精心选派41名副高级以上农业和医疗专家组成省级专家服务团,分为4个市州组、8个小组,深入8个未摘帽贫困县,于7月份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帮扶活动。中组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也主动请缨,积极参加这次帮扶活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要求深入谋划、精心准备,认真开展需求对接和行前培训,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专题授课、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基层解决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医疗专技人才,提升未摘帽贫困县人才队伍素质和活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突出“深”字下沉基层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东乡,堪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今天,把乡亲们集中到这里,给大家讲讲养殖、种植技术,请大家注意听、认真记,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来,由专家现场予以解答。”7月6日,随着东乡县农业农村局工程师章文江的开场白,一堂生动的技术培训课在东乡县河滩镇大塬村村委会里展开了。   羊痘怎么治?怎么打疫苗?……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七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教授胡永浩一开口,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胡永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讲起,专题辅导了牛羊重要传染病诊治及预防控制知识,对羊痘、口蹄疫等牛羊重要传染病从现场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部分养殖户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现场分析解答,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省级专家服务团帮扶贫困县活动培训会议结束之后,我们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和计划,将帮扶日程具体到天、帮扶地点具体到村、帮扶对象具体到人。”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七组组长、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明表示,组内5名专家紧紧围绕破解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开展公益活动、建立帮扶机制等4项帮扶任务,仅第七组就举办各类培训会、培训班20场次,现场交流会50余次,培训县乡村农牧科技人员、防疫员、医务工作者累计300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马铃薯种植示范户、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及部分群众代表1500多人次,培训党支部书记70人次。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八组成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玉怀,在临夏县人民医院指导开展甲状腺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等4台手术,填补了临夏县这类手术领域的空白,提升了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技术,让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老百姓的所思所盼,只有深入基层、亲临一线才能真正了解。”帮扶活动的开展,为掌握熟悉贫困县村情社貌,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需,了解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这不仅是一次送知识、送理念、送技术的帮扶之行,更是与群众拉近距离、走进群众心里的暖心之旅。”   突出“准”字开展帮扶   在国家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策源地定西,还有2个未摘帽县,岷县就是其中之一。由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6名省级专家组成的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三组,在这里开展帮扶活动。   岷县西江镇蜂农包付平,今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起了中蜂产业。由于缺技术,包付平对中蜂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摸索之中。“通过省养蜂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讲解,我们掌握了养蜂过程中存在的很多没听过、没见过的问题,对养殖前景一下子豁然开朗,使我们有信心把蜂养好养强,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包付平说。   “通过此次帮扶,我们将与岷县的中蜂养殖产业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在线答复一些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助推当地脱贫。”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三组成员、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研究员逯彦果表示。   在陇南市3个未摘帽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四、五、六三个组,分别深入3个科研基地、6家中小企业、60家专业合作社、18家医疗机构、33个乡镇,与当地的农技人才、医疗人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疾病患者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省级专家服务团第四、五、六组总负责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垣表示,帮扶期间,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破解技术难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45种,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2825人,为475名患者开展了健康义诊。   西和县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大权说:“省级专家服务团送来的技术,正是我们最想要、最需要的。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发展产业心里更有底了。”   “在前期对贫困县帮扶需求认真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各县需求组队,‘精准选派、按需组队、靶向帮扶’,切实把基层最需要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活动期间,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结合,有的利用专业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有的为农产品、中药材品质检测牵线搭桥,有的利用先进信息为农民畜禽养殖提供服务,在很多领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突出“实”字用心服务   倾注一片情,赢得众人心。   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从三甲医院到乡村诊所,在短短10天时间里,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用心用情,实地查看找问题、座谈交流问需求、培训技术提技能,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主动将自身专业知识倾注在基层一线的实际问题上,主动围绕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破解群众面临的难题。   10天时间,先后深入孟坝镇、新集镇、马渠镇和殷家城乡(深度贫困乡)13个乡镇;   10天时间,2名专家共接诊374人,筛查出“两癌”阳性病例35例;   5名省级专家服务团成员主动与乡村干部,卫生院、合作社、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等互留联系方式,专家服务团成员与镇原县12个农机合作社建立帮扶对子;   ……   这是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一组在镇原县开展帮扶的基本情况。   “短短10天时间,我们省级专家服务团各个组靠真诚和实干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省级专家服务团庆阳组总负责人、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陆海表示。   在通渭,省级专家服务团第二组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实际情况,开展牛羊养殖、疫病防控、马铃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机具维修使用等方面专题培训11场895人、医疗专题讲座5场368人,培训指导医疗骨干8场100人次,推广优质肉牛羊品种10种,推介高质量饲料饲草3种,实用先进农机具5种,有效提升了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自我“造血”能力。   此次省级专家服务团帮扶未摘帽贫困县活动,充分发挥了省级专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了科技人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效带动了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提升了未摘帽贫困县人才队伍素质和活力。   10天时间里,省级专家服务团8个帮扶组先后深入100多个乡镇开展帮扶工作,开展各类讲座培训、现场实训213场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贫困户、卫生医疗系统人才6956人次,发放科技明白卡、宣传资料1500多份。解决“牛羊菜果薯药”等产业和农机技术难题500多个,提出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240多条,义诊基层患者1463人次,开展临床手术带教9(台)次。   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认识了人才支撑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参与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了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专业特长,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人才支撑作为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推动各类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全周期技术指导服务,省带县联合攻关和常态化交流,同时注重培育典型,推广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让专家智力发挥更大效益,为甘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