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测速注册_甘肃:有一种沧桑之变叫“如意”

  原标题:甘肃:有一种沧桑之变叫“如意”   有人说,甘肃两头大、中间长,像沉重的哑铃、干瘦的骨头。不过,现在,人们更愿意把甘肃比喻为一柄玉如意。   历经70多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陇原大地如期脱贫,脱胎换骨,“美丽”生活正“如意”生长。   水到渠成,有一种温暖叫美梦成真   入夏时节,绿染戈壁。黄花滩上,大棚鳞次栉比。   王建林拧开阀门,喷头“咝咝”冒水,甜瓜开始“享受”精准滴灌的滋润。不时有水珠从棚顶落入水池,发出“滴答”声。   这“滴答”声,王建林再熟悉不过。这位武威市古浪县感恩新村的移民,5年前还住在干旱缺水的大山腹地。每次下雨,桶子、盆子、缸子在屋檐下一字排开,“滴答”的接水声浓缩了几代人的渴望。   时针回拨,一条进山找水的迁徙路清晰可见。   王建林的祖上追云逐雨,从一马平川的旱塬一头扎进相对阴湿的深山,却仍过着接房檐水的生活。   王建林说,大河的波涛,只在梦里出现过。   寻找幸福家园,曾是无数甘肃人不可企及的梦。   70多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甘肃再造家园,仅仅为了破除干旱缺水这个最大“魔咒”,就穷尽接引大河水、集蓄天上水、开采地下水等办法。引大入秦、景电工程、引洮工程等一大批大型调水工程先后上马。仅引洮工程一项,300多万陇中百姓就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脱贫攻坚力度空前加大,全省城乡面貌迎来历史上变化最大的时期,552万人告别贫困。   就像大棚里的精准滴灌一样,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人饮安全、村村通硬化路、农村危房改造、控辍保学、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数十项民生工程统筹实施,一个个新家园拔地而起。   如今,整个黄花滩被从数百公里外引来的黄河水滋润着。王建林熟练地侍弄着4个高效节水大棚。种完一茬甜瓜,还能再种一茬菜。她的新心愿,是托起孩子的大学梦。   路通财顺,有一种机遇叫天涯咫尺   7年前,张成珠向村民许诺,要把曾经养活红军、八路军战士的小米卖到北京、上海。叔父张志营认真劝他:“这是在做梦,不要说大话!”   地处陇东革命老区的环县偏僻封闭。1年前,这里还不通铁路,10年前,从安掌村到县城,还要走一天。因为交通不便,储量丰富的煤炭和营养丰富的小杂粮,只能长期沉睡。   2020年底,一列动车呼啸而过,银川至西安高铁全线通车,环县一步踏入高铁时代。过去几年,为了加快内陆开放,甘肃“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一起修,柏油路修到安掌村口,小山村融入大世界。   去年,张成珠与周边1.2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种植小杂粮超过9万亩,令他骄傲的是,环县小米不仅卖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还远销澳大利亚。   路路通,百业兴。回望历史,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在陇原大地纵横,开创了“天下富庶无出陇右”的辉煌。   放眼未来,“一带一路”是甘肃的最大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新高铁、宝兰客专、兰渝铁路、银西高铁先后建成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133公里。伴随路网加密,中欧班列、南亚公铁联运班列、“东盟—兰州—南亚”航空货运飞机呼啸而过。   从麦积山、崆峒山到莫高窟,整个甘肃正在成为“丝路大景区”。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   电子商务把万山阻隔变成天涯咫尺。目前,陇南市网店、微商数量超过1.4万家,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累计超过220亿元。   在定西市渭源县上湾镇,曾经庄稼都难成活的旱地里,来自南美、中亚的玫瑰花品种含苞待放。种粮老手赵正兰变身种花巧手,4亩万寿菊长势正好,“这些菊花已被青岛客商预订!”她说。   诗意栖居,有一种美好叫绿色发展   20多年前,何庆山第一次在康县县城的广告牌上看到“鑫”字,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金山嘛!”   三金多财,寓意美好。虽然当时他还不知道“鑫”字怎么读,但他记住了这个字。他给两个儿子取名,一个叫“文鑫”,一个叫“武鑫”。   48岁的何庆山生活在陇南的崇山峻岭中,多少年来,全家“吃绿”谋生。   少年时代,何庆山就夜半砍柴。近处的柴越砍越少,砍柴的路越走越长。他凌晨两点起床,下午4点才能到家。   后来,何庆山外出打工。为了多挣钱,他下完矿井就摆地摊,最多时一天干3份活儿。   2012年以来,康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县350个村建成美丽乡村,有4个村成为4A级景区,其中包括何家庄。   漫步何家庄,淅沥的小雨拍打着翠绿的竹林,多彩的花园与古民居融为一体,曲径通幽,宛若仙境。   现在,何庆山的妻子办农家乐、打理鱼塘,他在山上养了4000多只鸡、100多头猪。他给农家乐取名“鑫淼农庄”,“有了绿水长流,才能财源广进。”   唯有绿色发展,才能诗意栖居。这是甘肃最深切的体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践行“两山论”,绿色成为最鲜亮的底色。   2017年,祁连山启动“史上最严”整改,祁连山保护区人为破坏基本禁绝,雪豹、白唇鹿、藏野驴、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显著“复归”。   生态环境脱胎换骨,生态产业强筋壮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十大生态产业方兴未艾,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增长到24.6%。   脱胎换骨,有一种自信叫美丽生活   生活美不美,妇女最有发言权。   绿树掩映中,一位时尚女士沿着村路走来。她就是康县何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小兰。   在人们印象中,村干部往往是烟袋不离手、大衣披肩头的老大爷,西北农家女脸上挂着“高原红”。但刘小兰说,如今,高跟鞋已是村里许多妇女的标配,裙子、旗袍也很常见。   刘小兰的另一个身份是养蜂女,她的抖音有3000多个粉丝,梦想着自己能成为“网红”,为自己的蜂蜜和全村的特产代言。   每天,她都要换一套时装,就像每天都要照看蜜蜂一样。她说,养蜂和打扮,都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美丽源于自信,自信来自改变。   近几年,甘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甘南藏族自治州实现全域无垃圾,建成13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通过改厨、改房、改院、改炕、改圈、改厕,掀起健康革命。在康县,村村道路硬化,庭院整洁,花香四溢。   产业兴,观念新。扶贫车间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让妇女们看到了美丽该有的样子。   在搬家前,29岁的东乡族女孩牟阿西也只在结婚时化过一次妆。过去,她也认为,女人就该围着锅台转。   2019年12月,牟阿西也家搬到东乡族自治县县城。一次偶然机会,她旁听了一堂美容培训课,看着妆后模特的容貌,不禁惊叹:“这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   现在,她坚持不施粉黛不出门,并在网上做起纱巾代购的小生意。她说,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精彩!   “要说甘肃最大的变化,还是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李含琳说。   新华社记者 任卫东 马维坤 张钦 王朋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孙伟会见“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团一行

  原标题:孙伟会见“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团一行   中国甘肃网6月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省委副书记孙伟6月3日下午会见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陈立权率领的第七届“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团一行。   孙伟代表省委省政府热烈欢迎参访团一行,并介绍甘肃省情。他说,甘肃作为“一带一路”中心线的重要通道,与东盟各国交往十分紧密。近年来,双方交往沟通不断加强,务实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双方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取得长足发展。希望参访团到甘肃多走走、多看看,宣传甘肃、推介甘肃,进一步加强交流交融、增进传统友谊、深化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参访团一行对甘肃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谢,希望与甘肃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民建甘肃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参加会见。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李沛兴在定西检查指导防灾减灾等工作时强调:落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原标题:李沛兴在定西检查指导防灾减灾等工作时强调   落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甘肃网5月29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高平)5月27日至28日,副省长李沛兴在深入定西市岷县、漳县检查指导防震减灾、防汛备汛、地质灾害治理、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时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牢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落细落实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   李沛兴实地查看了岷县职教中心地质灾害治理点、岷阳镇东城社区、茶埠镇甫里村和漳县大草滩镇应急管控中心、酒店村地震灾后重建安置点、三岔镇方家沟泥石流治理点。他指出,要强化应急准备,做到预案准备到位、队伍准备到位、物资准备到位。要用好社区网格管理模式,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加强应急演练,提升群众避险自救意识和能力。要加强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信息发布要到村到户到人。要总结防灾减灾机制、风险管控等方面经验,加快补强短板弱项,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李沛兴还对岷县九州天润中药产业公司、漳县武阳盐化公司进行了调研。他指出,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挥大型企业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条,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无极五测速

无极5网站_十年来 甘肃省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原标题:10年来我省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陈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近十年来我省人口发生了很多变化,体现在:   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我省人口总量有所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低于上一个10年。   从受教育情况看,10年来我省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普及各级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从性别构成上看,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从年龄构成上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升一降”态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83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9个百分点。   从人口迁移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   从人口城乡结构上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无极五测速

无极5注册_【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数”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

  原标题:“数”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   2020年11月21日,甘肃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给甘肃提出的“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产 业   当前,我省高原夏菜产量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马铃薯、中药材、苹果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羊饲养量位居全国第三,牛饲养量位居全国第九。   目前,全省已建成果蔬保鲜库4433座,储藏能力达533万吨,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鲜保值能力,有效化解了滞销风险,有力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党建引领   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2019年开发建成“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目前全省农村党员注册使用率达96.9%,农村党支部使用率达到了99.8%,农村党支部支委会召开率由55.6%提高到100%、主题党日由47.1%提高到100%、党小组会由24.1%提高到98.6%。   2020年,我省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8.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8.2%;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下降到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7.4%。   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   天津、福州、青岛、厦门等东部发达城市、36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及一批批社会力量,带着真心,跨过千山万水,与甘肃牵手扶贫协作,助力陇原大地脱贫进程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2016年以来,甘肃以前所未有的高位推动,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帮扶成效前所未有——累计投入我省财政援助资金达87.86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900余个;累计帮助引进企业405家,投资42.53亿元,带动29.49万贫困人口增收;向东部输转建档立卡劳动力2.5万人次,通过牵线搭桥、技能培训输转贫困劳动力到其他地区就业11.96万人次;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力度前所未有、变化前所未有。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74亿元,用于贫困地区校舍援建和贫困学生资助;投入5.41亿元,建设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诊治能力;投入2.73亿元,改造贫困户危房,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投入5.7亿元,提升贫困地区供水保障水平,建设乡村道路2136.7公里,大大提升了受援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4亿元,帮助我省引进项目1170个。   五年来,全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民营企业达到2494家,帮扶贫困村5346个,有力助推了甘肃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东部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5980.5万元,捐物折款419万元,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975人,销售扶贫产品910.7万元。   监督保障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0683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1408人。   2018年至2020年,全省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类问题2272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878人。   人才引进、培养   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资金2.55亿元,扶持475个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其中涉及脱贫攻坚的就有326个。   其中,先后从国家有关部门、金融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引进3批共337名金融、科技人才,采取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先后有20批255名“博士服务团”高层次人才为我省脱贫攻坚献智献策;   积极争取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支持,已累计选派16批共337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研修;   自2015起实施的“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连续5年从全省各市州遴选5批共569名各领域科研技术骨干到省内高校、医院和科研单位等进行研修学习,有效夯实了基层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   激励管理   近两年来,全省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1822名。   选派54名省直单位副厅级或正处级优秀干部到贫困县挂任专职副书记。7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结果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保持一致;组织处理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作为干部276人。   如今,依然有2.26万余名驻村干部服务在7262个帮扶村。   图表制作:石代学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娱乐怎么样?_任振鹤在京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央有关企业

  原标题:任振鹤在京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央有关企业   中国甘肃网5月20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鑫)5月18日至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北京分别拜会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孙金龙,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民,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国家管网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伟,就进一步加强省部、地企合作,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进行了深入会谈交流。   任振鹤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长期以来给予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十三五”以来,甘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离不开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大力倾斜支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甘肃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五点要求”的谆谆教导,立足“三新”背景,着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固稳向好、稳中有进、稳步提质,努力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当前,甘肃发展“三个不平衡”的阶段性特征依然突出,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困难不少、任务很重,恳请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甘肃进一步夯实底盘、厚植根基、转换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国家部委、中央企业负责同志对甘肃提出的相关请求支持事项给予积极回应,表示将与甘肃省委省政府共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支持甘肃各方面工作,把甘肃作为政策倾斜、项目投资和产业布局的重点,继续加强沟通、创新方法模式、深化务实合作,助力甘肃“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参加座谈会。副省长李沛兴、刘长根分别参加拜会并汇报有关情况,省政府秘书长李志勋参加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