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测速

无极5注册_【甘快看】这位甘肃农民的文字,打动了出版社也感动了读者

  9月23日,甘肃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吕家庄农民裴爱民收到了出版社汇来的1万元稿酬。   从少女时代起,裴爱民就喜欢“写字”“画画”,她把自己喜欢的一切用文字写下来。早些年,她先在纸条上、学生的练习本上写,后来又写在微博上。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轻编辑张华偶然刷到一个名叫“田鼠大婶”的微博。当年秋天,张华来到裴爱民家向她约稿。今年9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裴爱民的《田鼠大婶的日记》。这本20万字的日记中,还有她用蜡笔画的44张插图。   “老陈家的媳妇写书了”   “我就是个真真切切种庄稼的女人,我喜欢我的庄稼,苞谷麦子土豆,我热爱我的土地。”这是《田鼠大婶的日记》封面上的话。   出版社要裴爱民的照片,她没有现成的,就站在干活的玉米地头,自拍了一张。头巾是沙漠里的女子出门必备,防日头,防风沙。   28年前,裴爱民嫁到吕家庄。丈夫陈兴民发现,新婚妻子爱读书,灶火边、床上、桌子上,放着她读的书。庄稼人进城,一年三五趟,别人进商场,裴爱民逛书店。   裴爱民的写作生涯,在生儿育女干农活中,中断了几年。   2003年,女儿上了幼儿园,裴爱民重新开始写文章。她把孩子们的练习本撕成一张一张的,带在身上,再带半截铅笔,干活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裴爱民不知写过多少张这样的小纸条,“反正喜欢的就写下来。”   2020年10月20日,在张华来到吕家庄向裴爱民约稿之前,裴爱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出书,“大作家才能出书哩,我一个只念了初中的农民咋能出?”   《田鼠大婶的日记》出版后,庄子里的人很是惊讶:“老陈家的媳妇竟然写书了,还真是大门背后关着的秀才!”   “大婶,您写得真好”   20万字的《田鼠大婶的日记》,记录的基本都是吕家庄的人和事。   她写苜蓿花、胡麻花。她写蝴蝶、墙根下蟋蟀唧唧叫。她写春天的沙尘暴,写在风沙里种小麦的人。她写夏天浇水、薅草,秋天掰玉米、摘辣椒。她写庄子里小猫睡觉,写冬天的羊群,写男人们喝酒,写女人们年关前叽叽喳喳去镇上添置床单被套。她写庄子里的女人,甚至还写了一个系列。大西北的风物人情在她的笔下生动、新鲜,冒着热腾腾的大漠气息。   吕家庄的人们跟着节气种庄稼,裴爱民的书也按“打春”“立夏”“秋风”“冬至”四季来编排。书中的365篇短文,全部选自她近两年来在微博上发过的文字。   2011年,庄子边上的农场来了大学生种试验田。那时,裴爱民家里还养着两头驴。裴爱民随公公婆婆牵着驴去农场干活,一个人一天能挣15元。   休息时,裴爱民掏出纸条和铅笔,坐在地头写了起来。“大婶,您写得真好!”学生们围上来读。   得知面前这个牵着毛驴来打工的大婶一直在写作,一个叫张玉新的学生对她说:“婶子,我给你手机上下载一个微博吧,你想写啥,可以发到微博上,不光可以保存下来,在网上还会碰到好多和你一样喜欢文字的人。”   裴爱民用“田鼠大婶”作为自己的微博笔名。从此,她像读书时写日记一样,每天写。   一开始,没有粉丝,没有评论,裴爱民也不在意,就当是省了从小纸条誊抄到本子上的麻烦。   裴爱民微博开通3年后的一天,她写道:“我们种的庄稼生了虫子。”一个山东人关注了她,留言说:“我们这里的庄稼也生虫子了。”这句话,让裴爱民高兴了好几天。   庄子上的女人问她,“粉丝”能干个啥?能炒着吃吗?裴爱民说:“我也不知道‘粉丝’能干嘛,但是多了粉丝我就高兴,我写的东西有人看,有人喜欢了!”   裴爱民笔下的吕家庄,即使是繁重的劳作,即是使大风卷起漫天黄沙的恶劣环境,也总是那么美,那么暖。有粉丝在她的微博下评论:读您的文章,不累,很舒服。   有人问裴爱民,“你写的是想象中的庄子,还是庄子本来的样子?”她说,“庄子上的人,平常为个地埂寸土不让;为谁先浇水争争吵吵;甚至为个小鸡娃,女人们吵得脸红脖子粗。可是一旦庄子上有个红白事儿,大家都齐心协力去帮忙,没有一点点私心,也没有一点点积怨。我常常很感动,平常那么点小矛盾算个啥呢?”   7月底,一场大冰雹打坏了正在抽穗的玉米,今年玉米棒子比去年小了一半。“我们明年肯定还会种,不会因为今年庄稼没种好,明年就不种地了。”裴爱民说。   “我喜欢读你的文章”   看裴爱民文字的人,有的是像她这样喜欢写作的,也有的是从农村进了城的,在她的文字中寻找故乡曾经的模样。   2014年,海南的一位老奶奶给裴爱民寄来她儿子用过的电脑,“我喜欢读你的文章,你用电脑写方便!”   听说出版《田鼠大婶的日记》出版社花了钱,裴爱民心里又急又不安,“那是花了国家的钱哩!”   编辑张华也急。她说去了一趟吕家庄,那里的人们在那样乐观地生存着,很是感动。她就想着一定要把大婶的书卖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婶,让大婶帮庄子里多卖点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张华联系图书推送平台,请平台宣传一下大婶的书,对方问:“哪个知道田鼠大婶?爆点在哪里?”   “出这本书,是赚不到钱的,但是一位西北种地的农民,坚持读书写作,很受感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周挥辉说,是因为感动而去通过给她出书来鼓励她,“农村现代化没有这样的农民现代化,那是不可能的。”   书已出版,生活继续。惊蛰下铧犁地,铺地膜,种麦子,种玉米,种土豆。清明茄子立夏瓜,赶着立夏把瓜菜种子播下。护苗,补苗,一至忙到夏至。到了夏至,地里的活就是薅草、浇水。一立秋,裴爱民更忙了,因为地里庄稼都要收回来。   这些天,裴爱民正紧张地和庄子上的人抢收玉米和辣椒。不然,霜下来,就会被冻坏了。   裴爱民笔下的西北乡村   在平常的某一天,她写庄上的一对夫妻:   喜欢老林两口子,勤劳,和睦。老林开车,桃香坐车,每天早出晚归,成双成对。   老林是男人,种庄稼有主见,干活肯下力。桃香是女人,性格温和,不多言语,听话,老汉说啥就是啥。作为庄稼人,这都是好品质。   当个农民,有老婆孩子,有十来亩地,有个大庄子,只要不怕苦,踏实肯干,柜里有米面,两口子不拌嘴,这就是好日子呀!   种个秋白菜,她的笔端下是踏实:   趁着清晨的凉风,趁着新浇的湿地,扛着铁锹,拎着筐,人们都来种秋白菜。   葵花已经结籽,苞谷正在扬花,夏天快要过去,立秋已姗姗而来。   我喜欢这样诚实的生活,热爱土地、辛勤劳动,我们跟着节气种植庄稼,我们的心是踏实的。   (图片为裴爱民提供)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网址_裕固族姑娘看兰州:152公里,黄河沿线长长长长长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请更新您的浏览器!   编者按:   甘肃地形宛如“玉如意”,从东到西延绵1600多公里,地貌多样,文化多彩,产业多元……甘肃到底是什么样子?甘肃独有少数民族青年应邀走进各地,推出《裕固族姑娘带你看甘肃》系列报道。第2期,由特邀主持人常静、常海玲带你看兰州。   兰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风情线更是不可错过的旅游地点,黄河楼、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水车博览园、望河亭等众多景点,星罗棋布般分布在黄河两岸。   我们家在张掖市肃南县,以前来省城兰州的时候,黄河边不是这样的,这几年真是变化特别大。路上干净了,风景多了。 我们采访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陈国莉得知,黄河从兰州穿城152公里,沿线有主题公园、桥梁、索道、雕塑、码头……像是串串珍珠一样,缀落在南北滨河路两条绿色艺术长廊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废旧泵站改造的望河亭,是将老旧泵站的上半部分全部拆除改造,下半部分保持不动。这种破坏性最小的改造,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留下了一段历史记忆。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钟晓强告诉我们说,这里的黄河水环境质量已经达到二类水体标准。现在,黄河上经常有野鸭子等野生动物出现。   我们的印象里,以前到兰州黄河边,常常伴随着恶臭气味,没有太多好印象。那个时候,污水没有收集处理,有好多城市污水直接流到黄河。现在,通过治理以后,空气清新,黄河边有好多居民和游人休闲、锻炼身体。(完)

无极五测速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甘快看】兴水利 惠民生 促发展——水利惠民举措助力甘肃乡村振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屈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水利,是经济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旺,则五谷丰。水利建设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让水资源更好服务发展、造福群众、润泽陇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统筹水利惠民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为确保全面完成甘肃省“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任务,在全力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甘肃省水利厅日前发布的“2022年为民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进展情况显示,截至9月15日,199个项目全部开工复工,完成投资33.23亿元;完工109个,占应完工145个项目的75%。   2022年“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包括调蓄设施、灌区改造和农村供水3类共计199个项目,其中,水库25座,新改建淤地坝100座,6处大型和16处中型灌区改造,52处农村供水,年度完成投资35亿元。   其间,全省水利部门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10件为民实事方案的通知》确定的实施步骤,按季度、分类型有序实施,对年内建成完工项目督促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工并做好验收等工作;对跨年度续建项目做好计划安排,加强调度,年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同步调度实施工程与省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   推进水库建设 筑牢百姓用水屏障   把水管好治好,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水库的建设,既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有效解决一个地方农田灌溉用水和水利惠民的具体举措,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刘李河水库工程   刘李河水库工程位于泾川县玉都镇刘李河村,设计总库容335.7万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288.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量101.1万立方米,灌溉供水187.8万立方米。刘李河属洪河一级支流、泾河二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842万立方米。   据泾川县水务局副局长罗小龙介绍:“刘李河水库工程是精心论证实施的‘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投用后,可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服务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水库建成后,将有效保障泾川县北部塬区6.04万人生活用水,至少提供1.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刘李河村曾是北部干旱山塬区有名的贫困村,群众大多住在山高坡陡的半山腰或残垣沟边,2018年,刘李河整村搬迁到了新建的玉都镇移民新村,住进了新楼房。搬迁群众中有部分就住在规划中的刘李河水库工程区,水库的建设,既有效开发利用了水资源,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居住条件。   据了解,刘李河水库工程为平凉市、泾川县重点水利项目,也是2022年省、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刘李河水库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水库大坝长325米,设计为均质土坝和混凝土坝混合坝型,总投资2.69亿元,工程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1月竣工。   加强灌区改造项目 实现节水供水目标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记者从2022年4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水利工程建设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2022年我国准备实施大约90处大型灌区、480多处中型灌区改造,完善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和计量监测设施,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500余万亩,在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的同时,要积极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   农业灌溉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2021年以来,为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甘肃省抢抓机遇,全面启动大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引导农户开展节水灌溉,圆满完成灌溉任务。             古浪县裴家营镇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第1标段支渠施工现场   在古浪县裴家营镇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第1标段支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修整衬砌渠道。“以前这个渠道淤积破损严重,我们村平时浇水困难,粮食产量也不太理想。这次渠道改好了以后,我们浇水就更加及时和方便了。”古浪县裴家营镇大沙沟村村主任潘明海看着即将改造完的渠道喜笑颜开。   古浪县裴家营镇,土地大多为沙化地,浇水不及时会造成作物减产严重,长期存在用水矛盾。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灌溉效率,化解了群众用水矛盾,群众收入得到充分保障。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124处大型灌区列为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甘肃省景电大型灌区正是该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全省“四抓一打通”重点水利工程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即通过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重大农业节水供水目标。   据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计划管理处处长张茂林介绍,2022年,景电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在2022年12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2023年春灌投入运行。            景电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景电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补齐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工程提输水“卡脖子”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新增年节水能力 2101万立方米,可改善灌溉面积 82.47万亩,为灌区乡村振兴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乃至河西走廊战略大通道的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支撑。   加快自来水厂建设 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接着水龙头流淌出来的清澈的洮河水,家住静宁县颐兴园小区的居民穆玉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水比以前确实好得多了,以前用水壶烧有两三天水垢就满了,现在一周后都几乎没有水垢,喝起来口感也比以前软得多了,这个水确实不错!”穆玉琴告诉记者,以前安装净水器用水才安心,现在感觉用自来水泡茶和纯净水相比差不了多少,洗菜、做饭内心踏实了不少。   静宁县是缺水大县,用水长期依靠浅层地下水供给。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县城规模扩展,全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22年6月,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项目城区水源正式供水,满足城区17万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洮河水成为润泽静宁大地、造福静宁人民的“幸福之水”。             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静宁县城乡供水项目   截至6月底,引洮二期静宁配套工程五个标段分别完成调蓄水池、净水厂、供水管线(网)、泵站、高位水池等90%以上总体施工。   “引洮供水二期静宁县城乡供水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全线建成,现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农村人饮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底前陆续投入使用。”甘肃水务静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军介绍道。   饮水安全与供水保障,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农村供水发展和调蓄工程建设以及管网设施改造,是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节流”与“开源”两手齐抓的重要举措。   2022年,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群众最关心、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农村供水和灌区农业灌溉项目纳入“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农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厂建设项目   张掖市甘州区为抢抓水利“四抓一打通”政策机遇,以满足群众持久饮水安全需求为导向,完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为目标,投资7.31亿元,实施了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厂建设项目。   据了解,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厂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河东片供水工程投资3.36亿元,项目计划在甘州区城市备用水源地300米处修建净水厂,对黑河东岸龙渠乡等9个乡(镇)141个村193896人和集镇、农林场、养殖区及企业进行规模化集中供水,提供安全饮水保障。二期河西片区供水工程估算总投资3.95亿元,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复,计划于2022年10月份开工建设。            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厂建设项目   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总工程师丁辉说:“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的总体投资的40%,今年10月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争取今年年底给全区农村供上饮用水。”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可为全区15个乡镇、32.13万人提供生活用水,有效解决全区农村人饮工程小型水厂水源地污染安全隐患问题,彻底改变地下水资源超采趋势,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   【记者手记】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工程型、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甘肃要发展,首先要抓牢水的工作、解决水的问题、做好水的文章。   为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甘肃制定《2022年为民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从该方案中我们注意到,“打通最后一公里”也是打通了百姓群众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活饮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复工,也将更好地完善甘肃省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生态保护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让“富民水”润泽陇原,让“惠民水”流进甘肃千家万户。

无极五测速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甘肃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   ——我省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省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踔厉奋发、积极作为,扎实推进科技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省科学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富荣表示,喜迎党的二十大,省科学院将坚持立足科研工作实际,着力推动强科技行动落地见效。大力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全力抓好省列重大项目高技术产业园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科技攻关,着力促进成果转化。   “我们努力的最大愿望,就是以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把‘店小二’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行动上,主动走访,精准对接,详细解读,提升服务能力,激发更大创新活力。”省科技厅政策处处长周晓云表示,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加力赋能,为实现科技自强自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科技管理服务领域党务工作者,我将坚决做好省科技厅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督促引导厅系统各级党组织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和科学领导方式落实到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的各方面、全过程,努力使厅系统各级基层党组织成为奋力推进强科技行动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强科技行动中争先创优,为打造西部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懈奋斗。”省科技厅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窦灵平表示。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勇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到无比振奋,将和所里干部职工一道,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省科技厅省计算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王伟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甘肃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作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内心无比激动,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扛牢责任,全力做好科学计算算力保障和我省科技服务平台支撑工作,为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贡献力量。

无极五测速

无极5注册_聚人才之力 助科技创新——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原标题:聚人才之力 助科技创新   ——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就必须让人才真正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人才活力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中竞相奔涌。   近年来,甘肃省着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科技人才结构持续优化,科技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经过不懈努力,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由2012年的53.8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60.5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质与量不断提升,结构比例逐渐优化。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3.6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4.31万人,人员规模稳步扩大。此外,我省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省现有两院院士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1人。   完善保障制度,营造更优人才环境   这些年,我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紧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稳、育、引、用”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2022年2月,省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立足甘肃实际,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提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把中央确定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转化为我省人才工作的具体思路举措,全力推动我省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2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才发展全链条全环节,建设高层次人才平台和创新高地,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着力集聚各方面高素质人才,突出授权松绑、完善评价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价值。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2022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对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专章部署,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人才支持政策,构建梯次衔接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全链条人才成长机制,构建产学研全链条的人才发展格局。   创新激励机制,涵养良好人才创新生态   为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我省创新性地在全国率先提出“45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的要求,树立了在科研一线发现、培养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的鲜明导向。同时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研经费、平台资助、成果转化、激励保障等多个方面制定有效扶持和奖励措施,人才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信心更强。   修订完善了《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增加授奖总数,提高奖金额度,增设特等奖。优化工作流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促进和开展技术成果交易的单位进行奖励。科技奖励对区域科技进步与创新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更加明显,科技激励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更加有力,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2022年2月,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印发《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落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在部分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科技管理流程再造,重塑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做研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   发挥创新载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省围绕现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吸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锻造了一批引领行业科技创新潮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1年,我省加入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引导人才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竞争,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层次,获立项资助17项。实施博士后引进培养计划,开展在甘就业(入职不超过2年)的博士毕业生和全日制优秀博士生主持省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项目,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持续与中科院联合实施“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加大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力度,近几年,累计执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45项,支持经费22.14亿元,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   此外,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投入科技经费1.2亿元,组建8个创新联合体,集聚省内外近150个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致力于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锻炼人才。2021年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和科技重大专项62项,凝聚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年来,在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36人(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近700人(项)获得我省科学技术奖励。   为了做好国家与省级引才引智基地的联动,我省制定《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省级引智基地的申报要求与条件、组织与评审、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2020年认定“废旧矿山修复治理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等10家单位为甘肃省引才引智基地,覆盖兰州、定西、庆阳、酒泉、武威、张掖等6个市州。各引智基地结合自身优势领域,积极发挥高端平台作用,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为甘肃与中国西部地区相关领域的成熟关键核心技术走出国门起到了重要作用。   深化区域协作,搭建人才共育桥梁   我省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大型科研院所等科技“国家队”的合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省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   与中国科学院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与4家中央科技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科技部农村中心共同启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技术研发供给、成果转移转化、园区提质增效、人才进乡入村的工作机制和模式。   开展院士专家“陇上行”系列活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人才合作交流从全面参与到深度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拓宽渠道广聚人才,引才引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深化东西部科技人才帮扶协作,与东部协作地区联合认定了“双地”科技特派员366名。通过各类平台和项目共引进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高层次人才400人次,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新西兰、以色列、希腊、罗马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甘肃)等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建设,借助院士、专家、科技领军人才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以推动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科技咨询智库在产业技术攻关、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作用,在白银、庆阳、定西、陇南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学术讲座、技术指导、交流咨询等活动,为加快县域乡村振兴助力。

无极五测速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_甘肃省检察院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原标题:省检察院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10月25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石丹丹)省检察院今天上午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全省检察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玉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全省检察机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检察机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全省检察机关要切实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检察机关的更重责任,在旗帜鲜明讲政治、担当作为顾大局、全面履职攻主业、持续深入推改革上见行见效,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深刻领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检向纵深发展,为全省检察工作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研究制定学习贯彻计划,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确保学习贯彻深入扎实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