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 实施方案出台 中国甘肃网7月1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按照国家、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我省制定出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甘肃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十四五”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这是记者7月12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的。 《实施方案》提出,要把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形成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甘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成果,继续完善生态文明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公众参与等相关工作机制,大力宣传我省“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2022年,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集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甘肃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机制;2023年,推动和指导各市(州)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宣传品牌,引导和带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美丽甘肃建设;2024年,着力选树全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优秀典型,加强先进经验和模式推广;2025年,对《实施方案》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无极5注册平台_尹弘在白银调研时强调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原标题:尹弘在白银调研时强调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中国甘肃网6月2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6月22日在白银市景泰县、靖远县、白银区,就企业发展、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尹弘先后来到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白银集团铜业公司,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等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工作。他强调,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做足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提高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压紧压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高标准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加强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坚决守牢生态环保底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要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落实落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尹弘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省各级各方面要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砥砺初心使命、牢记为民宗旨,把握客观规律,提升能力本领,抓好基层基础,不断增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汲取“5·22”公共安全责任事件沉痛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举一反三、深入细致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全方位弥补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各领域各环节短板,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大局。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李元平、石谋军一同调研。
无极五登录测速_胡焯在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集中力量冲刺攻坚 坚决打赢教育整顿收官战
原标题:胡焯在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集中力量冲刺攻坚 坚决打赢教育整顿收官战 中国甘肃网6月2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23日在兰州召开,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胡焯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更实的作风,集中力量冲刺攻坚,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坚决打赢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收官战。 余建、张海波、朱玉出席会议。 胡焯对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的重要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切实增强纵深推进教育整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持续发力,确保全面完成教育整顿既定目标任务。要全力抓好重点案件线索查处和顽瘴痼疾攻坚,做细做实总结提升、评估验收和“回头看”工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加快推进建章立制,把教育整顿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要做好一二批教育整顿的有机衔接,提早谋划部署,确保第二批教育整顿顺利开局。要坚持教育整顿与激励政法队伍履职尽责两手抓两促进,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无极五网址_甘肃唯一!“环县羊羔肉”成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
发布会宣传海报。 新甘肃客户端北京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记者从6月18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和环县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严格检测检验和层层筛选评比,“环县羊羔肉”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成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农产品。 发布会舞台。 发布会上,环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何英禅现场介绍了环县羊产业和羊肉产品有关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和环县政府共同签署了《产品保障协议书》,奥运会女排冠军杨昊、宋妮娜、魏秋月共同为“环县羊羔肉”颁发了“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证书,与会嘉宾现场品鉴了“环县羊肉十八吃”。 发布会会场。 环县羊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际烹饪大师张培荣说:“环县羊肉肥瘦相间,肉质细腻,口感清香,有韧性和弹性,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鲜明特点。” 奥运冠军杨昊说:“环县肉羊不膻、不腻、不柴,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对于运动员而言,摄入环县羊肉对体能是很好的补充。” 与会人员观看环县羊肉宣传片。 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测定,环县黑山羊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87%、3.28%、18.87%;环县滩羊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2%、4.92%、22.11%;湖羊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1%、3.39%、16.75%,且富含人体必需的10多种矿物质,经常食用,对增进免疫力十分有益。 参加发布会新闻媒体记者一瞥。 为保障羊肉品质,环县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饲喂,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通过全面检测净化、向屠宰厂派驻官方兽医和二维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保证了从生产到餐桌的品质与安全。环县还按照国际标准开发“中盛环有”系列产品130多种,“环县羊羔肉”荣获全国十佳羊肉品牌等殊荣。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和环县政府签署《产品保障协议书》。 奥运会女排冠军杨昊、宋妮娜、魏秋月颁发证书。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被称为冠军的摇篮,与环县的合作,背后是对高标准的要求。运动员每天的营养摄入对其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训练局在食品保障上优选全国上等食材。”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刘大庆说,运动员吃科学、吃合理、吃营养的要求与环县羊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高度契合,“环县羊羔肉”成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一定会为体育健儿的营养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再创辉煌。 环县羊肉产品展示区。
杏耀注册平台官网_"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影像图中五星红旗藏"科技密码"
图为跟随“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两面五星红旗。(资料图) 航天510所供图 中新网兰州6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影像图,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传回的影像资料中,除细节丰富的表面地貌引人注目外,着陆平台和火星车上鲜红方正的“中国印迹”背后藏有“科技密码”。 这两面五星红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以下简称“航天510所”)研制,5月22日跟随“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据介绍,贴装在火星车表面的器表五星红旗长96毫米、宽64毫米,与嫦娥三号、四号上使用的国旗是“孪生兄弟”;安装于着陆平台上的国旗装置长360毫米、宽240毫米,系登陆后展开。 图为“天问一号”所携国旗研制现场。(资料图) 航天510所供图 据航天510所介绍,受安装位置和空间限制,着陆平台国旗装置设计了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画轴的展开方式,利用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实现国旗的锁定和释放。在着陆火星前的地面总装与测试、发射、地火转移、环火飞行以及着陆阶段,国旗始终处于卷绕收纳状态,着陆后通过加热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释放并展开。 “该国旗装置实现了重量轻、展开方式新、可靠性高等创新。”航天510所国旗装置主管设计师赵印中透露,国旗装置驱动机构采用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使整个国旗装置的总重量小于200克;卷绕锁定——展开的国旗展示适用于较大尺寸的国旗,且动态展开过程栩栩如生,展示效果极佳;解锁设计采用加热缓慢展开,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展开几乎没有振动与冲击。 事实上,要实现以上三大创新,必须要解决国旗在漫长的奔火过程中成功锁定、破解国旗长期卷绕的弯曲效应、顺利实现国旗装置的加热展开等问题。 赵印中说,国旗装置的锁定功能主要由形状记忆复合片层通过弯曲后压紧来实现。而材料弯曲压紧后,在经历长期存贮、高低温环境变化时,存在锁紧力松弛,导致锁不紧的风险。对此,研制人员通过防侧滑设计、加强材料锁紧力、试验验证等措施解决了该技术难点。 图为“天问一号”所携国旗研制现场。(资料图) 航天510所供图 赵印中表示,国旗在卷绕状态下长期存贮,会产生弯曲效应(解除锁定时,国旗还会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人员对卷绕存贮后的弯曲状态进行分析、验证,确定配重大小、存贮时长、存贮环境等因素对国旗释放后展开效果的影响,解决了该技术难点。 国旗装置加热展开时间受环境温度、环境气压及风速、加热电压、加热膜粘贴工艺等多因素影响,不但影响因素多,且有些影响因素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据称,为获得可靠的加热展开时间参数,研制团队通过上百次加热展开试验验证,最终获得仅受电压判据影响的加热控制时间参数,闯过国旗装置研制过程中的最后一道难关。(完)
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_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启动
原标题:8名外国青年用镜头记录陇原大地的“家文化”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启动 兰州大学留学生王桑沐(右二)从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右一)手中接过活动旗帜。 耿睿 摄 中国甘肃网6月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报道 6月2日,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启动。来自塔吉克斯坦、马达加斯加、孟加拉、约旦、喀麦隆等国的8名留学生将用17天的时间,同西北师范大学的中方学生代表通力合作,围绕“家庭、家园、家国”这一主题,用镜头记录人杰地灵的魅力甘肃。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联合《中国日报》驻甘记者站承办。“甘肃行”活动将于2021年6月2日至18日,在甘肃兰州、武威、陇南、甘南等地开展。活动选题确定、指导老师选派、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后勤保障等工作已经完成。活动外方学生共8人,分别由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的外国留学生组成。主办方邀请1名美国导演线上做外方指导教师。根据计划实施方案,在西北师范大学参与活动项目的8名外国留学生将在传媒学院“一对一”大学生的协助和外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成8个拍摄组,前往甘肃兰州、武威、陇南、甘南等地拍摄《记忆中的家园》《爱在远山》《倔强的绿洲》《坚守》《文化甘山》《康·万家》《国门卫士》《岗拉召吉》8部影片,内容涉及乡村记忆博物馆、乡村教师、治沙英雄、黄河救援队、甘山新文化、戍边卫士陈红军、藏族牧民家庭等家文化元素。同时,拍摄一部整个活动的纪录片。活动主办方也会将本年度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相关记录文字、图片、影像等结集出版,以参与者独特的视角,呈现和宣传推广中国文化。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喀麦隆留学生王桑沐告诉记者,中国既是一个和平美丽的国度,更是我们的第二家乡。今年“家庭、家园、家国”的主题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欲望和内心情感,我们将把所看到的“家”的故事带给整个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美丽的中国。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旨在以“第三极文化”学术理论为依托,通过中外青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跨越国界的影像特质与情感共鸣。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今年的活动是第十一届,以“家庭”、“家园”、“家国”为主题,邀请国外高校大学生、在华留学生落地中国十所大学进行观察、体验,最终完成纪录片拍摄。完成的作品将陆续在所有参与国家及中央、省市媒体展映。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已经承办了2015年、2016年、2017年、2021年四届。共有来自新加坡、阿根廷、南非、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的37名高校大学生以及留学生参与其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