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5注册-无极5测速官网

无极五【Q21149162】平台

无极五注册开户_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原标题:【智库建言】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编者按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相继召开。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落实会议精神,汇聚有关专家学者智慧,共谋我省高质量发展大计,1月6日,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高层论坛。甘肃日报理论版“智库建言”将分两期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此为第一期。

  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甘肃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李君才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思维上的新高度。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党的创新理论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落实的强大指引。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精神特质。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道路由中国人自己来开辟,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由中国人自己根据具体的实践要求和时代特征来建构。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解释问题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是优化世界。中国共产党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搞现代化,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各方面实践经验在思想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准确把握历史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重大关系,着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助力。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既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强大自己,也要以无欲则刚的高远境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到甘肃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阶段尤其要完善分配制度,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健康甘肃”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二是要坚持自信自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进入新时代,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治理大见成效、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民风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甘肃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厚实的底气、不甘落后的骨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新的辉煌。三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不断开辟甘肃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甘肃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四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着力解决甘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问题。五是要坚持系统观念,自觉做到统筹兼顾,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坚持”重大原则,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全国大势和甘肃特色等重大关系,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不断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六是要坚持胸怀天下,涵养世界眼光,拓宽全球视野,自觉统筹两个大局,牢牢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打造面向欧亚大陆的开放高地,塑造以敦煌文化等文化品牌为典范的文化自信高地。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从“软”“硬”两方面提速甘肃开放经济建设

  蔡文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我省的目标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经济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领域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社会领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我们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要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我省在全国现代化的系统工程中,属于一个子系统,既有自己的子系统目标,又必须服从服务于整个系统的整体目标。要进一步明确甘肃在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中的定位和任务,在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国家生态屏障建设、国家战略通道建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面突出国家的战略意志,实现国家的战略谋划。

  从“软”“硬”两方面入手,加快甘肃开放经济建设的步伐。在开放经济建设“软”的方面,要深刻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甘肃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一些国有大企业的产业首位度与集中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无论数量与规模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民营经济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市场敏感性较强。我们要扶持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在开放经济建设“硬”的方面,要通过企业家来寻找我省各地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要义,是选择机会成本低的产业。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国家通过巨额投资,在较短的时间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形成比较优势的例子在我国屡见不鲜,但像浙江省通过民间投资形成比较优势是离不开企业家积极参与的。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充分保证民营企业土地、用工、水电气、人才及信息化等要素市场供给能力,推进企业规范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升级转型发展之路。要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集成平台,应根据主导产业类型,加快中小微企业园集成,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溢出效应。要进一步规范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对行业协会实施扶持政策,促使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要保证人才(用工)市场吸引力。着力满足企业用工、企业家和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子女就学等需求,解决现实生活困难,增强民营企业家和技术人才留甘黏性。

  我省在实施“四强”行动和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八个赋能”时,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之路。工业化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既有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全社会各部门的工作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由自然经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就甘肃省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瓶颈:一是资本积累的不足;二是省域内市场的狭小;三是缺乏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和经营人才。这些均是我省在现代化道路上迫切需要克服的困难。

  既要注重生产效率,更要注重交换效率。交换效率对于生产效率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我省地域广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绝不能忽视交换效率。从物流成本和交换效率的角度考虑,有三个决策的基点不容忽视:一是如果外省有替代性产业的产品,但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不会对产品的最终价格造成较大影响。比如通过高压输送至省外的电力,由于运输成本低,适合大力发展。二是外省没有替代性产业,我省具有唯一性和突出优势的产业,比如有色金属。三是甘肃由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方面的优势,所降低的成本足以抵补物流方面的成本劣势。

  按此决策基点,建议在产业扶持上考虑以下三类选择:

  制订服务贸易重点发展规划,利用网络传输信息产品没有实体运输成本的特点,发展以产品研发、工业设计、远程教育、文化创意、文学创作和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贸易。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信息产业,使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齐备,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为现代服务业和电子政务,提供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形成信息化拉动服务业现代化的局面。全面升级兰州市的教育、医疗和交通设施,使之成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人才高地,在高质量教育和康养医疗产业的带动下,以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具有带动性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倾力发展文化旅游、地貌旅游、避暑旅游、寻祖旅游等旅游产品,围绕旅游产品系统开发设计旅游景点,全面带动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酒店餐饮康养等相关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扩大我省的省际服务贸易额。

  制订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以先进技术和独特天然禀赋,形成我省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产业。甘肃的地理气候特征明显,有其独特的天然禀赋。以河西地区为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为充足,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学习借鉴,完全具备发挥后发优势的条件和可能。由政府组织并投入,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如航天育种技术,促进河西地区在生态产业、现代农业、高原畜牧业等方面高起点起步,高质量发展。

  制订产业扶持规划,以规模经济加天然禀赋优势,形成突出优势产业。要在原有保税区的基础上,建议设立兰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自贸区一旦建立,能有效促进出口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可使区内贸易种类多样化、贸易量增加,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投资的扩大也可以促进各类资本有效配置,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此外,区内制度创新有利于发挥既有要素禀赋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带动出口,为助推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贸区建设中除了产生贸易的扩大和投资增加的直接效应外,还可以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对兰州自贸区邻近的兰州、兰州新区、白银、武威、定西可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按照市场导向和流通先导的原则进行。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原校长、教授)

  推动甘肃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沙勇忠 朱永彪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等影响,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多个指标表现优异,如在新能源等领域迎来利好并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我省实现更好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迈上新征程,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点发力。

  首先,保存量、做增量、提质量、控变量,做好加减乘除。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优化项目和规划。进一步深化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融合,拓展与兄弟省份的合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聚焦重点任务,集中优势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次,推动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融合共生。转变思路,主动作为,率先谋划既支撑国家战略又带动我省发展的大项目大工程。可积极申报规划建设国家综合绿色能源基地,或创新规划建设“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保护与新能源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建成综合性、多元化、多模态的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探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模式,探索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我省已成为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在风电、光电、核能、油气资源储备和加工、多元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具有变西电东输为西电南下、西电西进的能力,具备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等于一体的重要试验区和国家综合绿色能源基地的潜力和前景。打造国家综合绿色能源基地,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抓手,更好协调生态保护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关系,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融合。同时,有助于破解西北地区的“输血”与“造血”之间的关系难题,探索在西部地区实现“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生态安全屏障、承接产业转移、新能源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的融合发展新经验。有利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独立;探索新能源产业的西北路径、甘肃方案。从长远保障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创新对国土资源、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助推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推进科技支撑的强工业行动。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立敢争天下先之志,积极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在适度引进中东部地区过剩产能的同时,加快探索科技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路径,构建富有科技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我省已重点布局发展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成果转化,做好重点产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目录、技术引进指南及信息服务等精准服务。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科技工业化、产业化实现路径。可借鉴兄弟省份经验,以打造国家区域性科技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平台等为依托,打造和重塑我省的支柱产业。

  最后,突破吸引外资瓶颈促改革。在全国实际吸引外资再创新高的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资的总量较低。加大引进外资不仅有望成为我省提振经济的一个短平快且潜力巨大的手段与方式,可以快速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对于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以开放促营商环境转变和综合改革,带动我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将加快引进外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抓手,借力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现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管理学院教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加快推动甘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振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甘肃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所需、甘肃所能、未来所向。甘肃是全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新能源可开发量整体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改变了传统的以火电为主的思维并正在改变能源产业的发展结构和布局。我省新能源调峰服务需求不断下降。随着调峰电源项目的建设发展和合理配置,调峰能力又不断增强。电力外送能力不断扩大。全省高度重视并积极衔接推进“陇电入浙”“陇电入沪”项目。这些项目必将极大提高甘肃新能源电力的外送能力。“十三五”以来,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我省作为解决弃风限电问题的试点省和打开新能源发展新格局的“窗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我们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进一步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盯“双碳”目标和进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谋划布局新型能源、调峰电源、电能存储等项目,与储电技术发展、调峰能力提升、自身消纳能力增加、外送能力扩大相匹配,扩大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发展规模,扩大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规模,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

  推动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运造”同步发展的开发建设格局。发挥甘肃各类能源发展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发展,特别是发挥火电作为调峰电源比较稳定可靠的优势,形成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统筹谋划,合理配置资源。近年来,不少央企、大型民营企业以及一些东部省份纷纷前来我省洽谈合作,希望与甘肃共同开发新能源,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大合作开发力度。要统筹存量和增量,在增量上,以我为主,统筹谋划,在全省总体布局下合理配置资源,防止盲目无序开发。

  延链补链强链,构建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随着新能源产业投资建设规模的扩大,必须要同步甚至要超前谋划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产业和下游消纳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提前谋划建设调峰电源和外送通道项目,如平庆、白银、定西等地新能源电力输出山东;河西走廊风光电输出湖南、浙江等地。规划设立一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聚集区,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局域电网和微电网,提升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构建链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

  开发新技术,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依托省内外科研力量,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发展高效安全储能技术(如大型蓄电池、电感器、电容器、重力势能等)、碳捕集技术,加快推广减污降碳技术,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国内外碳市场交易,补贴新能源企业并保持新能源企业投资生产的利润空间。“十三五”末以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发电量的增加,部分新能源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压缩。为了保持新能源企业投资生产的利润空间和积极性,从而稳步扩大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发展规模,建议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碳市场,通过出让部分企业碳排放权和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以补贴新能源企业,引导和激发新能源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甘肃是一个煤炭资源富集的省份,截至目前,预测资源量1656亿吨,累计探明储量319.9亿吨。2021年,煤炭产量为4407万吨,煤炭消费量为8076万吨。一方面有着大量的煤炭可开采量,一方面又要从外部买煤。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甚至是零碳产业,随着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大量减少相当数量的碳排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建议利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煤炭资源供给短缺、价格高位运行这个重要的窗口期,积极争取用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的碳排放指标换取甘肃煤炭资源的开采指标,做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结构优化、合理使用。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