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关注了我省舟曲县2022年第六批272户1009名避险搬迁群众搬出大山,正式入住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新康村的故事。从2021年开始,两年时间,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达到2202户8787人次。搬出大山,为了走出贫困,跨越千里,为了奔向小康。那么这些群众搬出大山以后,在兰州新区的生活能适应吗?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看记者的报道。
在兰州新区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菌棒上一朵朵香菇伸展着圆鼓鼓的伞盖,这是香菇的采收季,也是搬迁群众最为开心的时刻。
韩金才原本是舟曲县果耶乡磨里村的村民。他的家乡舟曲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全国罕见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三大地质灾害高发区。居住在这里的人总是“睡不了安稳觉”。
频发的自然灾害给村民带来的除了危险,还有就业困难。很多村民们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为彻底摆脱连年受灾、重复受灾的困境,我省于2021年6月启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决心将灾害多发地群众分批次搬到兰州新区,彻底远离地质灾害。韩金才所在的果耶乡成为首批搬迁的乡镇。 到达兰州新区后,韩金才和爱人同时成为兰州新区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菌菇采摘工。
搬出大山天地宽。随着搬迁群众越来越多,周边配套建设热火朝天,群众的餐饮需求也越来越大,康凯从中寻得了商机。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创业热情高涨的康凯对市场做了充分调查后,开始对店面进行选址、装修,并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营业。通过不断努力,康凯牛肉面馆的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
康凯创业的成功,也打动了迟迟不愿搬迁的父母,9月28号,康凯的父母也跟随第六批避险搬迁群众到达兰州新区,一家人终于在这个国庆节团聚了。
为促进搬迁群众尽快就业,兰州新区举办移民专场招聘会及兰州新区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根据移民个人兴趣特长情况摸底调查和定向培训,积极推荐移民就业,并举办食用菌和家政服务定向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搬迁群众走上了大棚种植、养殖、建筑工、水暖安装、草坪管理等工作岗位,每月工资3000元到5000元不等。原本在舟曲县只能在家带孩子的桑永先,也有了挣钱的机会。
桑永先的孩子严文静跟随父母从大山搬到兰州新区,她也进入兰州新区新康学校上学。原先在舟曲,孩子上学要走山路,这让桑永先的心总不是放不下,如今在兰州新区,不仅上学的路平坦宽阔,而且学校就在家门口。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方式,搬出大山后,最根本的变化不是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是经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薰陶,孩子们的眼界更宽了。走出大山,他们对未来的生活都充满期待。
在舟曲县的大山深处,有很多村子虽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但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进城看病颇为不易。
移民群众告别世代居住的环境后,原有的行政区划、人员组成、关系结构、生活环境被打破,基层组织的重构、社会关系的重建、劳动技能的培训等等,都受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面临的全新的问题。移民群众搬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环都要确保做实、做好。
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兰州新区着重聚焦“后搬迁”时代搬迁移民的“衣、食、住、行、学、医、业”七大方面,让搬迁民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就近解决搬迁群众随迁子女12批次1130名学生的就学问题;2568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劳动力就业率达65%以上,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在新区得到全面保障,并陆续实现安居乐业。
“移民至新区,奔向康庄路”,这是“新康村”村名的由来,饱含着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拓展家门口的就业渠道,新康村找对了路子,踏稳了奔向康庄路的步子。新家园,新天地,新气象,未来,新康村还将迎来更多的舟曲地质灾害搬迁村民,“生活的变迁”、“工作的变迁”、“教育的变迁”……更为美好的变迁故事还将在这里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