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登上兰州市白塔山极目远眺,脚下黄河奔涌,两岸车水马龙,岸边绿意葱茏,显示出这座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的生机和活力。
如这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样,如今的陇原大地上,处处奔涌着干事创业的希望和精气神儿。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深情的牵挂和殷切的希望,陇原儿女始终铭刻于心。一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2600万陇原儿女,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黄河之滨更美了
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盛学卿
沿着黄河风情线行走,各色花卉盛开;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和黄河行步道上,到处是锻炼和休闲的人们;从水车博览园到中山桥到黄河母亲雕像,随处可见市民纳凉和玩耍的身影。
“一年前,总书记就是在这儿,给兰州黄河治理指明了方向。”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说。站在兰铁泵站观景平台远眺,黄河水浩浩汤汤,水面很大。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前往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听取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登上观景平台,俯瞰堤坝加固防洪工程,沿步道察看黄河两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情况。习近平指出,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这一年来,兰州市牢记总书记嘱托,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治理工程。
位于安宁区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改扩建工程。工厂工程项目将全部下沉在地下,地上将建设景观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日处理20万吨提升至40万吨,尾水排放标准由1级B提升至一级A。据了解,兰州市区在实施的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中,西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去年底完工,其余3个污水处理厂预计2021年底全部完成。建成后,各厂出水水质将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由目前的60万吨每天提升到80万吨每天。
压好沙种好树
出兰州,一路向西行,驾车来到武威市古浪县“六老汉、三代人”历时近40年种植、守护的林带。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静静地望着这片林带,竟是看痴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这里开沟压沙。叮嘱我们要敢把沙漠变绿洲,我们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一定要压好沙、种好树。”郭万刚说。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察看林场整体风貌,听取武威市防沙治沙整体情况汇报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并与林场职工一起开沟压沙,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境内有240多万亩沙漠、132公里风沙线,经过全县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治理170多万亩。
“总书记到八步沙视察极大地鼓舞着我们,大家都很振奋,干事的劲头越来越足了!”郭万刚告诉我们,一年来,八步沙林场在眼窝子沙补植樟子松、沙枣、红柳、金叶榆等树木7万多株,完成八步沙退化林改造2万亩,在麻黄塘、旱麻岗沙区完成工程治沙1.1万亩,种植各类沙生植物600多万株,用压沙稻草1万多吨,播撒草籽近10吨。
八步沙的事儿,一辈人两辈人干不完。八步沙人还走上讲台,将八步沙的故事带给一代代的年轻人,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故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一年来,八步沙治沙人先后参加各类宣讲报告团,赴全国各省(市、区)、国家有关部委、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全省各地开展宣讲102场次,近10万人聆听报告。
一年来,八步沙林场已被南开大学等18个省级以上单位命名为党性教育基地,承接省内外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现场教学170多期1.1万多人次。到八步沙林场开展专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实践等活动的党员干部累计达2689批次13.59万人次。
日子越过越甜了
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盛学卿
来到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正值初秋,街道前后,还有村民的房子里种满了花草,粉白、淡红,迎风招展甚是好看。崭新的篮球场上,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
来到村民李应川家,他家里的新房子宽敞明亮。卧室里的家具一应俱全。坐在沙发上,李应川很高兴地给记者介绍起了自己这一年来的生活。回忆起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他家的场景时,李应川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笑容。
2019年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村民李应川一家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习近平走进院子,屋里屋外仔细察看,了解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厕情况。习近平同李应川一家拉起家常,详细询问家庭就业、收入、看病、社保、医疗保险、孩子上学等方面还有什么难题。李应川兴奋地向总书记汇报,孙子孙女就在家门口上学,家里还向村里报名新建1座日光温室大棚和4座养殖暖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习近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搬下来,富起来,美起来。这一年来,富民新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想出路、谋发展,村子也从“沙窝窝”变成了“生态村”。李应川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建起了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养羊40只,日子比过去美多了。
日子好起来了,村子还变得这么漂亮,这点,是李应川和很多村民想都没有想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干劲变得特别足。一年来,富民新村组织干部群众栽植海棠等风景树种8000多株;栽植海棠、杏、枣、沙枣等1.2万多株。“搬出大山,日子越来越好了,村子也越变越美了,这日子,舒坦!”李应川高兴地说。
古浪县南部山区属祁连山北麓余脉,是石羊河流域的源头汇水区,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一年来,古浪县大力实施祁连山生态恢复、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完成国土绿化15.1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漫山遍野的绿意甚是醉人。听当地的牧马人说,晚上经常能听到马鹿鸣叫的声音。山丹马场拥有林地71.19万亩,作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与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森林及草原防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察看草场和马群放养情况,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习近平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很振奋,也给我们指明了路怎么走。我们必须把祁连山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各项产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坚决不能触碰生态红线。我们把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们相信,绿水青山终不负人。”中农发山丹马场公司董事长张日明说。
山丹马场在以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科学管理下,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四大产业”协调发展,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利润总额3928万元。与此同时,资产总额由2011年的3.2亿元增长到8.3亿元,资产负债率由134%下降到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