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植树、滑沙……4月18日,武威市举办“您是人间四月天,武威文旅邀您游”活动,无极五测速注册邀请首批援鄂医护人员及家属和公安干警、环卫工人代表一起畅游武威最美景区,踏青赏花、植树采摘、沙漠休闲、品享美食。据悉,武威市将持续举办类似活动,邀请所有援鄂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分享“疫”去春来,英雄凯旋的喜悦与美好。 本次活动从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地—武威雷台出发,参观全省最大的3P文旅项目—武威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随后参观陇右学宫之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武威文庙,感受武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蔚然成风的儒学传承;在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卓尔雅农庄体验农事采摘、受赠QQ农场、品尝农家风味美食;下午赴武威沙海第一园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武威沙漠公园踏青赏花、义务植树、亲近自然,感受春天里沙生植物博览园的靓丽风景;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头道槽沙漠旅游景区体验沙漠越野、骆驼骑行、滑沙冲浪,感受大漠的雄浑与辽阔,品味沙漠天然食材的特色美食。 武威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威市广大医护人员和援鄂医疗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坚守奋战在第一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表达对抗疫逆行英雄们的崇高敬意,回馈抗疫一线的逆行英雄,同时启动复苏武威市文体旅游市场,策划实施此项活动。 此前,武威市已经出台9项举措,无极五登录测速对援鄂医务人员进行激励奖励。
无极五登录测速“智慧武威”建设——为善政精治惠民兴业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武威市加快“三化”改造,大力发展数据信息产业,组织实施“智慧武威”、电信普遍服务等信息化项目,着力推进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5G网络和新型智慧城市,推动新基建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善政、精治、惠民、兴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无极五测速注册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互联网赋能发挥了显著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威市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实效。智慧武威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运用“智慧武威”大数据平台优势,接入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视频监控,实时共享人口监控、旅游大数据以及疫情监控平台数据,与疫情防控实名登记系统比对,及时分析医院门诊就诊情况,精准排查来武威人员,强化数据跟踪监测,有效提高排查的精准度,为迅速应对疫情变化、准确调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期间,武威市政务服务网全天候滚动播放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时动态,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势,有针对性地推送援企稳岗政策。精准应对疫情过后复工潮,开设“健康出行”专栏,精心提供便民服务,帮助复工人员快捷办理电子健康证明。同时,利用陇政钉增设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目前,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平台已接入企业256家,完成复工报备企业188家,接入企业员工数共计34154人。 为持续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好发展,武威市将“智慧武威”指挥中心视频资源与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平台有机结合,线上调度和线下巡查深度融合,督促城区范围内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及抑尘网覆盖等管控措施。4月份以来共发现施工工地未采取湿法作业等严重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的违法行为9起,焚烧麦草秸秆行为2起,有效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时监测能力,有力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武威市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上线运行,完成了与国家和省级审批管理系统、市级各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申请各类接口数据10项,实现了项目法人信用信息线上核验,简化了办理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大数据“牵手”创城,也有效提升了工作水平。按照“三整治”“三提升”和创城工作目标任务,武威市先后完成了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与随手拍系统对接,利用平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中的各类事件593件,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武威市政府负责同志表示,无极五登录测速“智慧武威”建设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能够带动各方工作提质增效、上档升级。武威市将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开发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平台,实时展现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及整体形象。
张掖高台县罗城镇各党支部出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实招助推人居环境提升
去冬今春,罗城镇各党支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立足实际、坚实举措,无极五测速注册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让广大群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建强阵地,明确工作职责任务。按照支部引领,划分责任,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到村,村两委、包村干部联系到社、到户,从设计规划、立项招标、动工建设全程参与,为工作推进和项目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项目实施按照“点、线、面”结合方式全面推进,实现点上有突破,线上有亮点,面上全覆盖,全力助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镇、村干部利用节假日及晚上时间,通过召开村党员干部、村民会议,入户宣传动员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意义及政策扶持,广泛发动群众对房屋进行新改建,让群众“知政策、明政策、用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共同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围绕目标,扎实开展拆除整治。围绕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统一、宜居”的目标,把拆和建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两个主要抓手,坚持“建新”和“拆旧”两条主线齐头并进,各村党支部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开展危旧空置房拆除工作,积极做通做透做实群众思想工作,拆除危房和空置房,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住房安全。至目前,全镇已落实项目户576户,开工建设253户,拆除27户,各项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 在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过程中,无极五登录测速该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无极五测速注册天水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发布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健全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制度的通知》(建金〔2015〕26号)的规定,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将天水市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公布如下: 一、机构概况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有23名委员,无极五测速注册2019年召开会议1次,审议通过的事项主要包括:《天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8年度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报告》《天水市财政局关于2018年度住房公积金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度住房公积金预算草案的报告》《天水市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天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天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逾期贷款管理办法》《天水市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天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的管理办法》《天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程》。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市政府直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设7个科,7个管理部,0个分中心。从业人员95人,其中,在编56人,非在编39人。 二、业务运行情况 (一)缴存:2019年,新开户单位121家,实缴单位2184家,净增单位-281家;新开户职工0.75万人,实缴职工14.40万人,净增职工0.80万人;缴存额21.98亿元,同比增长11.17%。2019年末,缴存总额132.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88%;缴存余额65.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9%。 受委托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的银行5家,比上年增加0家。 (二)提取:2019年,提取14.70亿元,同比增长26.74%;占当年缴存额的67.30%,比上年增加8.27个百分点。2019年末,提取总额66.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42%。 (三)贷款 1、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60万元,其中,单缴存职工最高额度45万元,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60万元。 2019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0.38万笔14.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62%、11.45%。2019年,回收个人住房贷款7.31亿元。2019年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04万笔86.93亿元,贷款余额61.2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43%、18.42%、14.31%。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缴存余额的93.28%,比上年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受委托办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10家,比上年增加0家。 2、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2019年,发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0亿元,回收项目贷款0亿元。2019年末,累计发放项目贷款1.08亿元,项目贷款余额0亿元。 (四)购买国债:2019年,购买(记账式、凭证式)国债0亿元,(兑付、转让、收回)国债0亿元。2019年末,国债余额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亿元。 (五)融资:2019年,融资0亿元,归还0亿元。2019年末,融资总额0亿元,融资余额0亿元。 (六)资金存储:2019年末,住房公积金存款4.95亿元。其中,活期1.10亿元,1年(含)以下定期2.30亿元,1年以上定期0.20亿元,其他(协定、通知存款等)1.35亿元。 (七)资金运用率:2019年末,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项目贷款余额和购买国债余额的总和占缴存余额的93.28%,比上年末增加0.05个百分点。 三、主要财务数据 (一)业务收入:2019年,业务收入20318.87万元,同比增长17.17%。存款利息1512.16万元,委托贷款利息18804.03万元,国债利息0万元,其他2.68万元。 (二)业务支出:2019年,业务支出10760.10万元,同比增长13.89%。支付职工住房公积金利息9399.28万元,归集手续费422.25万元,委托贷款手续费938.54万元,其他0.03万元。 (三)增值收益:2019年,增值收益9558.77万元,同比增长21.10%。增值收益率1.54%,比上年增加0.10个百分点。 (四)增值收益分配:2019年,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673.31万元,提取管理费用1827.84万元,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7057.62万元。 2019年,上交财政管理费用1827.84万元。上缴财政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5319.92万元。 2019年末,贷款风险准备金余额6127.52万元。累计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28306.59万元。 (五)管理费用支出:2019年,管理费用支出1999.41万元,同比增长41.46%。其中,人员经费1393.75万元,公用经费123.84万元,专项经费481.82万元。 四、资产风险状况 (一)个人住房贷款:2019年末,个人住房贷款逾期额458.73万元,逾期率0.749‰。 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按(贷款余额)的1%提取。2019年,提取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673.31万元,使用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核销呆坏账0万元。2019年末,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余额6127.52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1%,个人住房贷款逾期额与个人贷款风险准备金余额的比率为7.49%。 (二)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2019年末,逾期项目贷款0万元,逾期率0‰。 五、社会经济效益 (一)缴存业务:2019年,实缴单位数、实缴职工人数和缴存额同比分别增长-11.33%、6.30%和11.18%。 缴存单位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79.95%,国有企业占11.40%,城镇集体企业占0.32%,外商投资企业占0.32%,无极五测速登录地址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6.91%,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1.05%,其他占0.05%。 缴存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74.87%,国有企业占16.79%,城镇集体企业占0.17%,外商投资企业占0.17%,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7.76%,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0.24%,其他占0%;中、低收入占99.96%,高收入占0.04%。 新开户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56.05%,国有企业占19.92%,城镇集体企业占0.09%,外商投资企业占0.68%,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22.08%,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占1.15%,其他占0.03%;中、低收入占100%,高收入占0%。 (二)提取业务:2019年,48649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14.79亿元。 提取金额中,住房消费提取占83.9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49.63%,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47.33%,租赁住房占3.04%,其他占0%);非住房消费提取占16.09%(离休和退休提取占76.77%,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占12.92%,出境定居占0%,其他占10.31%)。 提取职工中,中、低收入占99.96%,高收入占0.04%。 (三)贷款业务 1、个人住房贷款:2019年,支持职工购建房43.74万平方米,年末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含公转商贴息贷款)为27.04%,比上年末减少17.97个百分点。通过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节约职工购房利息支出2106.98万元。 职工贷款笔数中,购房建筑面积90(含)平方米以下占9.17%,90-144(含)平方米占80.52%,144平方米以上占10.31%。购买新房占85.85%(其中购买保障性住房占0%),购买二手房占14.15%,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0%,其他占0%。 职工贷款笔数中,单缴存职工申请贷款占14.55%,双缴存职工申请贷款占85.45%,三人及以上缴存职工共同申请贷款占0%。 贷款职工中,30岁(含)以下占12.05%,30岁-40岁(含)占53.41%,40岁-50岁(含)占24.79%,50岁以上占9.75%;首次申请贷款占84.59%,二次及以上申请贷款占15.41%;中、低收入占99.25%,高收入占0.75%。 2、异地贷款:2019年,发放异地贷款0笔0万元。2019年末,发放异地贷款总额23157.50万元,异地贷款余额19561.37万元。 3、公转商贴息贷款:2019年,发放公转商贴息贷款0笔0万元,支持职工购建住房面积0万平方米,当年贴息额0万元。2019年末,累计发放公转商贴息贷款0笔0万元,累计贴息0万元。 4、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2019年末,累计试点项目3个,贷款额度1.08亿元,建筑面积8.14万平方米,可解决990户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3个试点项目贷款资金已发放并还清贷款本息。 (四)住房贡献率:2019年,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公转商贴息贷款发放额、项目贷款发放额、住房消费提取额的总和与当年缴存额的比率为131.20%,比上年减少8.08个百分点。 六、其他重要事项 (一)当年机构及职能调整情况、受委托办理缴存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变更情况 2019年机构及职能无调整,受委托办理缴存贷款业务金融机构无变更。 (二)当年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及执行情况 1、当年缴存基数限额及确定标准: 一是2019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公积金缴存年度,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按职工本人2018年度月平均工资执行。 二是2019年度全市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上限为15057元。月缴存额最高为3614元,即单位和职工月最高缴存额分别为1807元。 三是2019年度全市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下限为:秦州区、麦积区为1520元,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家川县为1470元。秦州区、麦积区月缴存额最低为152元,即单位和职工月最低缴存额分别为76元;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家川县月缴存额最低为148元,即单位和职工月最低缴存额分别为74元。 四是制定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 2、当年提取政策调整情况: 当年新增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的政策。 (三)当年服务改进情况 2019年完成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水平;实现了门户网站、网上营业大厅、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自助查询终端、12329服务热线、12329短信平台七大公积金业务查询、咨询互动及办理渠道;上线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渠道功能及外围接口的统计与管控;上线了稽核稽查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加强了业务风险稽核能力和决策分析支持能力;在各渠道业务上线的同时,中心运用各类技术能力,上线加载了人脸识别功能、短信验证码、CA认证功能及单子签章,既方便了办事群众,又起到了安全防范作用;在部省级验收工作中,取得了“良好”评价。 (四)当年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是完成了数据库、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于1月投入生产运营,通过新版数据库的上线使用,彻底结束了“映射贯标”的历史,较高质量的完成了住建部双贯标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清理了一批数据,目前数据贯标率达98%;通过新版核心业务系统的投运生产,加强了业务控制、风险管理,实现了业务、资金、账户“三账合一”,大增加了服务功能,打好了业务服务的坚实基础。 二是在省内率先完成了全国住房公积金数据平台上线工作,实现了我市住房公积金单位信息、个人新、归集、贷款、提取、还款等数据按T+1方式报送至住建部,实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申报个人所得税免税事项,方便了广大公积金贷款群众。 三是在省内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的全面对接工作,实现了我市住房公积金政务服务网查询接口、公共接口的开发上线,具备了为其他委办单位提供公积金数据的能力;实现了我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办件信息向政务平台的推送,以具备对外展示实际办件信息的能力;实现了与省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功能,无极五登录测速确保了网上办件时网上大厅与政务服务网的单点登录、无缝转接,进一步提高了网上服务能力;及时对照国务院梳理65项高频办理事项中的“公积金贷款”、“购房提取公积金”、“偿还住房贷款提取公积金”、“离(退)休提取公积金”四项事项进行了业务功能开发,并在政务服务网上加载上线,同时梳理其他事项10余类一并加载上线,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四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我市政务服务网与智慧城市建设,我中心率先对接了政务云平台、市智慧金融平台、政务服务网,在各类平台上均上线了公积金公共接口,在对外公布公共接口的同时,中心初步对接了市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等数据,并沟通协调了婚姻登记、税务、社保等相关部门,明年可进行对接,目前数据已展示至中心核心业务系统,为将来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数据互联互通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五是努力拓展渠道,提供增值服务。中心在核心稳定、数据安全、基础服务渠道完善的基础上,努力为缴存职工提供便捷服务,目前在七大服务渠道之外,还提供了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城市服务、云上天水、爱城市网、政务服务网六项查询渠道;提供了商业银行标准接口,商业银行通过个人授权查询公积金信息并为个人提供增值金融服务;提供了智慧金融查询接口,为公积金缴存人经济综合信息“画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我市提高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 六是中心出色的完成了住建部电子化稽查整改工作,努力提升数据质量,通过电子化稽查整改工作,进一步梳理了中心政策合规性、管理规范性、流程合理性,在历史僵尸户清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3.8万降至目前2.8万,清理达1万余人,在全省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一致好评。 (五)当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职工所获荣誉情况 一是麦积管理部闫翠鸿获2019年度“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二是秦州管理部周康获得2019年度市级“三八红旗手”。 三是麦积管理部被评为2019年度市级“三八红旗集体”。 (六)当年对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情况 当年无行政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5笔,涉及金额54.74万元。 (七)当年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纠正和处理情况等 当年无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违规行为的纠正和处理情况。
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一步一脚印 踏实脱贫路——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四月的平凉,郁郁葱葱,一片繁忙。果园里,果农在修剪树枝,松土施肥;养殖场,农户饲喂着圈舍里膘肥体厚的牛羊,喜笑颜开;中药材交易市场,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打工的贫困群众很起劲地分拣、晾晒药材…… 脱贫攻坚为地处六盘山特困片区的平凉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摘了穷帽。平凉市通过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一步一脚印踏实脱贫路——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0.6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87%下降至0.52%,7个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 立足特色 致富有门道 走进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成群的平凉红牛在一孔孔干净整洁的窑洞前悠然信步。“窑洞养牛长膘快,牛还不容易生病。”平头沟村贫困户朱海萍说,放在几年前,她压根想不到返乡养牛不仅赚钱,还能养出特色。 和陇东许多地方一样,平头沟村留存了大量的废旧窑洞。随着牛产业的发展,锦屏镇打起窑洞的主意。“新建一座3至5头规模的牛舍需4万元,改造窑洞仅需1万元,经过认真测算并吸取群众窑洞养殖的经验,我们对230孔窑洞进行了改造。”锦屏镇镇长张云刚介绍,平头沟村还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以及企投户繁、户养企销机制,带动当地贫困户养殖平凉红牛780头。 “我家自繁自育12头牛,每年收入5万元。去年从公司领养了69头牛,3年后把母牛还回去,下的牛犊算自己的,有这样的支持,收入肯定越来越好。”看着窑洞前健硕的红牛,朱海萍言语间底气十足。 近年来,平凉市将牛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目前全市贫困村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34个,带动贫困户饲养肉牛13.66万头。平凉市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确定“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推动果产业、菜产业、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多种富民产业遍地开花。至2019年底,全市90%以上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依靠产业稳定脱贫。 龙头引领 脱贫有奔头 “家里3亩多中药材卖了3万元,是以前的3倍多,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还有2000元的收入。”在华亭市马峡镇中药材交易市场,贫困户任彩梅哼着小曲分拣中药材。 马峡镇地处关山脚下,素有“陇东药库”之称,中药材以大黄、独活等53个品种为主。以往,无极五注册平台农民种植的优质中药材卖不到好价钱。“钱都被中间贩子赚走了,群众在市场上要有话语权,还得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马峡镇党委书记杨军说。 于是,华亭市在马峡镇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结合“三变”改革,采取“公司+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华亭市新康药业有限公司为主体,马峡镇顺义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各类资金550.4万元入股,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马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人均1亩,农民中药材收入由原来的2630元增加到5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2%。 在平凉市,龙头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模式处处可见。目前,平凉市25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1726个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带动3.88万户10.9万贫困人口发展种养业。 平凉市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庄浪县探索出的“党组织+国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变”改革试点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4亩地入股有2800元分红,在养牛场打工收入1万多元,加上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今年初我家脱贫了!”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贫困户苗坤和,是“三变”改革试点的受益者。 水洛镇党委书记马立强介绍,吊沟村近几年将村集体发展资金60万元、合作社发展资金50万元、64户贫困群众肉牛养殖资金44.8万元,以及182户群众的1058亩土地入股到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成立肉牛养殖和苹果种植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如今的吊沟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6万元,贫困户至少分红62.13万元,从根本上壮大了富民产业,推动了精准脱贫。 补齐短板 发展有底气 “住着山里的土房子,天一下雨就漏水。吃水靠驴驮,出门不方便,从家里去镇里步行需要两个小时。”两年前,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贫困户马秋燕一家过着这样的日子,生活没有盼头。 直到2018年7月,马秋燕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搬进位于新窑镇赤金移民社区的新家,迎来了新生活。“只花了1万多元住进新房,有5间房,宽宽敞敞。”马秋燕说,生活条件改善了,一家人专心谋富路。 “养1头牛政府补贴2000元,去年我购进了10头牛,如今已经发展到17头,杏耀注册平台官网再养养争取卖个好价钱!”马秋燕说。 马秋燕的例子并非个例。位于崆峒区南部山区的峡门乡颉岭村山大沟深,76户农户分散在13个梁峁沟壑里,鞭杆、雨鞋、烂棉袄成了当地人出门必备的三件宝。 如今走进颉岭村,2016年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房屋崭新、村道整洁,4年前栽植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站在安置区的山上望去,只有山沟沟里零散的旧土房依稀可见过去的痕迹。 “苦日子都过去了,现在村里人住着新房,走着硬化路,喝着自来水,用着动力电。家家户户都专心种地养牛,让日子越过越好!”颉岭村村民宋万感慨地说。 这样的变化在平凉不止一处。平凉市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7万户,实现了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53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12户。同时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夯实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
一步一脚印 走上致富路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平凉市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4月14日,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马铃薯原原种种苗的黄叶。该基地以“雾培法”技术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每株种苗可产马铃薯原原种40-50粒。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朱宇鲲 四月的平凉,郁郁葱葱,一片繁忙。果园里,果农在修剪树枝,松土施肥;养殖场,无极五平台注册登录农户饲喂着圈舍里膘肥体壮的牛羊,喜笑颜开;中药材交易市场,打工的贫困群众很起劲地分拣、晾晒药材…… 脱贫攻坚为地处六盘山特困片区的平凉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摘了穷帽。平凉市通过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路——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0.6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9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87%下降至0.52%,7个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 立足特色 致富有门道 走进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成群的平凉红牛在一孔孔干净整洁的窑洞前悠然信步。“窑洞养牛长膘快,牛还不容易生病。”平头沟村贫困户朱海萍说,放在几年前,她压根想不到返乡养牛不仅赚钱,还能养出特色。 和陇东许多地方一样,平头沟村留存了大量的废旧窑洞。随着牛产业的发展,锦屏镇打起窑洞的主意。“新建一座3至5头规模的牛舍需4万元,改造窑洞仅需1万元,经过认真测算并吸取群众窑洞养殖的经验,我们对230孔窑洞进行了改造。”锦屏镇镇长张云刚介绍,平头沟村还采取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组织、吸引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形式,以及企投户繁、户养企销机制,带动当地贫困户养殖平凉红牛780头。 “我家自繁自育12头牛,每年收入5万元。去年从公司领养了69头牛,3年后把母牛还回去,下的牛犊算自己的,有这样的支持,收入肯定越来越好。”看着窑洞前健硕的红牛,朱海萍言语间底气十足。 近年来,平凉市将牛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目前全市贫困村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34个,带动贫困户饲养肉牛13.66万头。平凉市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确定“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推动果产业、菜产业、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多种富民产业遍地开花。至2019年底,全市90%以上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依靠产业稳定脱贫。 龙头引领 脱贫有奔头 “家里3亩多中药材卖了3万元,是以前的3倍多,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还有2000元的收入。”在华亭市马峡镇中药材交易市场,贫困户任彩梅哼着小曲分拣中药材。 马峡镇地处关山脚下,素有“陇东药库”之称,中药材以大黄、独活等53个品种为主。以往,农民种植的优质中药材卖不到好价钱。“钱都被中间贩子赚走了,群众在市场上要有话语权,还得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马峡镇党委书记杨军说。 于是,华亭市在马峡镇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结合“三变”改革,采取“公司+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华亭市新康药业有限公司为主体,马峡镇顺义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各类资金550.4万元入股,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马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万亩,人均1亩,农民中药材收入由原来的2630元增加到5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2%。 在平凉市,龙头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模式处处可见。目前,平凉市25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1726个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带动3.88万户10.9万贫困人口发展种养业。 平凉市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庄浪县探索出的“党组织+国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变”改革试点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4亩地入股有2800元分红,在养牛场打工收入1万多元,加上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无极五注册平台今年初我家脱贫了!”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贫困户苗坤和,是“三变”改革试点的受益者。 水洛镇党委书记马立强介绍,吊沟村近几年将村集体发展资金60万元、合作社发展资金50万元、64户贫困群众肉牛养殖资金44.8万元,以及182户群众的1058亩土地入股到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成立肉牛养殖和苹果种植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如今的吊沟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6万元,贫困户至少分红62.13万元,从根本上壮大了富民产业,推动了精准脱贫。 补齐短板 发展有底气 “住着山里的土房子,天一下雨就漏水。吃水靠驴驮,出门不方便,从家里去镇里步行需要两个小时。”两年前,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贫困户马秋燕一家过着这样的日子,生活没有盼头。 直到2018年7月,马秋燕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搬进位于新窑镇赤金移民社区的新家,迎来了新生活。“只花了1万多元住进了新房,有5间房,宽宽敞敞。”马秋燕说,生活条件改善了,一家人专心谋富路。 “养1头牛政府补贴2000元,去年我购进了10头牛,如今已经发展到17头,再养养争取卖个好价钱!”马秋燕说。 马秋燕的例子并非个例。位于崆峒区南部山区的峡门乡颉岭村山大沟深,76户农户分散在13个梁峁沟壑里,鞭杆、雨鞋、烂棉袄成了当地人出门必备的三件宝。 如今走进颉岭村,2016年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房屋崭新、村道整洁,4年前栽植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站在安置区的山上望去,只有山沟沟里零散的旧土房依稀可见过去的痕迹。 “苦日子都过去了,现在村里人住着新房,走着硬化路,喝着自来水,杏耀注册平台官网用着动力电。家家户户都专心种地养牛,日子越过越好!”颉岭村村民宋万感慨地说。 这样的变化在平凉不止一处。平凉市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7万户,实现了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53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12户。同时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夯实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